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典
[摘 要] 素描是美術學院開展藝術類教學的基礎課程。新時期下,墨守成規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美術人才的培養需要,必須積極推進素描教學創新發展。本文分析了高校素描教學創新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素描教學創新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 高校;素描教學;創新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觀察方式、時空感念的變化,促使素描不再局限于對事物的模仿與再現,而是呈現出多元化、多形式的發展格局。但是,在大部分高校素描教學中,卻局限于具象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只是擺靜物,讓學生被動地描繪靜物,導致素描教學刻板僵化,難以滿足美術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為此,高校必須積極推進素描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實現美術人才培養目標。
一、高校素描教學創新面臨的問題
1.課程設置重復
高校素描教學的課程環節設置重復,只是將寫生對象的變化作為授課內容的變化,如寫生對象從幾何石膏、靜物到石膏頭像、人像,再到人體,實現了寫生對象由簡到繁的過渡,卻沒有實現對素養語言的個性化滲透。同時,在初學幾何體訓練中已經涵蓋了素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法,但是在后續教學環節中還要重復同樣的知識,易使學生降低素描訓練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創造力發展。
2.素描教學模式單一
高校素描一直采用固化的教學模式,運用統一畫法、標準、工具材料進行教學,素描訓練以實物描摹為主,使得學生只能通過觀察用素描技法表現出物象的形體和結構,而沒有展現出生動、多層次、帶有韻律感的畫面效果。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習慣于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展現自我才能的平臺,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和訓練狀態,難以提高素描教學效果。
3.忽視學生創新素質發展
高校素描教學以培養學生素描知識與技能為主,忽視了學生創新素質的發展,使得學生難以形成素描創作能力。大部分教師習慣于采用傳統的素描訓練方法,讓學生運用鉛筆、畫紙進行被動地描摹,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特的想法,這種枯燥的訓練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素描興趣。
二、高校素描教學創新實踐路徑
1.創新素描基礎課程設置
高校素描教學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在專業基礎課程中增加新的內容,設計多種教學方案,突出不同教學方案的培養側重點。其中,高校可著重于開發創意素描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教師可以安排創意素描教學活動,通過開展聯想訓練、意向訓練、抽象訓練、超現實主義訓練等,開拓學生的思路,調動起學生研究造型和構成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打破物理、機理、常規比例等表現元素的限制性思維模式,能夠運用逆向思維、非常規邏輯思維重構畫面,進而產生充滿幻想的畫面效果。
2.創新素描教學方法
其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素描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構圖、形體、空間、畫面整體感的相關知識,掌握點、線、面的處理方法和透視規律,從而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素描知識與技法。其二,引入作品陳述。在素描教學中,教師要融合美術史、美學、美術批評等方面的理論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藝術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入自我陳述,讓學生在作品鑒賞中大膽陳述自己的理解,展現自己對作品的探索成果,使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作品陳述中,發展學生的研究能力。
3.創新素描教學活動
其一,創新素描工具材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尋找和運用新的材質工具進行素描,不再局限于對鉛筆和紙張的使用,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新的機理語言。其二,鑒賞前人的素描作品。教師要在素描教學中增加素描作品鑒賞教學內容,讓學生鑒賞東西方的素描作品、傳統的素描作品、現代的素描作品、各個名家的素描作品以及各個流派的素描作品,引導學生從空間、形狀、結構、質感、量感等層面進行分析,促使學生產生藝術共鳴,從而使學生繼承和發揚素描技法語言。其三,舉辦小型畫展。在學生完成素描作品后,教師可以舉辦小型教室畫展,將所有學生的作品進行展覽,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觀摩學習,交流經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
4.創新素描訓練內容
一是造型的動感創意,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形態動感和筆意動感的角度出發,賦予素描畫面視覺沖擊力,使畫面能夠引發人們聯想,以視覺沖擊引發深度思考。二是改變事物常規邏輯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局部切割、重新組合寫生對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三是轉變具象形象為抽象形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訓練,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挖掘題材,體現出自己的素描審美取向和藝術風格。
總之,新時期下的高校素描教學必須摒棄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和訓練內容,使學生在掌握了素描基本理論和技法的基礎上,能夠對非傳統材料、技法和表現語言進行深入探索,轉變學生的固定思維模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素描水平和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曉東.高校素描教學問題分析及教改研究[J].藝術科技,2019(3):92-93.
[2]李曉智.試論高校素描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創新培養[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3):104-105.
[作者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