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宇
摘要:當下,新媒體平臺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對比起受到新媒體沖擊的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傳播能力更強,速度更快,渠道更多。而自媒體作為新媒體的其中一個代表影響著歐美流行音樂在中國的傳播。
關鍵詞:新媒體;自媒體;音樂傳播
一.數字媒體時代中的音樂傳播
1.新媒體(New Media)
新媒體是一種源于計算機,通過并依賴計算機來進行處理和再分配的一種媒體形式。
而簡單來說,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有電話、電腦,虛擬空間,以及計算機動畫等。根據Lister,Dovey(2009)等著的New Media:A Critial Inroduction,Second Edition[1]中,在特征上,新媒體具有數字化、互動性、超文本、虛擬性、網絡化以及模擬性。雖然從定義來講,我們可能很難對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但是,如果你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其實新媒體無處不在。微博、優酷、微信以及公眾號等平臺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產物。而在這些平臺上,信息的流通和分享都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的。
2.自媒體(We Media)
自媒體是一個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新媒體環境下,以個人名義,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信息的分享和傳播等活動。它的特點是平民化、個性化。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對事物的見解。同時,自媒體也需要依賴于新媒體的支撐。而自媒體的平臺同樣可以是微博、Youtube、We chat或者Facebook等社交網絡平臺。我們可以簡單地拿Facebook來舉例,在此社交平臺中,通過注冊,完整個人信息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發表和分享屬于自己內容,它可以是生活周邊,可以是個人觀點的抒發,也可以是對事物的看法。而這些都是基于平民化和個性化的特點來開展的。
3.自媒體與歐美流行音樂的傳播
音樂的傳播,可以被簡單地理解為音樂在生活中的流通。而在傳播過程中,被傳播的音樂對象是歐美流行音樂。歐美流行音樂的流通同樣需要傳播媒介來實現,而新媒體的介入已經開始讓音樂傳播的方走向多樣化。在自媒體的背景下,音樂的傳播速度和深度都可以得到大限度的發揮。音樂表演,音樂現象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來實現。
二.傳播與融合
1.歐美流行音樂傳播形式的多樣化
從電影入手,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中國,電影作為一種傳統媒體中的一個表現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音樂傳播起到積極作用。不僅如此,電影情節也可以通過音樂的渲染來達到進一步的升華。例如,在當時中國新媒體發展還不成熟的階段?!癕y Heart Will Go On”通過電影《泰坦尼克號》而開始被人們熟悉。當時只是通過單一的媒體形式對音樂進行有限的傳播。然而在當下,音樂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使得音樂的分享更直接和快捷。歐美流行音樂傳播可以通過新媒體環境下的自媒體平臺進行傳播。例如,喜馬拉雅電臺作為一個新媒體環境下的自媒體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此平臺成為主角,建立屬于自己的電臺。不僅可以對歐美流行音樂進行傳播和分享,而且可以對它們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自媒體平臺的發展使得歐美流行音樂在中國的傳播變得多樣化。
2.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新媒體和自媒體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而新媒體已經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與此同時,自媒體可以在任何時間和空間通過新媒體平臺在網絡上被建立起來。這就表明了歐美流行音樂的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有趣的是,基于自媒體的平民化和個性化等特點,歐美流行音樂在傳播中顯得更真實。設想,如果一個人在國外剛剛看完一場演唱會。于是,他可以通過手機錄制的方式將演唱會信息發布到屬于他個人的自媒體平臺中,然后進行演唱會信息的實時分享。作為聽眾的我們在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在世界的另一邊發生了什么。而這些信息可能是通過報紙、雜志、甚至是網絡電視可能都無法獲取的這就體現了自媒體的普遍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3.有利于歐美音樂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自媒體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我們不僅可以主動地通過搜索的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而且可以在內容評論區里進行留言分享。這不僅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而且對歐美音樂文化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劉子剴(2018)認為新媒體有助于推動音樂文化的發展。因為,現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國與國之間文化互動也變更緊密了[2]。歐美流行音樂作為國外一種音樂藝術文化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上的分享被國人們所熟悉和了解。一方面,在我們學習和借鑒歐美流行音樂的道路上提供了更多資源。另一方面,有助于中西流行音樂文化的融合。
三.結言
在這個新媒體和自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的地位已不如往日。信息的傳播形式已經由制作、編輯、傳播向平民化,多樣化,自主化傳播轉變。然后,由于自媒體的受眾面是廣大民眾,因此,信息安全問題成為了新媒體時代的關注點之一。如何去處理和控制好自媒體信息的安全問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自媒體平臺好比一把雙刃劍,正確積極的內容可以美化新媒體網絡環境,而消極的內容卻對會社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積極地采取有效的管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宋全成表示,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成功經驗,在媒介人,媒介人社會組織,媒介行業和政府的方面出發[3]。對于自媒體用戶群而言,相關法律法規及自我約束體系的建立對提高全民自媒體信息安全意識上有一定幫助。其次,自媒體社會組織的不斷建立對自媒體用戶素養的提高和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新媒體平臺提供商們作為新媒體時代的代表也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對自媒體平臺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以防止錯誤信息和不良信息對民眾的誤導。最后政府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各種職能,把控好網絡信息安全的防線,以維護自媒體網絡安全為核心,鼓勵和支持自媒體平臺發展為目的,設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構對相關網絡媒體行業進行管制和調控以保障用戶的權益,保證自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以健康,積極的狀態下發展。
參考文獻:
[1]Lister,M,Dovey,J,Giddings,S,Grant,I,Kelly,K,(2009),“New Media:A Critical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270,Madison,Ave,New York,Routledge,(Taylor&Francis Group).
[2]劉子剴,《新媒體在音樂傳播中的價值與作用》,新媒在線(2018年08期)
[3]宋全成,《論自媒體的特征、挑戰及其綜合管制問題》,南京社會科學,新聞傳播學(201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