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霞 李艷麗
摘 要:沂蒙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成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內涵,蘊含著時代內涵和價值內涵。新時期必須旗幟鮮明地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是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堅持人民主體、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與踐行。
關鍵詞:沂蒙精神;大學生;認同路徑
一、沂蒙精神內涵
(一)沂蒙精神的文化內涵
沂蒙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算圣劉洪、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眾多歷史文化名人,猶如群星璀璨,構成了沂蒙絢麗的歷史星空;沂蒙山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黨的組織,曾爆發了聞名全國的日照、沂水、蒼山等暴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黨、我軍先后在這里創建了濱海、魯中、魯南革命根據地,是我黨華東和山東地區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在和平建設時期,沂蒙人民發揚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優良傳統,積極響應新中國的召喚,繼承發揚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勇沖上了向愚昧、貧窮宣戰的戰場。
(二)沂蒙精神的時代內涵
“愛黨愛軍”是沂蒙精神的靈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場堅定、方向明確、追求執著的崇高政治信仰。在革命戰爭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不僅用紅薯、煎餅、小米、奶水養育了幾十萬人民軍隊,而且為人民戰爭的勝利獻出了自己的熱血和青春, “沂蒙六姐妹”等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開拓奮進”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題,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進步、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先進思想意識。1995年率先在全國老區中實現整體脫貧后,2004年再一次率先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實現經濟總量過千億人均過萬元的新跨越;目前臨沂正朝著建設聞名全國的商貿物流城、歷史文化名城和山水生態城的目標奮進。
“艱苦創業”是沂蒙精神的精髓,體現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難條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新中國成立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向貧窮宣戰,涌現出了毛澤東同志親自批示表揚的厲家寨、 王家坊前、高家柳溝等一批艱苦創業的先進典型。
“無私奉獻 ”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概括了沂蒙人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敢于奉獻的價值取向。戰爭年代,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沂蒙人民為了建立新中國,不怕犧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跡。改革開放新時期,為了帶領沂蒙人民早日走向致富路,大批的領導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帶頭無私奉獻。
(三)沂蒙精神的價值內涵
沂蒙精神所反映的人生價值觀,就是沂蒙人民在任何情況下都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挺身而出,滿腔熱情地主動承擔義務和責任,這種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于奉獻的價值取向是沂蒙精神的核心。這種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正是當前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精神支撐,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結性,拒腐防變,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需要,是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政治堅定性,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保證,是我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強大精神支撐。
二、沂蒙精神傳承與弘揚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一)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內在要求
偉大時代呼吁理論創新,沂蒙精神只有不斷創新、不斷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為現實所用,沂蒙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內在要求。我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歷史任務,在革命戰爭時期沂蒙精神就是支前抗戰,戰勝敵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沂蒙精神就是開拓奮進,擺脫貧窮;在改革開放時期沂蒙精神就是敢為人先,艱苦創業;在新時期沂蒙精神就是快速發展,走向世界。
(二)有利于堅持人民主體,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沂蒙精神始終體現一心為民,心系群眾,它最重要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的人民性,水乳交融,生死與共。 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有利于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地位,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沂蒙精神自誕生以來始終與人民結緣,中國共產黨在沂蒙地區開展工作時始終關心老區人民最需要的實際問題,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這是它不斷發揮時代價值的精髓。沂蒙精神是全國黨群關系的典范,以前是,現在是,將來更是如此。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要熱愛人民、依靠人民,不忘建黨時的初心,不斷推進沂蒙精神傳承和創新,在黨的帶領下不斷走向更大的輝煌。
