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婷婷 宋清華 高巖
[摘要]如今,人口老齡化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的要素之一。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增加,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農村養老保障發展過程中顯露出來的問題也成為了社會輿論的焦點。因此,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成為了農村居民迫切的需要。從人口老齡化的現實角度出發,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口老齡化;醫療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F842.6[文獻標識碼]A
1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現狀
1.1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狀況
目前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階段,從2017年我國人口比例分布情況來看,45~55歲年齡人口數量占比最大,將成為20年后老齡人口主力軍。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加之近幾年施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幾年來我國老齡人口人數不斷增多,截止到2018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約2.5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的18%,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67億,占總人口的11.9%。我國早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中國人口問題還存在著較大的挑戰,所以我國未來的養老之路任重而道遠。
1.2 傳統觀念的保障模式
養兒防老和家庭養老是我國自古以來傳統的養老方式。農村居民大部分都不愿意購買養老保險,在他們認識里,只要有足夠的儲蓄就可以算是養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我國決定通過立法的形式來打破養老的傳統格局,實現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國的政策重點是要解決當前貧困地區的脫貧任務,保證到2020年之后能夠使全國各個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遠離貧困,努力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讓農民也能過上好日子。
2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居民的參保率低,地區養老保障水平有限
在農村,由于經濟發展落后,居民對養老保險方面認識不足,不知道養老保險對自己年老后生活保障的重要性,所以參保的積極性都不高。再者,養老保險在短期內看不到收益且費用較高,使居民產生不信賴的心理,認為養老保險沒有必要,還不如自己存款有安全感。
2.2 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
2.2.1 醫療服務供給方面。由于農村地區信息閉塞,農民與外界的聯系少之又少,農村診所對農民提供的醫療保障不到位,使農民無法通過正規渠道獲得醫療保險制度的最新政策信息。農村診所的醫療設備不夠先進,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不高,診所衛生不能保證,農民看病需要得不到滿足,農民“看病難”的現象成為了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農村的醫療診所幾乎僅有一所,造成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導致許多騙子利用居民醫療知識的缺乏,帶著假冒偽劣的醫療藥品進入農村,不僅騙取了居民的錢財還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傷害。因此,農村的醫療服務水平還存在極大的隱患。
2.2.2 醫護人員供給方面。農村診所的醫護人員十分不足,而且農村醫生的年齡普遍都大,關于醫療方面的知識還停留在以前的年代,醫生達不到現代的醫療水平,經常會出現誤診、亂開藥的現象。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落后,工資水平低下,很難引進一些專業的醫護人才,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都不愿意待在農村就業,政府也沒能給這些農村醫生提供應有的福利,導致醫療人力資源的嚴重不足,農民的身體健康不能保證,勞動力水平下降,生產力降低。
2.3 新型保障體系的不成熟
因為農村的生活條件比較落后,養老問題幾乎不被提起,養兒防老和家庭養老的觀念根深蒂固,而新的養老模式不夠成熟,不能給居民帶來全面保障。農村的養老基地普遍都存在著規模小、設備簡陋、結構單一、服務水平低下等問題,由于政府的資金來源不足,保障設備和福利政策不完備,農村老年人享受不到好的待遇,養老問題無法解決,始終停留在原地,這就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養老保障事業作為工作重點,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實施對應的養老保障制度。
3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對策
3.1 提高農村居民的參保意識和養老保障水平
政府應加強對養老保險的相關宣傳,通過舉辦專家講座、報紙宣傳、文化活動等途徑讓農村居民對養老保險有一定的認識,消除農民對養老保險的不信賴的情緒,從生活中貫徹落實養老保險。國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供多種保險方式,讓居民有所選擇,提高居民的參保率和保險覆蓋率。
在提高保障水平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農村養老服務業,對農村居民提供養老場所、醫療費用減免、建設居民區和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完善養老保障和福利政策,同時,開通社會的募捐渠道,鼓勵各事業單位、社會集體和個人等對農村養老保障方面提供資金支持。
3.2 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3.2.1 加大資金的投入。首先政府要健全規范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提高社會醫療保障的支出金額,擴大受益范圍,真正做到“全面保障”;其次針對不同群體增加新的保障項目,讓居民能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障方式,還應提高醫療基礎設施,讓農村醫生接觸現代先進的醫療知識,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服務水平。完善貧困地區的醫療保險,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保障社會公平,加大力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條件,探索新制度。
3.2.2 加強立法。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明確責任人的義務、權利和待遇,保證參保人享有醫療福利,制定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社會福利制度等相關制度的法律法規,使社會保障制度有法可依。還應加大對居民健康教育和醫療保障服務的宣傳,使農民得到最新的醫療保障信息,起到科普作用。
3.3 強化政府職能,完善養老保障
在養老保障中,政府應該強化職能,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體系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政府在社會中的職責,增強政府各方面的能力,發揮政府的重要作用。根據農民的實際需要增加對鄉村養老保障的資金投入,興辦鄉村養老機構,使老年人能夠得到相應的社會保障,使退休后的農民能享有更好的政策福利,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改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現狀。同時施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時候要體現我國“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社會保障原則。
[參考文獻]
[1] 李騰龍.我國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現狀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6):53.
[2] 米儒.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的分析研究[J].商業經濟,2019(05):120-121+139.
[3] 殷冠男.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對我國農村家庭消費的影響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