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鵬 楊勝鋒
[摘要]劍河縣坐落于黔東南州中部,其區位條件優越、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旅游業具備良好的條件。采用SWOT分析法對劍河縣旅游業發展進行分析,明確其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促進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的對策,旨在為政府部門制定劍河縣旅游業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旅游業;發展;對策;劍河縣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識碼]A
劍河縣位于黔東南州,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劍河縣在“十二五”期間,明確提出了“旅游富縣”的戰略,把發展旅游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的新的增長點。但是,與周邊鄰縣(鎮遠、雷山、錦屏等)相比,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相對滯后,水平較低,同時,其旅游業發展也面臨著內部自身系列問題的限制與外部激烈競爭的挑戰,因此,對劍河縣旅游業發展進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swot分析法對劍河縣旅游業發展進行分析,明確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促進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的對策,旨在為政府部門制定劍河縣旅游業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1 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現狀
2018年劍河縣接待旅游總人次33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5680萬元,與2017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5.6%、35.5%,增速較快。截至2018年底,全縣獲批2處國家級地質公園、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A級以上旅游景區、7個州級重點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全縣各級飯店賓館及客棧有405家,其中星級以上9家。旅行社5家,常駐導游4人,苗侗特色旅游商品開發公司1家,本地傳統手工藝品加工店7家。全縣旅游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達5000人以上,間接帶動郵電通信、交通運輸、購物文娛、商業金融等行業發展,并提供2萬個以上就業崗位。
2 劍河縣旅游業發展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2.1.1 區位條件優越。從交通區位上看,劍河縣位于黔東南州中部,西距貴陽空港195km,北距湘黔鐵路50km,南距黎平機場130km,320國道、思劍高速、65號高速公路從縣城穿過,交通較為便利;從旅游區位上看,劍河風景名勝區為貴州東線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連黎從榕侗族風情旅游區,北接舞陽河景區,是黔東南州旅游的中間樞紐和游客集散地。
2.1.2 旅游資源豐富、等級較高。據劍河縣旅游局普查數據,目前劍河縣共有旅游資源單體136個,涉及國標分類中的7個大類,16個亞類,總體上看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136個旅游資源單體中,優良級旅游資源21個(五級0個,四級6個,三級15個),占全部旅游資源比重的18.38%,整體上看,旅游資源等級較高。
2.1.3 民族風情獨特。劍河縣境內苗、侗族人口占95%以上。苗、侗民族風情各具特色,對各地游客的吸引力較強,其中,有著獨具韻味的特色村寨,如展留村(特色:錫繡文化)、久吉村(特色:苗族建筑)、小廣村(特色:古老原生態婚俗)等;別具一格的民間飲食,如清江河魚、劍白香豬等;技藝高超的民間工藝,如紅繡、錫繡、銀飾、服飾、竹藤編織等;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如六月六歌會、苗年等;魅力十足的民間文藝如仰阿莎古歌、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
2.2 劣勢分析
2.2.1 旅游基礎設施不足。旅游基礎設施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縣內鄉鎮雖然都通了公路,但有些鄉鎮的公路等級較低,尤其是通往景區(點)的公路等級更低,如縣城通往百里原始森林、八萬山等景區,公路等級低,通行時間長,可達性較差;停車場、旅游廁所數量不足、等級低,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如柳富、展溜等景區的停車場、公共場所、旅游廁所等設施不足的現象表現的極為突出。
2.2.2 旅游企業發展滯后,游客接待能力不足。截至2018年,劍河縣僅有5家旅行社、405家旅游接待酒店、賓館和農家樂,但各旅行社大多是以“一桌一椅一電腦” 的簡單辦公方式存在,旅游酒店、賓館和農家樂大部分都是規模較小,層次較低,星級以上的只有9家,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尤其旺季,供需矛盾極為突出。
2.2.3 旅游專業人才缺乏,服務水平低。截至2018年6月,劍河縣常駐導游人員只有4人,而從事旅游服務的人員(包括酒店、餐飲、景區、旅行社等),大多學歷低,服務技能差,服務意識落后,而且很多旅游企業的工作人員都是從其他行業轉行進入旅游業,他們既沒有從事該行業的經歷,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專業知識。從整體上看,劍河縣旅游專業人才缺乏,服務水平低。
