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萍 龔妮
[摘要]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我國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戰略規劃以來,國家和地方每年都陸續出臺各種推動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動了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這種發展趨勢背后卻存在各種限制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因素。其中對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的不重視是關鍵因素。結合筆者自身專業成長經歷和教學實踐經驗,嘗試分析價值觀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引起業界對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的重視。
[關鍵詞]價值觀;社會工作;教育
[中圖分類號]C916[文獻標識碼]A
社會工作價值觀以利他主義為基礎,充分體現了熱愛人類、服務人類、促進公平、維護正義和改善人類與社會環境關系的理想追求,激勵和指導著社會工作者的具體工作。從廣東沿海地區一線社會工作者到社會工作機構管理者再到西部地區大專學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這種身份角色的轉變,讓筆者有了一些新的體驗和感悟。其中感觸最深的包括如何穩定社會工作專業新生的“軍心”?如何讓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感受到專業的溫度和內化專業情懷?這些問題的解決,歸根到底就是如何更好地給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灌輸專業價值觀。價值觀的教育是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核心。從在校接受的普遍專業價值觀到實踐過程中積淀的本土專業價值觀,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并始終堅定不移地走社工之路的過來人,筆者深刻地感受到專業價值觀對筆者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非常慶幸就讀的大學對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高度重視將筆者與社會工作牢牢地粘合在了一起。筆者也希望這種粘合力能在筆者所教的學生中得以體現。
1 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
1.1 價值觀是態度的核心與基礎
價值觀是在人的畢生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取決于其價值觀。我們可以從個體對特定事物的表達中尋找其價值取向。而個體對特定事物所持有的一定價值認識的具體反映就是態度的核心意義的體現。個體對不同事物會表達不同的認識感受和不同類型的態度,這是個體價值取向的表達,深受價值觀的影響。這些對事物信息和意義的不同類型的態度表達就構成了態度的基礎和核心,而這些都是以價值觀為基礎的。與此同時,不同的個體對同一事物產生的不同態度、有無價值和什么價值的認知都直接受其價值觀的指導,是其價值觀的直接體現。在社會工作實務領域做個假設:三位社會工作者分別在策劃一次大型社區活動。督導挨個問道:“你在忙什么呢?”第一位社會工作者垂頭喪氣地說:“我在準備一個難搞又無趣的社區活動。”第二位社會工作者看了看督導,說:“我在策劃一場大型社區活動。”第三位社會工作者真誠而又自信地說:“我在策劃一場旨在讓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地居民更好融合在一起的有意義的大型社區活動。”3年后,第一位社會工作者仍在做一線服務;第二位成了一個項目的主管;第三位成了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主任,是前兩位的領導。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態度決定高度,僅僅三年的時間,三個人的命運就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決定其成敗指數。而這種態度又深受價值觀的影響和指導。這位成為中心主任的社會工作者坦言:我并不比其他人能干,只是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一直鞭策著我對專業的態度。
1.2 價值觀教育對專業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社會工作價值觀作為一種專業價值觀,被譽為社會工作實踐的靈魂,是社會工作者堅持社會工作道路的精神動力。它由社會(本土的)主流價值和社會工作專業的獨特追求構成。它是支撐社會工作者進行專業實踐的一整套哲學信念。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首先表現為其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的作用上。理論上,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是構成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確定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使命或目標的根據和核心內容。實踐上,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是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參與專業實習和實踐的動力;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標準的灌輸,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實踐、如何處理實踐中的價值觀與倫理困境;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對社會工作學生的個人成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是維系社會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期望和良好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關系的關鍵。以筆者的專業成長經歷為例:大學被稀里糊涂地調劑到社會工作專業,專業老師首先提供入學教育課程就是專業價值觀的體驗式新生工作導向坊。在那個導向坊中,筆者對社會工作專業從懵懂到了解到深受觸動。接著,在四年的專業學習和實習實踐中,老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實習實踐指導過程中,都潛移默化地灌輸著專業的價值理念,指導著筆者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讓筆者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專業信念。
