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芬芬
[摘要]“三農”問題一直是中國政府十分關注的問題,而農業問題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農產品的售價問題,農產品的售價又與農產品流通有著密切的聯系。“谷賤傷農”和“水果自由”等問題的產生基本都與流通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分析農產品拍賣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拍賣
[中圖分類號]F304.1[文獻標識碼]A
1 農產品拍賣的現狀
1.1 農產品拍賣涉及的地區
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地區由于自身原因無法實施農產品的拍賣之外,大多數地區都實施了農產品拍賣。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昆明國際花卉的拍賣。昆明花農為了使花卉不滯銷于手中而導致虧損,于是采用拍賣來銷售花卉,取得相對較高的價格。利用拍賣來銷售農產品的地區,基本都是有自己特色的農產品。但一般的農產品銷售方式,價格容易達不到預期或者在運輸的過程中容易造成農產品的損壞。所以他們使用拍賣來進行農產品的流通,以使這些農產品售價更容易達到預期的價格或者減少流通過程的損失。
1.2 農產品拍賣涉及的品類
農產品拍賣涉及的區域雖然廣泛但是農產品涉及的品類卻相對較窄,大部分都是生鮮類。若是農產品拍賣不擴大其涉及的種類,則拍賣很難成為交易市場的主要交易方式。長此以往,農產品拍賣交易的優勢就無法體現,拍賣市場逐漸消失。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力度去推行農產品拍賣的交易市場,并逐漸讓拍賣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方式。但是也不能完全消除其他的交易市場,而應該形成以拍賣為主,其他交易方式為輔的模式。使農產品可以更快更好的進行流通、農產品的售價合理、生產者和消費者兩方都可以獲益。
2 農產品拍賣存在的問題
2.1 拍賣規定不完善
2.1.1 農產品拍賣規則模糊。由于拍賣最初出現在西方,后引入中國,西方的拍賣規則又不太適合中國的交易市場,導致農產品拍賣的規則相對模糊,從而形成拍賣在農產品交易市場上的動蕩。例如2009~2016年,農產品拍賣數量雖然逐年增長,但其占總拍賣數量的比例依然較低。由于拍賣的規制制度不是特別的清晰導致農產品拍賣市場的混亂,以至于農產品拍賣無法在中國市場成為主流的交易方式。
2.1.2 農產品拍賣的立法欠缺。截止目前為止,關于農產品拍賣的法律相對較少且相對模糊,無法完全適合中國市場,以至于農產品拍賣市場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農產品拍賣起初由國外引進,而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國外的法律,需要根據中國的國情制定出符合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拍賣法律。目前農產品市場法律的缺失和不規范,導致了許多不法行為的發生。例如哄抬物價、強賣強賣、投機等。
2.2 農產品拍賣過程中物流存在的問題
2.2.1 流通渠道比較單一。農產品的物流過程基本相同:生產者—產地市場—運銷批發商—銷售地市場—零售商—消費者,但是用于拍賣的農產品基本都是生鮮產品,而農產品的流通過程相對較長,即使不考慮流通的效率,農產品在流通過程的損耗也是相當大。最后消費者又會為流通過程中的損耗買單,長此以往造成消費者內心的不平衡,但是生產者也沒有多賺錢。其次我國關于物流方面的人才和技術都相對欠缺,即使采用了拍賣的形式,農產品的流通渠道還是單一。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由于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害而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例子不勝枚數。究其關鍵,還是因為農產品流通渠道比較單一,沒有形成渠道的營銷體系。
2.2.2 物流技術比較落后。農產品與其它產品不太一樣,對物流等相關技術要求比較高,究其原因還是由于農產品自身的特性。而物流技術的提高是需要相關方面的人才和配套設施的支持的。而我國物流技術相對薄弱,物流方面的人才也較少,無法達到生鮮農產品的運輸要求。在農產品拍賣成功之后的流通過程中由于物流技術等問題損耗農產品的例子不勝枚舉。現在我國的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農產品在這種物流過程中的損失很大。我國的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消耗相對于西方來說還是比較大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西方的物流技術以及引進相關的人才和設備等,以減少農產品在流通中的損耗。
2.3 農產品拍賣種類存在的問題
2.3.1 農產品品類單一。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期貨等發展,農產品的流通也相對容易,農產品的拍賣也隨之被大眾所接受以及運用。例如云南鮮切花拍賣、福建茶葉拍賣、江蘇南京的水產拍賣、山東棲霞的蘋果拍賣以及藥材拍賣、河南洛陽的牡丹拍賣、云南小粒咖啡生豆拍賣等。貌似看上去品種很多,但是細細研究就會發現大多是屬于鮮活產品。而且這些農產品基本都是當地的特色產品。
