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亮

[摘要] 目的 探究在生活飲用水監測中運用微生物檢驗技術的價值。方法 納入2017年4月枯水期93份與2017年8月豐水期93份總共186份生活飲用水樣本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開展研究。所有生活飲用水樣本均采用濾膜法檢驗(研究1組)與多管發酵法檢驗(研究2組),統計枯水期與豐水期兩組微生物檢出情況。結果 研究2組枯水期大腸埃希菌與耐熱大腸菌群檢出率分別為94.62%(88/93)、91.40%(85/93),相較于研究1組的79.57%(74/93)、58.06%(54/93)更好;豐水期兩組耐熱大腸菌群檢出率分別為79.57%(74/93)、93.55%(87/93),大腸埃希菌檢出率分別為80.65%(75/93)、96.77%(90/9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該研究中兩種微生物檢驗技術運用于生活飲用水中具有重要意義,多管發酵法相較于濾膜法更佳,更為值得推廣。
[關鍵詞] 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濾膜法;多管發酵法
[中圖分類號] R1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2(b)-0148-03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Technology in the Monitoring of Drinking Water
LUO Yong-liang
Yuanzhou District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Guyuan, Ningxia, 75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sing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techniques in drinking water monitoring. Methods A total of 186 drinking water samples from 93 dry seasons in April 2017 and 93 wet seasons in August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All drinking water samples were tested by filter method(study group 1) and multi-tube fermentation method (study group 2), and the microbial detection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in the dry and wet seasons was count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heat-resistant coliform bacter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94.62%(88/93) and 91.40%(85/9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79.57%(74/93),58.06%(54/93) in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eat-resistant coliforms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wet season were 79.57%(74/93) and 93.55%(87/93),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was respectively 80.65%(75/93), 96.77%(90/93),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P<0.05).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two microbial testing techniqu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in living applications. The multi-tube fermentation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membrane method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Membrane method; Multi-tube fermentation
水,是人體必不可缺的生命之源。然而隨著工業化時代發展,大量工廠私自排放污水、各種化工產業產生的有毒氣體導致水資源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人們的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差[1]。近些年,由于各種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發生率逐年遞增,生活飲用水的質量問題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既往采取的常規過濾、消毒等處理,雖然能降低水中微生物含量,但相關部門對于飲水質量的監測能夠有效減少有害微生物對人體產生的影響[2],故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生活飲用水檢驗方案是保證飲水質量、維護國民健康的重要前提,該研究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以186份樣本為例展開研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186份生活飲用水樣本作為檢驗對象開展研究。根據不同檢驗方式(濾膜法及多管發酵法)分為研究1、2組。所有樣本均嚴格遵循《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采集與保存》[3]流程進行采集與保存,樣本及所使用的設備、儀器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案
1.2.1 研究1組 ?選用濾膜法檢驗:①準備相關儀器及設備:如試管、微孔濾膜、顯微鏡、無齒鑷子等。②滅菌:先將微孔濾膜置于燒杯內,注入蒸餾水后利用酒精燈煮沸。③飲用水樣本過濾:利用無菌鑷子將滅菌濾膜夾起,放至無菌濾床上方,注意保持濾膜粗糙面向上,隨后將100 mL飲用水樣本注入,打開閥門進行抽濾操作;④樣本過濾完成后進行5 s抽氣,再使用無菌鑷子將濾膜夾起,置于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注意殘留細菌面朝上,最后送入恒溫箱(溫度調節至37°C左右)進行培養。
