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麗
(江蘇省新沂市棋盤畜牧獸醫站,江蘇新沂 221400)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對豬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豬肉的價格呈現明顯增長的態勢,同時我國養豬產業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不僅使養殖戶實現了增產增收,同時實現了我國養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然而,隨著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養豬效益的不斷提升,各種問題以及不良影響相繼出現。一些養殖戶為了獲得更大的養殖規模,在對相關規定并不了解同時缺乏調入種豬相關防疫知識的情況下,隨意從外地進行種豬的引進,同時在引種過程中并沒有做好隔離以及防疫措施,使得一些豬病被帶入了養殖場,進而給生豬養殖產業帶啦了巨大的疫病風險,同時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必須對種豬輸出地進行深入的調差,從而掌握其具體的情況。首先,必須要對待引進種豬的品種及其具體的需要引進的數量進行調查;其次,對種豬輸出地進行深入的調查,看其及其周邊地區是否存在各種疫情,與此同時,還需要詳細掌握輸出地及其周邊三年以內出現過的疫情的種類,疫情發生的時間,疫情的具體情況,疫情的擴散范圍以及所造成的危害的嚴重程度等;此外,還需做種豬好輸出地實際防疫情況的調查工作,了解其進行免疫接種的動物的種類,尤其是要詳細掌握豬的免疫情況,查看當地免疫記錄的詳細以及真實情況,判斷其免疫接種的時間、所采用的疫苗的種類以及具體的標識情況是否屬實,進而保證心中有數[1]。
首先,在進行種豬養殖場的選擇過程中,應當盡量選擇具有良好信譽、規模較大同時具備良好生物安全措施的養殖場來進行種豬的購置;其次,在引進種豬的過程中,需要配備1名以上的技術人員,從而對種豬的整個調入過程進行有效的跟蹤監督以及檢查[2];此外,在進行種豬的選擇以及購進時,應當嚴格按照種豬的標準要求對各個種豬進行逐頭檢查,看起是否符合種豬的相關標準,必須在種豬具備良好健康狀況的情況下對種豬進行集中的收購。
對調入的種豬,必須進行集中的免疫與檢疫,具體應做下列工作:首先,對調入的種豬進行集中的口蹄疫、豬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以預防發生豬口蹄疫、豬藍耳病等疫情。其次,對調入的種豬應當進行豬布病、豬細小病毒病的檢疫,采集血液樣本做平板與試管凝集反應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并進行實驗室檢查。此外,在注射過豬口蹄疫、豬藍耳病等疫苗之后,要對種豬進行隔離觀察,隔離時間約 21d。經隔離之后,確認其無異常情況發生,則可準備運輸調進。
運輸種豬的車輛必須是上下兩層結構,將其分成若干個隔離欄。隔離欄表面要確保光滑,不存在尖銳凸起物,每個隔離欄放置種豬4到6頭。種豬運輸前24h使用高效消毒劑對車輛和運載工具進行兩次以上的消毒。在種豬運輸之前,還需要對車輛再進行一次消毒,要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并取得防疫部門出具的消毒證。在正式運輸之前要逐漸降低種豬飼料投喂量,一般讓種豬吃六成飽為宜。在運載前1h,讓種豬適當飲水,以減少運輸過程中對種豬的刺激。為了有效預防運輸過程中的疫病和應激反應,豬在裝車之前,可以注射一次長效土霉素預防運輸過程中細菌感染,同時還可以肌肉注射鹽酸氯丙嗪,預防種豬運輸過程中出現應激反應。
首先,防暑降溫防寒保暖。豬在運輸過程中,盡量不要選擇在酷暑或者嚴冬進行運輸,一般在春秋季節運輸為宜。如果在運輸過程中,遇到烈日或暴風雨侵襲,應該及時用篷布遮蓋車廂頂部,并保證車廂兩側通風良好。在運輸途中,還應該為種豬提供充足的飲用水,防止運輸過程中因為溫度較高而引起中暑;其次,避免和染疫車輛接觸。在運輸過程中,盡量保證不要與其它動物運輸車輛接觸。臨時停車時,也要確保和其他動物車輛保持一定距離,這樣能夠有效預防運輸過程中豬疫病傳播[3];再次,平穩行駛。要根據運輸距離長短配置相應數量的貨車司機。對于需要長途運輸的種豬,應該配置兩名以上貨車司機,讓其交替駕駛,避免產生疲勞。在整個行駛過程中盡量走高速,縮短運輸時間。同時在運輸過程中,要避免長時間滯留,在出發前要確保各項證明佩戴齊全,以備途中相關部門檢查。最后,投料。當運輸時間超過六小時時,在運輸途中必須要投喂一定的飼料和飲用水,并向飲用水中添加一定的電解質和維生素。
在運輸途中,應該經常檢查豬群狀態,適時休整停息,檢查豬群中是否存在患病豬,發現異常,應該立即停車檢查,強迫豬站立行走,觀察其是否存在碾軋、受傷的情況。存在皮外傷的應該及時消毒治療。存在體溫升高,呼吸急促等不良反應,應該注射抗生素和鎮痛的藥物。在運輸途中因為疾病傳播而導致種豬死亡,應該向就近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并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
種豬到達目的地后,應該及時將種豬隔離,并進行全面消毒,隔離舍要求距離生產區域 100 m以上。在引進的種豬到達本養殖場一周以前,應該對隔離舍及豬欄用具進行全面清掃消毒。種豬到達目的地后,應該做好消毒,然后才能將種豬卸下,按照大小公母進行分群飼養,對于存在疑似患病或者患病的豬隔離飼養單獨治療。種豬進入隔離舍以后,先為其提供清潔飲用水,到場 12 h以后才能飼喂本養殖場的飼料,飼料投喂量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投喂,到場五天后恢復正常飲食,同時還應該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和抗生素添加劑,使種豬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狀態[4]。經過一個月的隔離觀察,確保種豬健康無異常后,按照引種地免疫計劃,結合本地區疫病流行特點和流行趨勢,及時進行驅蟲和疫苗免疫。
國家為了規范動物防疫檢疫監督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辦法和規定,對管理相對人在動物檢疫監督管理中的行為進行了限定。但在基層實踐中,由于群眾自身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調運畜禽時的隨意性很大,不按照規定進行調運畜禽的現象經常性發生,特別是購進的種畜禽出現非正常死亡時責任確定很難。這就給調運動物的檢疫監督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有時因不慎,而調入動物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或其它動物疫情,既給當事人造成了損失,又將傳染源帶入了輸入地,又使當地動物疫情的發生流行和防治工作帶來復雜化。所以我們在種豬調入過程中,應當加強宣傳與監督工作,讓廣大養殖戶能夠按照種畜禽引進標準進行種豬引進,同時相關的動物防疫部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以確保調入種豬安全,保障調入地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