1.3 價值觀教育對專業情懷和信念的支撐作用
前面提到大學的專業學習中,老師們將價值觀教育深入到各個層面,將筆者與社會工作牢牢地聯系在了一起。大學畢業后,在專業價值信念的驅使下,筆者放棄了各類企業的高薪誘惑,只身奔赴沿海從事社會工作服務,一干就是五年多。五年多來,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但每每想到自己的專業使命,社會工作情懷就油然而生,不舍得離開這個行業。
五年后,專業情懷指引著筆者到西部去,到弱勢群體最需要的地方去,讓更多人能接受到社會工作服務。于是筆者遠赴西部,到了一所大專學校任教,成了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老師。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老師,筆者也始終不忘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筆者會精心為每屆新入學的學生準備與專業價值觀緊密聯系的體驗式專業導向坊;筆者會在課堂上時刻不忘專業價值觀的注入;筆者會緊緊跟進學生的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并在他們實習實踐過程中遇到專業困惑和專業價值倫理沖突時,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客觀理解社會工作在各地的發展現狀,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不至于在專業道路上走偏;筆者雖然已經有了五年多的實踐經驗,但為了豐富教學,讓自己對專業價值觀有更加深刻和本土化的認識,筆者始終堅持盡可能多地涉足一線服務或督導領域。筆者已經教了四屆學生了,實踐證明,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教育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專業情懷和信念有很強的支撐作用。首先,體現為社會工作專業在校學生多數能從專業排斥到接納到認同甚至到深深喜愛;其次,已經畢業的學生,選擇從事本專業的不在少數,并在遇到種種困難(如:暫時不被認可、待遇較低、穩定性不強等)時,由專業價值觀教育帶來的專業信念和情懷支撐他們繼續堅持著走下去;最后,畢業之初未選擇本專業工作的學生,陸續出現了“回流”現象,當問及原因時,多數表示是那種社工情懷無形中將其吸引回來了。因此,有效的專業價值觀教育,可以有力地支撐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專業信念和情懷,促使其認可或選擇從事社會工作。
1.4 價值觀教育間接為社會工作專業搭建社會認可平臺
很多社會工作專業老師可能會頭疼于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本專業的很少。但是從優勢視角出發,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得力,能讓老師們緩解這種“頭疼”。筆者所教的學生中,也有很多畢業后不從事本專業的。但當他們在其他領域從事工作一段時間后,常常會跟筆者表達如下意思:也許我不是社會工作領域的堅持者,但我卻是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的守護者。他們會將社會工作的價值觀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也在默默的感化著身邊人。這無形中就給社會工作專業逐漸獲得社會的認可搭建了平臺,對社會工作話語體系的逐漸形成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為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于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來說是潛移默化和長遠的。
2 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路徑
當然,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非只是口號和理論能達致的。需要各高校在態度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密切跟進。為此,本文提供一些粗淺的建議。
2.1提高學校對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的重視程度
有些高校為了凸顯特色和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而不重視專業價值觀的教育,甚至舍本逐末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社會工作的工作對象是人,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和機器。光靠浮于表面的專業技能無法提供長期后續的專業服務水平提升,更無法提供真正有溫度的專業服務。
2.2 提高專業教師對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認可度
很多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是半道出家的,自身對這個專業的認可度都不高,甚至很多壓根沒有實踐經驗,就很難期望其能夠很好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和引導。因此,有實務經驗、有社會工作情懷的專業教師對學生來說是莫大的支持。他們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將自己的社會工作成長歷程和價值觀塑造歷程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言傳身教,起到榜樣的作用,樹立學生身邊的真切的社會工作者形象。
與此同時,做社會工作專業教師之前沒有實務經驗或價值觀教育接受得不充分的或原本是其他專業中途轉行過來的老師,需要多參與學生的實習過程,參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一線服務,充當督導、組織者、兼職社會工作者等多重身份,來補上這一課。
2.3 課堂引導和實踐指導相結合
一方面,學生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價值觀問題可以拿到課堂上討論分享,給予學生宣泄困境的途徑和正確的引導;另一方面,堅持讓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到信譽好的專業機構實習,教師的督導跟進到位。
[參考文獻]
[1]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李筱,譯.精通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倫理[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9.
[3] 隋玉杰,譯.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第七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