2.3 機遇分析
2.3.1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首先,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其次,貴州省也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轉型發展的一系列文件,如《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2002年)》、《貴州省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省內各地發展旅游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再次,劍河縣也制定了《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劍河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等政策,著力強調了實施“旅游富縣”的戰略。各級政府制定的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及規劃將進一步推動劍河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2.3.2 國內需求持續增長。一方面,我國陸續調改法定節假日,為人們帶來了許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有的企業還頒布帶薪休假的制度,致使外出旅游的游客數量得到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人們的收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不斷密切,國內游已成為一種趨勢;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旅游需求呈現多樣化;加之如今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增大,通過旅游來緩解壓力已經成為人們的首選,如節假日期間,部分城鎮職工選擇到鄉村去旅游,從而遠離嘈雜的城鎮緩解工作的壓力,讓自己回歸到大自然中來。
2.4 威脅分析
2.4.1 區域競爭日益加劇,客源市場被多方分流。隨著旅游業如火如荼的發展,旅游產業逐漸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劍河縣坐落于黔東南州中部,周邊有9縣毗鄰,其旅游業發展與這9個縣分享著共同的旅游客源市場,各縣間形成激烈的競爭態勢。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全州旅游業的發展,各縣都在致力于培育當地的王牌產品,塑造獨特的旅游景點。如雷山有“西江千戶苗寨”、鎮遠有“鎮遠古城”“舞陽河”、臺江有“苗族姊妹節”、錦屏有“三江水利風景區”、黎平有“肇興侗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分割著一定比例的旅游客源市場;另一方面,劍河縣不少旅游資源與周邊9縣的同質化較為嚴重,如當地的苗侗民俗風情體驗與臺江、三穗、黎平、天柱等都有所同質,使一些游客到了一地就不想再去另一地了,從而引發較大市場競爭。因此,如何深入挖掘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從各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所在。
2.4.2 環境衛生亟待改善。劍河縣整體環境衛生較往年雖有所好轉,但仍有臟、亂、差的現象。如劍河美食一條街的衛生問題,因為管理不到位,導致生活垃圾、油漬、污水等亂丟、倒的現象依然存在;展溜、基佑、柳富等鄉村旅游地,居民把一些生活雜物堆放于公路邊,亂占公路,導致交通擁擠,影響景點容貌;還有些工廠排放的大氣和水污染現象,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到劍河仰阿莎湖景區及周圍居民的居住環境等。環境衛生臟、亂、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劍河縣旅游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且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需求層次也在不斷變化,現階段游客更注重于放松身心,因而環境衛生的好壞對于游客選擇旅游目的地的影響較大。
2.4.3 旅游開發風險較大。目前,縣委、縣政府在不斷加大對旅游業的投資,以抓旅游、促消費為經濟發展的著力點,穩固推進旅游業不斷向好發展。但在對旅游資源開發的進程中,一般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雖說旅游業是朝陽產業,然而并非投資了就必然獲得可觀收益,有時資源環境可能會被破壞,導致資源浪費。如目前許多城市都在做“溫泉療養”的項目,但實際效果并不如人意。現在劍河縣也在大力發展溫泉養生旅游項目,其各要素的開發都存在較大的風險。
3 劍河縣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產品缺乏本地特色,雷同現象嚴重
全縣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較多,但吸引游客的旅游產品沒有得到突出體現,缺乏特色與創新。如旅游商品中的苗族銀飾、牛角梳、劍白香豬、酸湯魚、老蔡牛肉等在凱里、錦屏、雷山、黎平、臺江等縣都在生產,且相關產品沒有突出本地特色,缺乏文化內涵,普遍雷同,難以引起游客的購買意愿。
3.2 旅游營銷手段單一,宣傳力度不足
劍河縣旅游企業營銷手段較為單一,目前還普遍使用傳統的直接營銷手段(如各種展銷活動,上門推銷等)進行宣傳。雖然近年來,劍河縣對于旅游宣傳方式也做了改變,每年也都會到各地區參加旅游推介會,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方式單一,其效果并不好,表現為劍河縣近幾年游客量并沒有出現大幅增長。
