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玉 曹昌明 張祖玉

[摘要]2012年至2018年連續7年在宜都市枝城鎮、松木坪鎮示范推廣油稻機械化栽培,取得了增產增收增效的效果。“稻油兩熟制”機械化栽培推廣應用切實可行,既能提高糧油生產保供能力,又能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稻油兩熟制;栽培技術;機械化
[中圖分類號]S511;S565.4 [文獻標識碼]A
前些年在宜都市近一半的水田是“冬閑田-中稻”一熟制,空田面積多造成當年冬季至次年春季溫光資源白白浪費;之后發展人工油稻兩熟模式,又很不適應農村田多勞力少的現狀。為此,我們從種足種滿、輕簡栽培、機械化耕種收獲著手,解決“稻油兩熟制”機械化栽培推廣中的問題,開展“冬閑田-中稻一熟制”、油稻兩熟制人工栽培改為“稻油兩熟制”機械化栽培技術的探索。
1 推廣效果
2018年宜都市枝城、松木坪鎮稻油兩熟制機械化栽培面積達到2837.3hm2占水田面積82.6%;取得了油稻生產節本增產增收增效、油菜花海觀光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全程機械化生產操作緩解勞力緊張矛盾等明顯成效。除去機械不能到的水田外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
2 機械化稻油兩熟制栽培技術
2.1 油菜栽培技術
選擇中油系列、華油雜系列等油菜品種。中稻收割前開溝排水。收割后在9月下旬,最遲不超過10月上旬采用耕整機械條播或點播,基本苗15萬株/hm2左右;如遇干旱播種期延遲可以加大播種量增加密度提高單產,以增加密度彌補季節遲提高產量(最高密度45萬株/hm2)。底肥施腐熟有機肥15~22.5t/hm2或者復合肥600kg、硼砂7.5kg。苗肥追施尿素15~22.5kg/hm2。初花期噴施1~2次葉面肥加殺菌劑防治油菜菌核病。當油菜完熟時用機械收割油菜。
2.2中稻栽培技術
選擇生育期適中的珞優8號、廣兩優香66等雜交中稻品種。采用機械直播的較多,探索出效果“塑料大棚育秧機插新技術”,根據近年生產實踐,表明該項技術切實可行。機插秧栽插適期在5月中下旬。葉齡3.5~4.5葉;密度16.5萬~19.5萬穴/hm2;基本苗33萬~39萬株/hm2。基肥控N增K,缺鋅田施硫酸鋅15~22.5kg/hm2做基肥。全田總苗數達240萬~270萬/hm2時曬田控制最高苗;深水孕穗。干干濕濕灌溉促灌漿,適時排水落干。收獲前7天左右斷水。病蟲害重點是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等。
3 結語
通過試驗示范及推廣結果(見表1)表明:實施稻油兩熟制機械化生產油菜產量達到2295kg/hm2,中稻產量達到7110kg/hm2,投入16350元/ hm2、產值29205元/ hm2;全年純收益共計12855元/hm2,比一熟制增加純收入7260元/hm2,比人工的稻油兩熟制增加純收入7635元/hm2(反之投入大于產出是冬季空田多的主要原因)。“稻油兩熟制”機械化栽培推廣應用前景廣闊,凡是適宜手工操作稻油兩熟制種植的區域均可示范推廣。
應該注意的問題:一是設備問題,宜都市地處平原向高山過渡地段,中稻分布在丘陵地帶種植,單塊田面積都在0.13~0.2hm2之間不利于大型機械操作,但小型機械機型少且設備落后費用高,農民不愿接受。二是機手問題,在家從事農事生產的多為婦女兒童老人,機手缺乏。三是大棚育秧問題,育秧大棚投資大成本高。農田流轉規模集約經營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朱仁山,吳達明,蔡明歷,等.優質雜交稻珞優8號高產輕簡栽培技術研究[J].雜交中稻,2008,23(5).
[2] 董國云,官春云,譚太龍.不同熟期油菜品種適宜播種期研究[J].作物研究,2013(3).
[3] 韓寶吉,曾祥明,卓光毅,等.氮肥施用措施對湖北中稻產量、品質和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