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南
[摘 要] 新課改持續深入的背景下,促使中職教育不斷深化改革。中職模具專業教學,應該結合模具制造業發展情況,合理改進與調整,提高本專業學生競爭力,進而提高就業率,促進中職教育健康發展。針對中職模具教學現狀進行簡單分析,對新型教學模式重要性進行簡單介紹,最后提出幾點教學模式改進建議。
[關鍵詞] 中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模式
在中職院校中,模具專業屬于重點專業,該學科對學生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基于中職院校“將能力作為根本,將就業作為導向,將服務作為宗旨”的辦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對理論知識講解加以重視,同時需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操作水平。
一、中職模具教學現狀
(一)模具專業所面臨的問題
1.設備停置
學校采購大量設備,然而由于中職院校無法將理論課與實訓課有機結合,導致理論教學時間長,忽略了實訓教學,致使教學設備停置。
2.學生基礎薄弱
中職學生年齡較小,缺少理論基礎,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動力,同時未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3.師資力量不足
本科教師基于高校教育水平,有著良好的理論基礎,然而實操經驗不足;專科教師雖然有著較高的實訓水平,但是中職院校對其理論教學存在質疑。中職院校無法將兩股力量進行有機結合,導致理論教學與實操教學存在脫節現象。
(二)傳統教學模式影響
在中職院校中,一些院校設立模具專業主要受模具行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所影響,尤其在2005~2009年,各地中職院校相繼設立模具專業,然而當時模具教學體系并不完善,師資力量并不充足,一些教師屬于轉崗任教,其并未經系統、專業的模具知識培訓,只是短期培訓之后開始任教。另外,安排課程的教務人員專業素質不足,一般由基礎課教師負責排課,其對課程特點不夠了解,為提高排課效率,基本上將兩節課作為一個單位開展排課工作。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聯系不夠緊密,甚至出現脫節現象,對教學效果造成嚴重影響,使學生無法進行系統學習。
基于這些現狀,模具專業主要存在對學生能力培養不夠重視、教學設備浪費、師資力量浪費等問題,教學活動無法與學生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較低,致使模具專業處于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分開的模式中。
二、新型教學模式重要性
結合中職教學特點,科學制定教學模式。可以制定任務引領教學模式,形成分層化教學以及模塊化教學等模式,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構建健全課程機制,將自身辦學特色體現出來,在一些中職院校中,模具專業已經發展成為品牌專業,并且師資隊伍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其課程體系建設已經開始與社會需求、企業需求等積極靠攏,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提高教學課時合理性,保證學生職業能力得到有效強化。
解決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脫節問題。此種脫節問題較為嚴重,以模具專業角度分析,學生參與模具裝配與模具加工實訓課程時,根據理論教師設計的方案,以當前的教材投入與設備投入,基本上無法順利開展加工作業,實際加工與理論設計存在一定差異,應該避免由于此種差異所造成的教學脫節問題,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熱情。需要通過優化教學模式,實現統一化教學目標。
將教學首要目標設定為學生素質教育,中職院校需要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與競爭力,在社會發展中,對機械加工以及模具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應該通過科學的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效率。
三、模具專業教學模式開展策略
(一)設置模塊化課程體系
傳統課程安排較為簡單,基本上為基礎課程,為對專業特點進行有效突出,應充分認識到理工類專業特點,對一些文科類基礎課程應適當減少。開展專業教學前,首先需要幫助學生設計職業規劃,使其能將自身管理、生涯計劃與發展進行有機結合,主要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基本素質以及專業素質等。
1.基礎模塊
該模塊是模具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涵蓋刀具、材料、UG軟件與Pro/e軟件應用、CAD繪圖等課程,在此模塊中,應將軟件課程有機結合為軟件設計課程。另外,需要進行模具工業課程,與企業相結合,該課程內容涵蓋冷沖模具應用以及模具標準件等。
2.實訓模塊
當前,模具專業實訓課程一般涵蓋數控中級、鉗工以及銑工等實訓內容,實訓課程較為豐富,然而模具制造實踐訓練略顯不足,課程設置不夠系統,需要進行優化,提高學生專業素質。
(二)加強項目化教學
在模具專業領域快速發展過程中,加工方法出現較大變化,然而車加工方法在教學中仍然有著重要作用,無論模具專業如何發展,均需要手動加工。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了解這一道理,以提高學生積極性,一些學生認為,當前模具加工已經得到飛速發展,進行手工操作學習會與時代脫軌,教師需要糾正學生錯誤的觀念,使其認識到車加工在模具專業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加以改進,課堂教學屬于一門科學,同時也屬于一門藝術。教師應積極了解學生情況,并結合車工特點,合理確定教學方法,使學生技能得到有效提升。通過項目驅動與任務引入模式,能有效提高車工教學效率,比如,在開展模具車加工教學時,可以將5人分為一組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先行討論加工流程,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加工方法,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發現自身問題,使其印象得到強化。