2.3.2 用來拍賣的基本都是所謂的奢侈農產品。無論是浙江的大黃魚還是西湖的龍井以及云南的咖啡豆,這些基本都是農產品中的特色產品,就算沒有拍賣也是不愁賣的。運用拍賣的方式主要還是想提高農產品價格,讓其在流通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售價以實現價值的最大化,要是所有的農產品都可以實現這種拍賣方式,去掉了中間各種銷售環節,讓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可以從中獲得利益。再運用互聯網,形成“拍賣+互聯網”,讓拍賣成為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的主流。
3 農產品拍賣的建議
3.1 制定完善的拍賣規定
3.1.1 制定清晰的拍賣規則。荷蘭和日本的拍賣體制是比較完善的,他們會規定產品自身的標準和進入拍賣市場的標準。中國也應該就拍賣市場制定出完善的規則和制度,使農產品的拍賣流通更加的高效便捷。吸收引進拍賣規則和制度的時也要善于對拍賣規則和制度進行完善與改進,使之適合中國自身的國情。
3.1.2 建立健全拍賣法律。政府需要加大推動力,建立健全的拍賣法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需要十分重視“三農”問題,而農產品流通機制的問題其實就是“三農”問題的癥結所在;從具體措施角度講,引入拍賣方式問題是解決農產品流通機制問題的關鍵環節。農民對拍賣知識的欠缺,是導致 農產品拍賣事業的政策欠缺、法律滯后、政府項目資金缺位的主因。當前,參與公益性農產品拍賣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與政策部門的消極性之間的矛盾,嚴重制約著農產品拍賣事業的發展。
3.2 改善農產品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3.2.1 增加流通渠道。新鮮農產品的保質期比較短,單一的渠道不能滿足農產品的銷售。所以需要我們開設多條渠道進行農產品的拍賣與銷售。第一,對原有的渠道優化。針對原有市場,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對原有機制進行改造升級,提高市場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渠道成本。第二,針對食品加工企業、餐飲企業等大型消費者,可以通過農業合作社建立起關系型渠道。雙方進行信息共享、風險共擔、加強企業合作等方式鎖定目標市場,降低渠道風險,從而提高行業競爭力。第三,建立新渠道,除了優化原有渠道外,針對部分農產品,還可以借助網絡途徑進行銷售。第四,與政府配合,發揮市場有效性。
3.2.2 改進物流技術。農產品需要充分考慮其形態、腐變性、串味性、通風透氣和吸濕性等特點,以保證在物流過程中不變質、不污染,這些都需要專門的知識、設備和配套的硬性設施。所以這些嚴格的要求就需要先進的物流技術加以支持,而物流技術的提升需要優秀科技人才的加入,需要國家的重點扶持。物流技術我們可以先模仿國外先進的,之后再自己創新。如果物流技術不提高,拍賣農產品很難在農產品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3.3 增加農產品拍賣的種類
3.3.1 適量添加其他農產品。到目前為止,用于拍賣的農產品基本都是鮮活產品。例如云南鮮切花拍賣、福建茶葉拍賣、江蘇南京的水產拍賣、山東棲霞的蘋果拍賣以及藥材拍賣、河南洛陽的牡丹拍賣、云南小粒咖啡生豆拍賣等。現代農產品的拍賣中加入了互聯網的模式,是否也可以加入其它種類的農產品于其中。這樣不但解決了農產品的流通方式的問題,還實現了農產品價值的最大化,從而使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可以從中獲得利益。打擊中間商惡意壓價等一系列不利于市場穩定的行為。
3.3.2 普通農產品也用拍賣的方式進行銷售。試想有一天,普通農產品也可以用拍賣進行銷售,這樣農產品的銷售過程就會更加的透明和高效。消費者就可以買到高質量的農產品,生產者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喜好來進行生產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中間商賺差價,或者壓低和抬高價格之類的,保證雙方的合法利益。也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問題,不至于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又買不到稱心如意的商品。所有農產品用于拍賣可能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夠完成,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讓其可以有支撐的東西。
[參考文獻]
[1] 寇平君,盧鳳君.農產品拍賣交易方式在我國推行的適應性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08):18-23.
[2] 倪秋萍.基于拍賣市場的云南花卉供應鏈物流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1.
[3] 鐘拍.我國農產品拍賣遭遇政策性瓶頸[J].中國花卉園藝,2004(15):39.
[4] 秦開大,江曉莉.拍賣交易對農產品流通的促進作用[J].中國國情國力,2012(01):11-14.
[5] 李澤華.關于發展我國鮮活農產品拍賣市場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2(0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