卓風

【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診救治中運用重度創傷評分法的價值。方法 將我院接收的60例嚴重創傷患者分為A1、A2每組30例為研究對象,急診救治中應用創傷重度程度評分判斷傷情,互比兩組患者的Ps結果。結果 A1組、A2組中Ps值為(0.00~0.29)的患者死亡率均為最高,組內互比兩組均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1組、A2組兩組各Ps值患者的死亡率比較,差異微小,故組間互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度創傷評分運用在急診救治工作中,可對不同年齡創傷患者進行有效指導,促進嚴重創傷患者的傷情的快速判斷,提高了急診救治的整體速度和質量,具有較好的運用價值,建議采納推廣。
【關鍵詞】重度創傷評分;急診救治;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4..02
國內致死原因統計數據顯示,地震、嚴重交通事故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中受到嚴重創傷的患者占有較大比例,同時搶救的難度系數較高,重傷致殘更是成為了殘疾的其一主要原因[1]。急診顧名思義就是發病急需要立即就診緩解癥狀;急診救治簡稱急救,說明情況危急的就診患者需立刻展開搶救工作挽救生命。采取何種措施進行急救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年齡、傷勢、受傷部位)來選擇,創傷評分指的是把患者的解剖指標、生理指標以及診斷名稱等作為參數并予量化和權重處理,在經數學計算出分值以顯示患者傷情嚴重程度的諸多方案的總稱[2]。可見創傷重度程度評分方法的運用對患者的救治質量而言非常關鍵,該方法是由國外引進,是能夠對患者的創傷程度進行反映、評價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究急診不同年齡段患者救治過程中創傷重度程度評分的運用價值,現將相關研究結果整理作以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醫院倫理委員會準許該研究,共納入60例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嚴重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電腦錄入各項資料后對照、平行納為A1、A2兩組各30例。A1組(老年組,30=男19+女11)患者年齡分布55-80(64.8±2.7)歲,跌倒致傷6例、擊打致傷8例、車禍致傷16例;A2組(年輕組,30=男18+女12)患者年齡20~50歲,平均(35.1±2.6)歲,跌倒致傷5例、擊打致傷10例、車禍致傷15例。組間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研究可比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知情研究細則,臨床資料完整。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就醫時的生理參數和變量進行記錄,隨后計算患者的TRISS評分分值,借助相關數學模式將患者的預計生存概率(Ps)計算出來。Ps的計算方法如下:Ps=1/(1+e-b),等式中的“e”值2.718282,是自然對數之底;“b”值是b0、b1(RTS)、b2(ISS)、b3(Age)的總和,b0-b3為權重系數,依次為解剖、生理和年齡。 RTS是校正創傷積分的一個生理指標,其使用RR(呼吸頻率)、SBP(收縮壓)、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這三個生理參數來對就醫時患者所受到的損傷嚴重程度予以定量[3]。計算公式為:RTS=0.2908×RR+0.7326×SBP+0.9368×GCS,將患者上述三個參數數值分別代入公式就能將RTS計算出來。患者創傷嚴重程度的計分為ISS,簡明損傷定級標準(AIS)是其參考依據,AIS將人體劃分為體表、四肢、腹部、胸部、頭頸和面部等6大區域,并選擇其中損傷程度最嚴重的3個區域實施AIS 編碼,并求出平方和即可計算出ISS 值[ISS=AIS12+AIS22+AIS32]。年齡系數為Age,A1組患者Age=1;A2組患者Age=0。經由上述整個計算模型展開計算即可得出A1組A2組患者的Ps值[4]。
1.3 評價標準
患者死亡的判定標準以腦死亡[即涵蓋腦干的全腦功能發生了永久性且不可逆轉停止狀態]為準。診斷腦死亡的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患者腦電圖的波形以持續平坦呈現;②經過外界光刺激、聲刺激、溫度刺激和機械性刺激患者均毫無反應;③患者全部停止了自主性肌肉活動;④患者全部停止了自主呼吸;⑤患者所有腦干反射全部消失。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借助院內SPSS 20.0版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別用(x±s)%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并用t檢驗組間差異,用x2檢驗組間比較,當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A1組、A2組中Ps值為(0.00~0.29)的患者死亡率均為最高,組內互比兩組均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1組、A2組兩組各Ps值患者的死亡率比較,差異微小,故組間互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下表1示。
3 討 論
創傷評分法是對創傷患者傷勢程度予以評估的方法,且運用起來簡單易行。 由于患者發生創傷后,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等均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創傷評分法則可以通過這些反應對患者的創傷程度以數字的方式展開評估,從而得出創傷評分。依據得出的創傷評分對患者展開更具針對性和高效的救治,能夠盡最大限度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在國外非常注重黃金治療時間,即60 min,但因國內當前尚未完善的救治體系,所以患者進入急診后盡早采取有效救治措施極其關鍵[5]。創傷重度程度評分(TRISS)法是Boyd等在1987年提出,涵蓋著生理、創類、解剖和年齡等諸多因素,臨床多項研究指出且具有較理想的預測價值。選擇的手術方案、選定的手術時間、患者的創傷程度、術后的支持療法、院前的復蘇情況等和患者的創傷結局緊密相關。在急診科的急救患者中各個環節中院前的急救、到院的救治以及重癥治療監護這三大環節必不可少,并且條件充分的醫院可將重癥監護室以便捷式、流動式來建立,這樣既能夠快速將不同年齡段的重度創傷患者進行分類,還能夠盡快展開治療[6]。本次研究得出數據:A1組、A2組中Ps值為(0.00~0.29)的患者死亡率均為最高,分別為:83.3%、80.0%組內互比兩組均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1組、A2組兩組各Ps值患者的死亡率比較[即A1、A2組的Ps值(0.30~0.49)死亡率分別為50.0%、42.9%;A1、A2組的Ps值(0.50~0.79)死亡率分別為20.0%、11.1%;A1、A2組的Ps值(0.80~0.99)死亡率分別為0.0%、0.0%],差異微小,故組間互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創傷評分法可以對不同年齡創傷患者急診救治進行有效地指導,并且在各不同年齡患者之間的指導不存在差異。
綜上所述,重度創傷評分運用在急診救治工作中,可對不同年齡創傷患者進行有效指導,促進嚴重創傷患者的傷情的快速判斷,提高了急診救治的整體速度和質量,具有較好的運用價值,建議采納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繼念.創傷評分法在嚴重創傷患者急診救治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7,4(3):232-233.
[2] 佚 名.不同院前創傷評分模式對急診創傷患者評估的安全性研究[J].智慧健康,2018,4(28):92-94.
[3] 鐘 華,李建煒,陳 勁,et al.改良創傷急救模式在嚴重創傷救治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7):30-33.
[4] 董宏偉.危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救治[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4):2596-2597.
[5] MEWS、RTS評分對成人創傷急診分流與預后的評估價值研究[J].右江醫學,2017,45(5):568-571.
[6] 羅煥榮,顏春悅,陳綿展.3302例急診創傷患者CRAMS評分分布及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7,7(3):22-2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