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芳 周如軍 鄭子勝 覃 山
(來賓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廣西來賓 546100)
從古至今,構樹的葉子常用來飼喂牲畜,問題是,野生的構樹葉片上通體有毛,這就極大影響了牲畜吃起來的口感;隨著雜交構樹產業的全面推廣,漸漸發生了變化2015年,國務院扶貧辦將構樹扶貧工程列入“精準扶貧十大工程”,選擇11個?。ㄊ小⒆灾螀^)試點,成為將科技創新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推進貧困地區畜牧業的發展,利用貧困地區荒山荒坡種植構樹飼料資源植物,以有效解決農牧爭地矛盾,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目前位于貴州的中國南方雜交構樹組培中心是我國最佳的苗育基地,2016年開始投產,現在可年生產8000萬株苗。廣西來賓市于2018年11月30日舉行“麒麟山講壇”——構樹產業發展專家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商構樹產業發展對策。
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糧畜爭地、人畜爭糧矛盾突出。飼料原料行業呈現供不應求,主要蛋白質飼料原料仍然依靠進口。蛋白質飼料用量最大的豆粕的缺口更為突出。為解決我國蛋白質飼料原料已成為畜牧業發展的瓶頸的問題,大力發展粗蛋白雜交構樹飼料資源植物,使“以樹代糧”成為緩解飼料原料危機和確保食品安全的新途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收集評價構樹基因資源和種質創新的基礎上,通過雜交育種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出富含粗蛋白的雜交構樹,就成了解決這一瓶頸問題的最佳選擇。
(1)雜交構樹,是采用現代科學育種技術,再經過太空搭載進行育種、雜交選擇和篩選而選育而來,但具有耐干旱、耐貧瘠、生長速度快、粗蛋白質含量高(高達26.1%),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非常高。構樹適應性強,不管是在沙漠化、還是石漠化土地上都能茁壯成長。構樹生長快、產量高,一次栽植可連續采摘15-20年,一年可采收三四茬,畝產10噸左右,尤其是整個長周期不需要使用化肥農藥,是很好的彌補國內蛋白質飼料源的新型作物。
(2)據廣西大學檢測證明:采集2006年3月到12月構樹葉并測定其常規營養成分,結果表明,全年平均值(風干基礎)如下:水分8.41%、能量15.22MJ/Kg、粗蛋白19.58%、粗脂肪11.94%、粗纖維9.69%、粗灰分12.37%、無氮侵出物38.02%、鈣3.15%、磷1.05%,鐵0.50%。
(3)另外據廣西大學科技學院研究:豬日糧中使用構樹葉粉應注意養分的平衡,由于構樹葉纖維含量較高,有效能值偏低,應注意整體提高日糧的能量水平;構樹葉粉的氨基酸不平衡,其主要限制氨基酸為含硫氨基酸,配飼料時應注意含硫氨基酸的添加。在整個消化實驗期間,試驗豬食欲均旺盛,但皮膚略顯淡白,背毛較粗長。毒性實驗表明動物適量飼喂構樹葉基本無毒,但是否構樹葉的使用影響動物造血系統尚待進一步研究。
(1)單胃動物和家禽內源性纖維素酶不足或缺乏,則降低纖維素消化和利用率,添加纖維素酶可補充內源性酶不足,提高動物對粗纖維的利用率。同時還可改善消化道酶系組成、酶量及活性,促進小腸對營養物質及與細胞壁結合的礦物質的吸收。
(2)適口性及安全問題構樹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構樹中單寧平均含量在1%左右,雖然青貯對降解纖維素和單寧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苦味。可在青貯過程中添加適量的糖類物質,但在后期飼喂中需考慮添加物質的能量。觀察在實際飼喂中動物的應激狀況,先比較其與傳統飼喂技術的優點及如何在地區推廣實踐,之后再與專業化養殖要求相比較,梯度性推進有助于人們對新事物的理解,特別是在社會經濟落后的西南山區。
(3)在構樹葉日糧飼喂中,其添加量在相同的研究對象中有較大的差別飼喂試驗缺乏對試驗對象生長周期的持續性研究,難以形成具有權威性的參考標準。后期需加強對同一品種做持續性的飼喂監測試驗,了解不同配比對飼喂對象影響的機理,及不同階段構樹飼料添加的最佳配比。
(4)構樹葉利用率與粗纖維含量及蛋白質結構有關。粗纖維含量高不僅影響自身的消化,對其他影響成分的消化吸收也有不利影響,表現出抗營養作用;構樹葉蛋白質結構復雜直接影響腸道吸收,導致單位動物及家禽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降低。
作為一種非常規蛋白質飼料資源有著良好的開發應用前景。發展構樹產業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畜爭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舉措。在有條件的地區,可把荒山造林、林下經濟與構樹種結合起來,統籌發展。開發構樹產業,促成飼料構樹種植——飼料生產——養殖畜禽——肉類加工——現代生態農業模式,擴大貧困地區的植被面積,就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相協調,保證我國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構樹作為一種飼料代替物,目前對于其加工方式缺乏多樣性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飼喂添加試驗缺乏系列的研究,難以形成權威的參考標準,加強喀斯特地區構樹飼料的開發研究,有助于緩解青綠飼料不足的現狀,促進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