(三)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與踐行
沂蒙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沂蒙精神再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對沂蒙精神越是了解,就越能夠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沂蒙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的文化基礎,它濃縮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先進的人物與事跡,體現了對高層次價值觀的追求。有利于夯實物質和信仰的平衡點,促進臨沂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給老區人民帶來了物質實惠,有利于改變市場經濟以來人們重物質輕信仰的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集體、個人利益高度的統一,沂蒙精神與沂蒙地區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從質的方面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
三、新時期大學生沂蒙精神認同路徑分析
(一)堅持傳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
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要做到“四不變,一吸收”:“熱愛黨”不變,這是沂蒙精神根本的政治靈魂,黨和沂蒙山區人民是沂蒙精神的兩個基因,缺少任何一者,沂蒙精神就會失去方向,不復存在;“敢創新”不變,沂蒙老區人民一開始就與舊思想進行最徹底的決裂,在實踐發展中不斷發展突破自己,敢為人先,爭做典型;“能吃苦”不變,吃苦耐勞,不怕艱難險阻是沂蒙老區人民特有的品質,臨沂地區實現整體脫貧靠得就是這種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奮斗的大無畏氣概;“樂奉獻”不變,樂奉獻是沂蒙老區人民的象征,是沂蒙精神的可貴品質,有利于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多元化道德滑坡的局面;“一吸收”是指充分吸收一切有益成果,為沂蒙精神注入新鮮血液。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堅持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方法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
(二)堅持沂蒙精神相關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堅持人力是核心,財力是保證,物力是基礎,多渠道、多維度充分整合沂蒙精神相關資源:
首先是歷史遺跡類,如沂蒙精神革命紀念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等。歷史遺跡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是我們回顧歷史,切實感受沂蒙精神魅力的重要資源,加大對沂蒙歷史遺跡的開發和保護,不僅要突出政府的責任,民間保護組織也要參與其中,明確關于歷史遺跡保護的立法、原則和措施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突破經費來源的瓶頸。
其次是影視歌劇類,如電影《心碑》,電視劇《沂蒙》,歌曲《沂蒙山小調》等。文化產業是影視戲劇類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要以大眾傳媒為載體,借助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宣傳沂蒙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沂蒙精神,以沂蒙精神為榜樣。
最后是學術研究類,如沂蒙精神系列研討會、沂蒙精神研究院、沂蒙精神研究基地等。 沂蒙精神學術類資源開發要特別注重學術會議的民主氣氛, 研究機構不能形同虛設,研究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等。 臨沂大學是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的重要陣地, 要發揮臨沂大學的人才優勢,做好沂蒙精神的學術研究,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對沂蒙精神進行弘揚。
(三)實現由宣傳教育向體驗式內化轉變
基于實踐基礎上的體驗式教學是今后教育發展主流趨勢,沂蒙精神的傳承和弘揚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在歷史遺址和革命展覽館中體驗沂蒙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要從過去沂蒙的革命歷史中去了解當時艱苦的條件和緊張的氛圍,從遺址、展覽館中體驗革命先烈不怕犧牲、 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做到過程視角和結果視角的有機統一。
其次,在臨沂經濟社會發展中體驗沂蒙精神。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感受臨沂近幾年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實現對沂蒙精神的自覺和自信。實現沂蒙精神的自覺和自信是實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如今的臨沂一改過去貧窮革命老區的形象,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全面開花,感受這一切沂蒙精神才會被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最后,在學習實踐和勞動實踐中體驗沂蒙精神。學習和勞動是沂蒙精神兩個重要的維度,這也是沂蒙精神創新的根本途徑,要鼓勵人們開展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實踐體驗沂蒙精神,在勞動實踐中注入沂蒙精神的相關內容,切實感受沂蒙精神。堅持繼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實現宣傳教育到體驗式內化,大力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使沂蒙精神融入到我們的精神血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 王友.與時俱進:沂蒙精神的理論品格[J].理論學習,2006(02).
[2] 思想教育概論編寫組.思想教育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47).
[3] 何中華.齊魯文化的當代價值[J]. 理論學習,2000(08).
[4] 徐東升,費聿輝.沂蒙精神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文章為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的研究成果;公民道德建設視域下大學生沂蒙精神認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17ZC35,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