1.2.2 研究2組 ?采取多管發酵法檢驗:①沿用研究1組設備、儀器;②進行總大腸菌群培養;③取1 mL飲用水樣本注入裝有10 mL單料乳糖蛋白胨培養液(培養液制備方法:在1 000 mL蒸餾水中加入蛋白胨25 g,氯化鈉、乳糖各15 g,取10g牛肉膏進行加熱溶解,將pH值調整至7.1~7.5范圍,再加入濃度為1.5%的溴甲酚紫乙醇溶液2 mL,完全混勻,分裝于試管之中,再置于110~120°C高壓蒸汽滅菌器內15~20 min,充分滅菌后取出放入冰箱內貯存備用)的試管中;取10 mL飲用水樣本注入裝有10 mL雙料乳糖蛋白胨培養液的試管中,再取1 mL飲用水樣本注入裝有9 mL生理鹽水的試管中搖勻后取出1 mL混合液注入單料乳糖蛋白胨培養液,對于飲用水樣本污染較嚴重的情況,可適當加大稀釋力度;④完成接種后,將所有樣本送入恒溫箱培養;時間為1 d左右。1 d后取出,若試管內不存在產酸產氣情況,則說明大腸菌群為陰性;若試管內存在產酸產氣情況,則考慮將試管置于伊紅美藍瓊脂板(培養基制備方法:在500 mL蒸餾水中加入瓊脂25 g,加熱至完全溶解,再將1.5 g磷酸氫二鉀、8 g蛋白胨,均勻混合并完全溶解,依據一定的劑量分裝于燒瓶內,進行滅菌、冷卻、凝固備用)上方轉種后再次送入恒溫箱培養,培養結束后,對菌落的形態進行觀察,染色顏色較深的中心部位后,利用鏡檢進一步核實。
1.3 ?觀察指標
以《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與《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為參考依據[4],于豐水期及枯水期分別對比兩組的微生物檢出情況。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枯水期微生物檢出情況
兩組雜菌及大腸菌群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2組耐熱大腸菌群與大腸埃希菌的微生物檢出率均優于研究1組(P<0.05),見表1。
2.2 ?豐水期微生物檢出情況
兩組樣本雜菌及大腸菌群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2組耐熱大腸菌群與大腸埃希菌的微生物檢出率明顯高于研究1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水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在人類發展史中占據重要地位,生活飲用水的質量問題與人類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存在密切聯系。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由于水污染問題,易導致全世界大約有12億人出現腸道傳染性疾病,其中有400萬兒童死于水污染疾病,因此生活飲用水的質量把控尤為重要[5]。盡管近年來我國加強對生活飲用水質量的監控,使得飲用水經過衛生機構及水廠檢測后,出廠時微生物含量已符合國家對飲用水的相關規定(一般為每1 mL飲用水中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6],但由于運輸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如水管爆裂、他人原因等)造成水源二次污染,導致水中微生物含量超標。
微生物檢驗作為衡量生活飲用水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其能夠保證水質在流行病學方面的安全性及可靠性[7]。目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微生物檢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濾膜法、多管發酵法及酶底物法。濾膜法由于操作便利,步驟簡單,一般適用于雜質含量較多的水樣檢驗,但是該方法存在準確性較低的弊端,故臨床運用并不廣泛。而多管發酵法作為檢驗水樣中總大腸菌落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具有可重復操作、具體估算大腸桿菌密度、經濟實惠等優勢,運用該方法計算飲用水樣本中細菌含量時,能夠將陰性菌及陽性菌同時顯現出來,可能與稀釋程度有關。由于總大腸菌群屬于無芽孢桿菌,因此將試管置于恒溫箱中培養,使其充分發酵并產生乳糖,這表示,總大腸菌群不僅存在需氧性,還存在厭氧性[8-9]。盡管多管發酵法步驟較為繁瑣、耗時較長,但從專業角度出發,再加上人們對于飲用水水質的要求提高,推薦以多管發酵法檢驗為主。
根據周秀麗[10]報告顯示,其于2016年4月枯水期、8月豐水期各抽取30例微生物檢測指標超標的水樣作為檢驗對象,分別采用多管發酵法及濾膜法對所有水樣進行檢驗,結果發現采用多管發酵法對水樣樣本進行檢驗,其檢驗準確率明顯高于采用濾膜法進行檢驗的準確率,有利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周圍水質進行綜合評價,與該文結果相似。該次研究結果中顯示,研究2組枯水期與豐水期耐熱大腸菌群與大腸埃希菌的微生物檢出率均優于研究1組(P<0.05),充分說明多管發酵法對于適應溫度的總腸道菌群的檢出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使用濾膜法及多管發酵法對水中微生物進行檢驗,均具有一定成效,驗證多管發酵法效果更佳,值得臨床推廣與采納。不過,該次研究由于選取樣本數量較少、研究時間較短,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多管發酵法具體的檢出率是否優于濾膜法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臨床可適當增加樣本數量,延長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天蓉,張明洪,張艷,等.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1):17-18.
[2] ?張康.生活飲用水與水源水微生物檢驗結果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6-7.
[3] ?呂秋月,張洪軒,張晶,等.2009-2013年大連市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2016,30(9):654,656.
[4] ?劉亞玲.新民市生活飲用水水質微生物檢驗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107-109.
[5] ?尹紅.淺析生活飲用水總大腸菌群兩種不同檢驗方法的比較[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6,10(7):568-570.
[6] ?邵云金.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方法和評價標準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5):128-129.
[7] ?張云波.生活飲用水中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策略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4):297-298.
[8] ?高月霞.生活飲用水與水源水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6):296-297.
[9] ?王鳳紅.生活飲用水與水源水微生物檢驗結果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9):159-161.
[10] ?周秀麗.分析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方法及其評價標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6):141.
(收稿日期: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