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珍
[摘要]昌吉州農民合作社已輻射和覆蓋到一產、二產和三產等領域,成為組織服務小農戶、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引領產業發展、維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力量。通過分析昌吉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推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合作社;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D422.61[文獻標識碼]A
1 發展現狀
昌吉州共有農民合作社4504家,合作社成員5.8萬人,實現帶動非成員農戶4.9萬戶,經營收入達到8.9億元。其中,培育國家級示范社27家,自治區級示范社169家,州級示范社301家。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帶動引領了小農戶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昌吉州現代農業發展,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1.1 建立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
出臺了《自治州關于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昌吉州規范清理農民合作社指導意見》、《昌吉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定及監測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推動和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制定《自治州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評定管理辦法(試行)》,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生產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累計帶動106436戶農戶增收。同時,積極爭取中央和自治區扶持農民合作社項目資金,2017~2019年累計落實資金2810萬元,扶持合作社生產經營和設施建設,幫助合作社鞏固和發展壯大。
1.2 大力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
昌吉州將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作為合作社發展、整體提升的有效抓手,通過開展國家、區、州、縣四級聯創,示范社建設,引導帶動其他合作社發展。目前州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達到497家,這些合作社以優示范,在重推廣、強帶動上下功夫,在帶動小農戶,幫助農民提高、致富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3 開展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
一是財務代理服務。探索建立政府(社會)購買服務,各縣市通過招標,設立專業財務代理公司或以鄉鎮為單位建立農民合作社財務代理中心,已代理州級以上示范社財務534家,推動專業人做專業事,有效規范了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二是開展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農技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生產性服務。目前,農機、勞務、植保、土肥等服務型合作社達到188家,合作社提供農技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面積達到3.49萬hm2,實現農戶與合作社雙贏。
1.4 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根據農業農村部、國家工商總局等要求,做好適度規模經營引導服務和檢查審核工作。目前,昌吉州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16.27萬hm2,有力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加快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推廣應用,全州小麥、玉米、棉花分別達到84萬t、83.7萬t、80.8萬t,有效保障了農產品加工企業對原料需求,“公司+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合作社體系建設不完善
一是合作社主管部門不明確,管理隊伍不健全。二是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等部門間聯席會議機制落實不到位,部門之間未能形成合力,作用不能正常發揮,不利于合作社多頭提升發展。
2.2 合作社內部運行不規范
多數合作社靠“牽頭人”的個人權威來凝聚,組織機構及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都不完善,生產經營和內部管理隨意性較大。多數合作社盈余分配程序不規范,沒有依法核算和返還可分配盈余,部分合作社國家財政補助沒有按要求進行財務處理,公積金和專項基金未量化到成員。各級示范社創建對合作社成員數量要求較高,多數合作社核心成員與一般成員出資差別較大,一般成員甘于“利益共享”的多,而“風險共擔”的少,沒有真正參與到合作社發展決策中來,甚至有時會阻礙合作社的發展決策。
2.3 融資難依然是瓶頸
雖然各縣市不斷創新金融支農方式,但是合作社“融資難、貸款貴”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原因:一是合作社的一些固定資產基本建在集體土地上,無法辦理產權證書,獲得貸款較難。二是評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價值的相應標準和操作程序未建立,價值難以確定、變現困難、流轉周期短等原因,使合作社以流轉的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難。三是合作社的融資缺乏有效的擔保機制,雖然擔保公司愿意為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因合作社無法提供完整資料,申請到貸款難度較大。
3 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理順合作社管理機制
一是穩定工作隊伍。各縣市要把加強對合作社培育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明確合作社發展目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或通過健全縣、鄉各級農經工作機構等途徑,穩定工作隊伍,確保有人干事。二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農業農村局牽頭、農經局具體負責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各涉農部門加強配合協調,定期聯系溝通,強化信息共享,合力推進合作社發展壯大。三是健全合作社運行監測機制,將各級示范社納入合作社日常運行情況重點監測范圍,實行動態管理。四是探索建立政府(社會)購買服務,以縣市或鄉鎮為單位招標財務代理公司對合作社財務實行會計代理服務。
3.2 持續開展示范社創建活動
按照制度建設、內部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經營服務、品牌建設、標準化及安全生產、盈余返還、運行績效十大方面,建立示范社評定細則,建立重點示范社名錄庫,面向社會公開。進一步總結推廣合作社財務會計代理服務機制;通過合作社示范社創建,培育一大批“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運轉高效”的示范社,同時作為各類涉農項目承擔、金融機構信用評定的依據。以國家、自治區、州級示范社為抓手,每年選出百家農民合作社提升發展質量,切實發揮農民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
3.3 推動合作社產業聯合
一是堅持分類指導、典型示范、逐步推進的原則,通過示范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幫助農牧民增強合作意識,提高農民入社主動性,帶動農牧民開展專業合作。二是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資源整合,逐步發展聯合社或合作聯盟。力爭培育一批適度規模經營、服務能力強、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在全州有影響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點帶面,推動合作社健康有序的發展。
3.4 完善合作社帶頭人培養機制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必須充分發揮合作社理事長領頭雁作用。一是把州級及以上示范社合作社帶頭人作為建檔立卡對象,列入昌吉州農村實用人才管理體系,實施動態監測管理。二是開展集中培訓,按需施教,對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品牌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合作社帶頭人綜合管理素質;舉辦先進典型經驗交流會,學習好的合作社先進經營模式,相互交流,共同促進,不斷提高;組織外出實地考察學習,每年組織一批合作社帶頭人外出參觀學習,開拓合作社帶頭人視野。三是設立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專項資金,建立合作社帶頭人激勵機制。四是加大修訂后《農民合作社法》的培訓學習。
3.5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設立合作社項目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形式支持合作社建設現代農業項目;支持合作社與科研院校合作,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的管理方式;支持合作社為改善生產條件、實施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購置新設備;支持合作社開展品牌建設、“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支持合作社開展示范創建和提升輻射帶動能力。通過加大財政支持促進合作社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3.6 落實和創新金融扶持政策
落實國家九部委《關于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強化金融信貸服務和保險支持。建立包括土地經營權在內的合作社資產價值評估標準和體系以及抵押物處置機制,推廣呼圖壁縣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模式。進一步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訂單質押,第三方資金監管貸款融資模式解決合作社發展資金不足問題;加大貸款貼息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機制,由財政出資設立農業融資擔保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建立“政府+銀行+保險”融資模式,完善全州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并利用農村土地產權交易平臺提供擔保;做好綠色金融項目庫建設;建立合作社信用體系,規范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為區域內合作社提供信用貸款,解決合作社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民合作社.把合作社“寫進”政府工作報告[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6(04):23-24.
[2] 夏英.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走勢[J].中國經貿導刊,2009(18):28-29.
[3] 王玉珍.平度市李園街道:因地制宜扶持合作社快速發展[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8(06):15.
[4] 馬振寬.關于木壘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問題的調研報告[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26):629-630.
[5] 閆石,于占海,劉媛媛,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培養研究報告[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3(08):41-48.
[6] 趙海.金融支持合作社發展模式探析——基于陜西省石泉縣“統貸統還”調查[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6(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