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菁

【摘要】目的 評價CT影像診斷在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方面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50例直腸癌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術前實施CT診斷,并將臨床分期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CT對直腸癌的總體檢出率為100.00%,術前分期與術后病理分期總體符合率為72.00%(36/50)。結論 CT影像診斷在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通過術前分期可為患者診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CT影像診斷;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1
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為各類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與篩查提供了有效方法,直腸癌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手術方案的確定、預后評估與臨床分期密切相關,通過術前對直腸癌的病理分期評價能夠為不同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提供更多依據。為明確CT影像診斷在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方面的應用價值,進而為直腸癌術前分期評價提供依據。本文結合我院收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資料,探討CT影像診斷方法在其術前分期方面的應用效果,詳細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50例直腸癌患者納入研究,其中女24例、男26例,年齡45~78歲,平均(59.83±4.91)歲,所有患者最終經手術病理證實為直腸癌,手術病理分期診斷結果資料記錄完整。
1.2 方法
檢查儀器為東芝TOSHIBA Aquilion TSX-101A 64排螺旋CT,檢查前期指導患者飲食,檢查前48h內以細碎食物為主,檢查前12 h常規禁食,檢查前做好腸道準備工作,通過灌腸處理保證腸道的清潔度,告知患者檢查配合要點,常規完成CT平掃,仰臥位,從患者足部開始檢查,檢查期間患者屏氣,層厚設置為5 mm,平掃結束后進行增強CT掃描,在獲取CT影像資料后通過后處理及時完成多平面容積重建,由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生根據CT資料做出評價。得出分期結果后將分期結果與最終病理診斷結果進行對比。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CT診斷分期與實際病理分期符合情況。
1.4 評價標準[1]
依據《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國際抗癌聯盟(UICC)結直腸癌TNM分期系統(第七版)》中直腸癌臨床病理分期內容作出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進行數據處理,本文參數為計數資料,表示為(n,%),組間x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CT對直腸癌檢出率為100.00%,50例直腸癌患者術前CT分期與術后病理分期結果見表1,其中T1分期符合率100.00%,T2分期符合率75.00%,T3分期符合率68.75%,T4分期符合率50.00%,CT診斷對直腸癌術前分期總體符合率達到72.00%。
3 討 論
近年來,我國直腸癌患者發病率有所上升,在直腸癌診治與預后評價方面,通過影像學診斷方法準確進行術前分期,可為患者的手術方案選擇、治療效果預測以及生存率預測等提供依據。
CT作為臨床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該方法在直腸癌診斷中能夠顯示病灶所處位置、病灶大小、形態以及病灶侵犯范圍等信息,尤其是在多層螺旋CT技術發展與應用后,通過多層螺旋CT可為直腸癌患者術前分期奠定基礎。與傳統腸鏡檢查方法相比,CT檢查具有無創優勢,且能夠視情況進行重復檢查,總體診斷可靠性較高[2]。
本研究中通過對50例直腸癌患者在術前實施CT影像學檢查,研究結果顯示CT對直腸癌檢出率達到100.00%。在不同分期診斷方面也具有較高的符合率,比如T1分期符合率達到100.00%,總體術前分期與病理分期符合率達到72.00%,雖然與病理分期診斷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但是總體符合率較高,后期應繼續加大這一方面的研究,不斷提高CT影像診斷在直腸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便于更好地為直腸癌患者總體診治提供詳細信息。
任悠悠在文獻中指出CT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較高,CT分期與病理分期診斷符合率達到68.09%,該學者認為CT影像診斷分期與病理分期診斷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與本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3]。
綜上所述,CT影像診斷在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通過術前分期可為患者診治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劉紅彥.CT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的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01):99-100.
[2] 羅 雷,王 靜,王 磊,等波.分析CT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7):37-38.
[3] 任悠悠.CT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02):161-16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