基于前期加工手段,組織學生開展實操訓練,在具體加工時,教師可以通過答疑與詢問等方式,提高學生主體地位,并重視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在學生完成車加工之后,教師應與學生共同評價作品與實際操作中的不足與優點,對學生車加工實操訓練進行綜合打分。另外,可以將相關企業零件作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使其可以結合案例展開訓練與學習,進而將其職業素養、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與具體應用環境進行結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地位。然而傳統教學形式與學生發展存在嚴重不符,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方法與新觀念,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教師應竭盡所能提高課堂氣氛,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進而提高學生車加工學習興趣。車加工其本身非常枯燥,教師可以輕松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然而學生理解較為困難,尤其對中職學生,其在初次接觸該課程時,對車床組成部件功能、含義以及主軸箱等無法進行有效理解。若是采用傳統教學形式,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應結合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氛圍。
教師可以將車床主要零部件設計成立體動畫,逐一為學生講解,加深學生對車床的理解,將枯燥的課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比喻,將生活事例引入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結合的模式,可以使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有效提升學生興趣,促進教學效果。
(四)注重實踐性教學,強化實踐實習基地建設
對于模具專業,在實踐性和邏輯性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模具教學中,實踐性教學的作用非常重要。基于學生實習機會少與模具專業在人才方面的要求等,教師開展實踐性教學時,需要將該教學模式的效能充分發揮出來,強化實訓基地建設,優化教學設備,為學生建立現代化教學實驗室,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另外,結合模具專業學生就業狀況,中職院校應該積極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尋找實習機會,使學生對本專業情況有所認知,進而提高其學習動力,不斷鞏固所學知識。
比如,在進行“塑料模具設計制造”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塑料模具和模具基本概念展開教學,可以利用實物教具為學生講解。在模具發展史、塑料性能以及塑料成型方法等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進行直觀展示,使學生能充分理解相關知識。在塑料用途、塑料成型收縮、成型收縮原因等方面,教師可以設置實訓周,借助工程提供的模具,讓學生動手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模具專業自信心,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還可有效調動學生主觀性與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建設多元化教師隊伍
為滿足當前模具專業教學要求,應該結合模具專業特點,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在教學中,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只需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即可,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理論與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僅可以開展理論教學,還可以進行實訓教學。雙師型教師主要優勢就是,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合理為學生設計實訓任務,同時結合學生自身特點,科學制定實訓方案,擺脫傳統教學束縛,提高教學靈活性。同時,中職院校應該積極聘請實干型教師,比如,企業工程師等,外出教師應該積極與企業進行聯系,為學生提供工廠參觀機會,讓學生感受本專業實際作業情況,促進其知識吸收與理解。
在新教學模式中,給教師帶來一定挑戰,要求教師理論知識扎實、實操技能熟練,同時需要對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教師應該積極下企業學習、參加培訓,以豐富自身知識,成為加工型教師、設計型教師。
綜上所述,在模具專業教學改革中,需要中職院校全體上下的共同努力。結合模具專業所面臨的問題、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等現狀,借助設置模塊化課程體系、加強項目化教學、注重實踐性教學、建設多元化教師隊伍等策略,提高教學有效性,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謝玉寶.中職專業學校模具制造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8(8):227-228.
[2]劉瑞娟.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廠中校”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模具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6(39):99-100.
[3]柯文場,劉海燕.中職學校模具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探索[J].職業,2017,458(32):101-103.
[4]馬小偉.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方向多元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科技,2016,14(36):169-170.
[作者單位]
廣東省清遠市職業技術學校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