3.3 民俗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重點民族村寨具有豐富內涵的人文與風土特色的文化未能被充分挖掘。如展溜、柳富等特色民族村寨雖然得到一定開發,但其深度與廣度不夠,表現為旅游產品未能同當地苗侗文化、風俗習性、人文景觀緊密結合在一起。此外,特色民俗旅游商品、原生態鄉土風情開發滯后,未能形成本地特色,缺乏生命力與吸引力。
4 劍河縣旅游業發展對策
4.1 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
想要樹立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提高可進入性,必須加大旅游投資,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具體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統一旅游形象標識。借助先進技術,在劍河縣的主要干道上,策劃出既人性化又獨特的標識牌,并標注明確的價格、出行路線等。縣域的建筑樣式、街道特色等應趨于一致,彰顯出劍河風格。二是興建特色旅游接待設施。在興建旅游接待設施時,要考慮到不同層次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投其所好。如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館、旅游廁所等設施,避免一味追求現代風格而再建,這樣才既節省成本,又滿足旅游者的審美效果。三是提供自駕游配套設施。
近年來,自駕旅游方興未艾。據劍河頻道報道,2017年“十一”期間,自駕旅游成為劍河溫泉景區旅游的主要客源,約占旅游總人數的60%,但劍河縣內自駕游相關旅游配套設施卻十分缺乏。因此,劍河縣應加大資金投入,從交通、住宿等方面考慮自駕旅游者的實際需要,滿足其對交通標志牌、景區(點)指示牌以及一些沿線的加油站、購物場所、汽車維修廠、停車場等的特殊要求;編制出一系列“劍河縣自駕游交通指南”和完備的全縣景區(點)旅游圖等,為自駕旅游提供便利及幫助。
4.2 引進或培養旅游專業人才
當前,旅游業的發展對旅游從業人員的質量要求在不斷提高。目前劍河縣高層次旅游從業人員缺乏,低層次旅游人員過剩,因此,引進或培養旅游專業人才是提高劍河縣旅游業發展的關鍵。首先,旅游管理機構要積極引進一批從事旅游專業的高級人才,對全縣旅游開發進行全局謀劃;其次,要做好旅游人才培訓及培養工作,一方面,邀請省內外旅游專家對全縣從事旅游行業的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其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另一方面,與凱里學院合作,選派優秀員工到凱里學院旅游學院進修。
4.3 創新旅游營銷模式
在當今社會,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傳統的旅游宣傳營銷方式已不能滿足目前社會發展要求,劍河縣旅游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創新旅游營銷模式。結合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劍河縣今后旅游營銷應采取政府、企業、居民、游客“四位一體”的全民營銷模式。
劍河縣政府應利用互聯網、電視、微信等媒介全方位開展劍河縣旅游形象宣傳,增加劍河縣旅游曝光度,吸引更多潛在客源;其次,劍河縣政府應為來劍河縣旅游的游客提供滿意的公共服務,包括交通、通信等,對游客在劍河縣旅游過程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問題能及時解決。
劍河縣旅游企業首先應針對目標客源地和游客群設計不同特色的旅游產品,同時借助網絡、電視、微信等媒介實施精準的營銷宣傳;其次,在游客來劍河縣旅游的過程中,旅游經營企業應根據游客需求,提供優質的旅游產品與服務,以增加游客的滿意度。
劍河縣當地居民應全面參與到旅游中去,以熱情好客的態度歡迎游客的到來,為游客在劍河縣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供及時的幫助。
政府、旅游企業優質的服務,加上劍河縣當地居民的熱情好客,讓劍河縣在游客中樹立良好的口碑,進而讓游客自發的在朋友圈中宣傳劍河縣、推銷劍河縣旅游產品。
4.4 突出苗侗文化特色,豐富旅游業態
以發展旅游業為主軸,充分展露劍河縣繁多的苗侗特色文化和特有的民間產品優勢,重點加強農民畫、錫繡、紅繡、苗侗服飾、銀飾、地方特色建筑、地方美食等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整合苗侗民族節日慶典、歌舞藝術,著力扶持一批以經營苗侗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的企業,打造獨具劍河苗侗特色的食、住、行、游、購、娛文化旅游產業鏈,豐富劍河縣旅游業態。
4.5 深挖民俗文化的內涵,打造民俗旅游品牌
要挖掘苗侗民俗文化的內涵,首先應該找準苗侗民族的文化體系。苗族、侗族有自己的文化節日(如六月六歌會、苗年等)、民間文藝(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特色村寨(如展留村的錫繡文化、小廣村的古老原生態婚俗等)、民間工藝(如紅繡、錫繡、銀飾、服飾、竹藤編織等)、民間飲食(如清江河魚、劍白香豬等)等。劍河縣今后應圍繞苗侗民族的這些特色民俗文化進一步設計和創造旅游產品,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產品品牌,即重點開發原生態婚俗、苗侗族歌舞、銀飾、服飾(紅繡、錫繡)、特色飲食等旅游產品,著力打造苗疆圣水、清江河魚、侗族大歌、原生態婚俗等旅游品牌。
[參考文獻]
[1] 田萬頃.全域旅游背景下縣域旅游發展探究——以平頂山市寶豐縣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01):110.
[2] 鐘麗欣.莊河市旅游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3.
[3] 王康,周孝,趙彥云.基于客車流量監測數據的浙江省旅游業現狀分析[J].商業研究,2018(01):161-168.
[4] 楊君子,申紅蓮,張軍芳,等.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衡水市旅游業發展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