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新·達開
【摘要】本次先分析了中風的病因病理,然后分析活血化瘀藥治療中風的機制,最后分析活血化瘀中藥治療中風的現代藥理研究機制。
【關鍵詞】活血化瘀藥;中風;中醫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1
中風是中醫上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屬于一種突發性疾病,危害較大。患者發病時會表現出腦部缺血、出血性損傷等癥狀,有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而且一般都會存在輕重不一的后遺癥(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偏癱等)。因為中風的癥狀對患者的影響較大,因此患者不僅可能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生活質量。
活血化瘀藥就是具有消散作用的藥物,對于血瘀有十分明顯的效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活血化瘀藥對機體有著通暢血流、消散瘀結、調經止痛等的功效,比如說機體受到磕碰出現腫塊,可以使用紅花等藥物,揉散,就可以使淤血散開,腫塊逐漸消失。
1 中風病因病理分析
季節、情緒、過度疲勞、進食不適宜以及疾病等都可能導致中風的出現。中風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極高,發病十分迅速,超過半數會在發病當日死亡,而大多數患者就算經過治療也很容易留下后遺癥。從中醫上說,中風是“中風”、“卒中”,《素問·調經論》中層說,中風的原因是“寒獨留而血凝泣,凝則脈不通”“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這里提出了血瘀證的病因以及中風的臨床表現。《明醫雜著》中提出,中風的基本病機包括:(1)陰陽失調,肝陽化風,氣血逆亂,直沖犯腦;(2)血瘀阻滯或痰淤阻滯,氣血失于流暢,脈絡受阻,筋脈失養。現代醫學認為,中風是因為血液凝滯,血循阻塞而導致病情,不管是腦梗死還是腦出血,都是因為血瘀經脈導致病發。另外,高血壓也是發生中風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是會影響腦部血液循環,比如引發腦卒中。
2 活血化瘀藥治療中風的機制
2.1 治療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是因為腦組織局部的動脈血流灌注減少或中斷,使得腦組織缺血、缺氧出現軟化或壞死。對于該病的治療,涉及到的重要很多,但以活血化瘀、息風、益氣藥居多。其中,在活血化瘀藥中,最常用的是川芎、紅花、桃仁和丹參等。這可能與活血化瘀藥對于缺血性腦損傷會產生保護機制有關。活血化瘀藥可以克服血瘀,改善血循,改善腦組織的血供情況,還具有抗氧化、消炎以及控制神經細胞凋亡等作用。
2.2 治療出血性中風
腦出血的病因是腦實質出血,在腦組織局部造成血腫,然后繼發代謝產物、腦水腫、缺血缺氧性腦損傷等,而且有研究證明,止血藥和凝血藥對其無效。活血化瘀藥對于出血性中風有明顯效果,這主要是因為腦出血早期,患者血液處于高度凝集狀態,血液濃厚、粘稠、凝聚、循環不暢,因此使用活血化瘀藥可以改善血循環,稀釋血液,促進血液流動暢通,因此可以治療出血性中風。有研究表明,同時使用活血化瘀藥和西藥治療出血性中風,活血化瘀藥組的治療效果明顯要好于西藥組。
3 活血化瘀中藥治療中風現代藥理研究機制
活血化瘀藥治療中風,經現代藥理學研究,可以改善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指標,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提升免疫能力,抑制腫瘤的發生等,因此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目前來說,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活血化瘀藥是丹參、川芎、赤芍、水蛭等,還有一些有效成分,比如說銀杏葉提取物、葛根素等,具有較好的治療優勢。
丹參,可以祛瘀止痛、清心除煩、通暢血脈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可以改善微循環,調節組織修復與再生,抗炎和抗腫瘤。目前丹參用于臨床主要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比如丹紅注射液。丹紅注射液可以抗凝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循微循環參數,降低血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等功能,還可以消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還有復方丹參注射液,可以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環等功能。
赤芍,可以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赤芍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抗炎止痛,抗氧化,減緩血管收縮,一直神經細胞營養不良,抑制缺血性損傷的發生等功能,比如赤芍總苷提取物。
川芎,可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芎可以提升血腦屏障作用,改善微循環,保護神經元和線粒體。川芎中可以提取出川芎嗪、阿魏酸,這都是有效成分,具有多樣化的作用。
水蛭,可以活血化瘀、破血消積。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水蛭可以減輕腦水腫、改善血腦屏障的通透性,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等功能。比如水蛭唾液中提取出的水蛭素,是最有效和安全的凝血酶抑制劑。
另外還有紅花、三七、燈盞細辛等,都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4 結 語
活血化瘀藥對于中風的治療有良好效果,目前應用比較廣泛,但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解決。
參考文獻
[1] 王玉龍,張 煥,劉秋燕,呂光耀.活血化瘀藥治療中風的中醫藥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8):1414-141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