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詠華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受到重視。分析了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策略。
[關鍵詞]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走向國際化道路,涉農行業英語翻譯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各大高校依據本校教學實際,進行涉農專業實踐課程建設,培養實踐型農業翻譯專業人才成為高校涉農專業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點。
1 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指導理論體系
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屬于農業學與英語翻譯教育學的交叉學科,其以農業領域涉外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教學展開的切入點,結合相關英漢翻譯職業資格標準,建設行業英語翻譯課程教學體系,以培養復合型、多元化涉農英語翻譯人才為教學目標,為社會農業行業輸送大批農業翻譯人才。在涉農行業英語翻課程建設中,需要以一定的理論作為指導思想。
1.1 構建主義教學理論
構建主義教學理論提出,學習過程中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從如何創設有利于學生意義構建的情景開始,整個教學過程圍繞“意義構建”這個中心而進行教學展開,教學目標在于完成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堂教學展開中,首先從翻譯職業情景的構建開始,設置與實際工作相關的學習情境。在學習情景中,教師可以引進農業行業真實的外貿翻譯項目,按照項目流程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實施農業翻譯教學,構建“教室、實訓室、實習基地”一體化的教學情景。高校教師在展開涉農行業英語翻譯教學中,通過構建教室、實訓室、實習基地一體化的職業情景,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意義構建”的教學目的。
1.2 多元智能應用理念
多元智能是指人在特定情景中進行問題解決及有所創造的各種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學理念提出,教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智力優勢或者其他優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所具有的優勢、優點,啟迪和幫助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中,課程教師應該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和相關實戰策略來引導學生完成實際翻譯項目,提高學生英語翻譯能力,啟迪和引導形成涉農行業英語翻譯所需的各種能力與智能。
2 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模式影響學生認知
目前很多高校教學模式傳統,學生無法在教學中獲得具體的知識。一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具體引導學生熟知教學目的,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向沒有明確概念,甚至認為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就是一門英語翻譯課程。教師應該加強涉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擴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自己專業學生的認知度。二是傳統教學模式以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為主導,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的引進,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對自己專業知識規劃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認知能力。大多數學生無法對根據自己的專業對自己的未來就業做出詳細的規劃,與高校教育理念相違背。
2.2 教材與時代相脫節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農業環境發生很多的變化,但很高校農業專業教學教材年代久遠,不符合目前生產的實際情況。一是目前很多市面上的高校農業專業教材出版時間早,已經不適應現代學生使用。隨著科技發展不斷有新技術應用于農業中,很多教材專業技術知識落后,無法隨生產實踐變更。二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習慣不斷變化,對課堂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例如改革開放前,人們對國內農業的要求就是我國人民能夠吃飽,有剩余。如今人們生活條件進步,對于農業發展的要求更多在于農產品能夠對外輸出,農業經濟得到高速發展。因此,隨著社會農業發展的變化,我國高校對相關農業專業的教學有了全新要求,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滿足教學需求。
2.3 教師教學方法形式單一
高校農業專業教育更多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之后的就業做準備,而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關鍵,因此,高校教育中教師教育方式影響十分巨大。一個先進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幫助學生正面、客觀的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教學是一門需要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訓相結合的學科,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常常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形式單一,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率低下。隨著“創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成為教學關注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學會善于利用身邊人力、物力資源,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
3 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策略
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研究需要從課內構建及課外構建兩個方向進行考慮,主要包括教材、構建教師隊伍、教學方式的實踐研究。
3.1 教材選擇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課程目標與內容的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前提。因此,教師在展開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時,應該優先選擇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教材,促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師在進行教材選擇時,應該優先選取國家級優秀語言翻譯教材及國外原版語言教材,并鼓勵教師結合多媒體技術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的一體化教材。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擴展教學內容,加強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一是教師應該結合本校涉農專業師生特點,選取難度適合學生且教師能夠有效駕馭的教材。二是教師選擇的教材要符合體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完善等實用性原則。三是教材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及學生未來就業知識需求。四是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進行選擇,確保其更好的適應教育教學實際與學生學習需求。
3.2 構建一批高素質教師隊伍
素質教育提出,教學課堂教學更多在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促進學生發展成為社會需求型人才。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難以實現素質教育目標。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中,實施團隊教學階梯建設是一種有效促進教師教育理念轉變,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學梯隊建設是需要從教師年齡、學歷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實效老、中、青相結合。二是實現博士、碩士、資深行業翻譯等各種專業人員相結合。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團隊教學階梯建設由學術造詣較高、授課經驗較豐富的專業人員進行主持,逐漸發展成為一只人員充足、教育理念先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3.3 教學方式創新
新課改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根基實際不斷進行教學方式改革與創新,以實現課程教學效益最大化。高校涉農行業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豐富教學資料、創新教學方式,以達到“高校課堂”的教學目的。一是教師教學中體現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做”一體。二是教師選擇一些新穎、符合學科性質的新型教學方式,如,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三是教學結合未來就業環境中可能遇到的挑戰進行展開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協作能力等。
4 結語
全球化、信息化、地球村成為時代的代言詞。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國際化發展成為必然。高校涉農專業迎合時需求,培養大批具備專業翻譯能力、農業相關技能的高素質學生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高丹,李承興.涉農行業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研究[J].科技資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