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農村文化振興是新時期農村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延安市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流傳著很多的民間藝術,代表著延安人民的智慧與勤勞,也是不斷推動延安市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政府近年來不斷地對延安地區的農村文化建設進行引導,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以延安農村文化藝術為例,研究其農村文化振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改進對策,以期有利于推進延安農村文化振興的進程。
[關鍵詞]延安;農村文化;農村藝術;振興;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9.2[文獻標識碼]A
1 延安農村文化背景和文化現狀
為了更好的了解延安農村文化現狀,筆者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當地機構一起對延安市的幾大文化館進行了調查與訪問,先后對安塞譚家營鄉文化站、安塞縣文化館、甘泉文博館、洛川民俗博物館進行了訪問和參觀。在訪問和調查過程中,了解了延安農村文化情況,以及農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
1.1 延安農村文化藝術形式豐富,風格多樣
延安地區自秦朝開始就有游牧民族居住,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著人類文明,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延安地區的民間藝術也得益于千年的文化底蘊,人們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地創造著更多的人類文化。隨著戰爭和朝代的更替,延安地區不同時期出現過不同的少數民族,長期以來的民族與文化的交融與相互結合,給延安的農村文化藝術提供了很大的支撐,使延安農村文化獨具特色。
1.2 延安農村文化藝術大都保持著自然狀態
由于延安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我國的西部內陸,很少接觸外來的文化渲染,因此延安地區的農村文化仍然保持著最原始的自然狀態,這也是延安文化最可貴的地方。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很多地區雖然接收到外來文化,促進了當地的開放程度和經濟發展,但是在此過程中也使很多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失去了原來的味道,甚至是失傳。而延安由于深居內部,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比如剪紙藝術,在延安下設的三個縣城里都有剪紙傳人。這種具有最大自然狀態的農村文化藝術,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當地政府重點保護起來。農村文化藝術代表了祖輩們的心血與智慧,將會不斷延續勞動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1.3 延安農村文化整體上富有很強的生命力
延安農村文化藝術頗多,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很快,每天的文娛活動多樣,盡管新型的文化藝術形式對年輕人有吸引力,但是老一輩的人們還是喜歡民間傳統的文化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延安市的農村地區依舊沉淀著濃重的文化氣息,例如農村文化中的陜北民歌、安塞腰鼓、農民剪紙和農民畫、陜北大秧歌等等,這些都是延安人民重要的文化傳承。
2 延安農村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延安農村文化發展的產業化程度不夠
雖然目前延安市對農村文化振興很重視,也開始進行各類農村文化振興的舉措,延安是一個具有很強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氣息的地區,目前很多的延安農村文化藝術雖然保留下來了,但是卻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業化不足,這就會導致后續的傳承與發展不能保證,延安政府應加強對農村文化的合理化管理與產業化指導。
2.2 延安農村文化振興的資金投入和資金調配不合理
根據調查,目前延安市雖然對農村文化振興進行了資金投入,但是資金投入的金額不足,對民間藝術文化的保障力度不夠。此外,資金分配不合理,沒能形成針對不同民間文化藝術的資金劃撥,使延安市民間文化振興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影響了整體農村文化振興的步伐。
2.3 延安農村文化民間藝術的展示與宣傳力度不足
在調查中發現,雖然目前延安對農村文化以及農村民間藝術有一定的保護與發展,但是面向大眾的展示與宣傳不夠,沒有形成完整的農村文化展示體系,很多的農村民間文化藝術只能在本市,甚至只能在本縣流傳,很難傳遞給其他的城市,在這方面延安市應該向大型的旅游城市學習,不斷地提高延安市的宣傳與展示程度,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與振興。
2.4 延安農村文化振興中自然環境保護意識要加強
隨著延安農村文化的發展,嚴峻的環境問題也擺在面前。延安政府以及延安民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足,導致在農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因此急需要從政府到民眾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建立環境保護宣傳與管理監督組織,保證文化振興的同時,盡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促進生態文明和農村文化振興的全面發展。
3 文化的產業化及其文化發展戰略
3.1 逐步實現延安農村文化藝術的產業化發展
延安市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城市,農村文化藝術豐富而富有特色,目前延安市政府開始建設各類藝術中心,以便能夠將延安的農村文化藝術更多的展示給大家,但是農村文化藝術還沒有形成產業化發展,使其后續的發展力度和傳播空間不足。延安市應更加重視農村文化藝術的體系化和產業化發展,將民間文化藝術傳播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形成農村文化藝術品的產業化生產與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延安文化、了解延安風情,體會延安人民的智慧與熱情。
3.2 加大延安農村文化振興的資金投入與合理調配
在不斷加快延安地區產業化的同時,想要振興農村文化,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并進行資金的合理調配。很多城市在進行旅游產業化或者農村文化藝術產業化的過程中,忽視了資金的合理調配,導致出現很多的后續問題,因此延安地區在產業化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地對各類文化旅游產品,農村民間藝術品進行分類分系列發展,在保護農村文化原本色彩的同時,發展產業化。例如,可以組建剪紙藝術團,腰鼓表演團等,在文化旅游地進行宣傳和演出。政府對農村民間文化藝術進行歸類,合理進行資金調配,使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促進延安農村文化振興。
3.3 不斷實現延安農村文化的旅游化發展
延安農村文化在旅游中發展的并不理想,人們去延安旅游,大多是被她的紅色文化所吸引,很多游客來了,也只是感受革命時期下的延安的底蘊,而忽略了千百年來延安這片土地上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藝術,因此如何將延安農村文化振興和旅游業相結合,就需要延安政府和當地人民下功夫,不斷地建立紅色旅游與農村民間文化藝術一體化的旅游化產品,加強對農村文化的宣傳,與再創造。例如近年來黃土風情旅游發展迅速,延安正是這樣一個有著黃土風情的地區,把延安革命老區與黃河壺口瀑布、延安農村民間藝術相結合,打造成一條龍似的延安文化旅游線路,提供更多延安旅游產品,促進延安農村文化振興。
3.4 加強農村自然文化的保護意識,實現農村文化全面可持
續發展
自然文化保護是任何地區發展過程中都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也是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延安地區自古以來都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有著自己獨立的文化特色,如何在經濟發展、旅游發展以及農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保護自然環境,不斷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是延安政府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目前延安地區對自然文化保護的意識還不夠,這就需要政府從根本上提高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同時通過宣傳,也要不斷提高民眾的自然文化保護意識。延安政府可以建立自然文化保護小組,對各縣市的農村自然文化進行統一整理匯總,建立農村自然文化檔案庫,定期進行管理。
4 結語
總而言之,延安農村文化振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延安政府和延安民眾共同努力。本文通過研究延安農村文化的振興,指出了延安農村文化的現狀,以及文化振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對延安文化振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建榮,冀景.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公共文化發展策略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4):47-51.
[2] 厲雙雙.以鄉村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J].農家參謀,2019(12):11.
[3] 李三輝.弘揚農村優秀文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N].河南日報,2019-06-05(010).
[4] 王艷云,白亞鋒.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9,42(03):73-76.
[5] 高宏宏.城鎮化對延安農村教育的影響探析[J].學理論,2018(03):192-193.
[6] 宗榮榮.現階段延安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問題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5.
[7] 武延娜.現階段延安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3.
[8] 張穎.陜甘寧邊區的農村文藝建設及其歷史啟示[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08(02):75-79.
[9] 盧忠瑾,劉迎.新農村背景下延安市農村體育活動的現狀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