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挫力是個體必備的一項社會適應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借助體育鍛煉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和抗挫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以小學體育教學為背景,就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抗挫力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希望能為小學生抗挫力培養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生;抗挫力;培養
抗挫力又稱心理彈性能力,即個體面對逆境時的心理承受和處理能力。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國青少年群體的抗挫力、意志力整體水平不斷下降,為此,許多專家學者都積極主張通過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抗挫力,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那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呢,本文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 以思想為核心,全面滲透挫折教育
據統計,小學生普遍存在信心不足、思想消極等問題。小學生抗挫能力培養,對于學生人格發展、國家未來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為此,許多人都提倡開展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抗挫能力。不過,結合實際來看,挫折教育雖然已經提出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在教育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許多教師都認識不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教師在挫折教育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一些體育教師在挫折教育中,只關注理論灌輸,卻很少從學生實際出發著重培養學生的抗挫力。鑒于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對小學生的挫折能力和挫折教育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認識,然后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將挫折教育全面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去。如在《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黑龍江出版社)小學體育五年級第二學期“跑與游戲”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跑步教學和練習中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心理品質的重要性,然后將挫折教育滲透到跑前準備活動、基本技能教學、專項素質練習中去,借助由慢到快的訓練節奏、由難到易的訓練幅度培養學生的抗挫力,使學生養成果斷、勇敢、堅毅的品質。
二、 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學生的抗挫力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遇到的挫折的機會并不多,單純地借助課堂教學和理論教育來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體育教學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在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習慣借助各類主題活動、體育比賽來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體育教學和成功的樂趣。體育主題活動、比賽等,在挫折教育中同樣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廣大教師要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借助體育比賽、實踐活動和主題活動等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如在《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黑龍江出版社)小學體育四年級第一學期“跑—體驗速度”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跑步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基礎上,借助“30-40米加速跑”“400米耐久跑”“600-800米自然跑”等跑步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當學生在比賽中出現心率加快、呼吸困難、口干等現象,想要放棄或者休息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適當休息,同時利用短跑名將阿薩法·鮑威爾、英國殘疾短跑運動員理查德·懷特赫德等人的勵志故事來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勇敢面對挫折,堅持下去。此外,教師也可以“加快速度”為主題,將學生組織起,讓跑得好的學生分享經驗,讓跑得不好的學生總結教訓,讓大家共同討論如何才能進一步提高跑步速度,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對學生抗挫力培養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 借助課前活動,提高學生抗挫意識
課前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穎有趣、簡明直接的課前準備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在學習一些新知識、新內容時,教師通常會借助課前準備活動導入新課,或者進行已學知識復習。有的學生對新知識學習非常期待,也有學生非常擔心在復習中出錯,怕無法順利掌握新知識。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借助課前準備活動調動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如在《科學的預設藝術的生成》(黑龍江出版社)小學體育五年級“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借助“運球游戲”來開展教學,進行挫折教育:首先,明確游戲規則,讓學生兩兩結合,一人在規定場地內運球,一人借助合理動作搶球,一旦球被搶走、打掉,就換另一個人運球。在運球時,由于害怕對方將自己的球打掉,學生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但是,這個游戲的“主角”是可以互換的,一方失敗,另一方就有“運球權”。教師要做的是,在學生被打掉球時,給予學生鼓勵,鼓勵學生不要放棄游戲,而是要從容面對失敗,爭取在下一輪游戲中獲勝。如此這般,不僅為新知識教學做好了鋪墊,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抗挫力。
四、 借助教學訓練,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小學體育教學雖然內容簡單,但是作為體育教學的基礎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中有許多基礎動作和技能,學生要通過反復的鍛煉才能全面掌握它們。小學生雖然貪玩好動,但是耐心差等特點,反復的體育鍛煉枯燥無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體育鍛煉來開展挫折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耐心和抗挫力。如在《科學的預設藝術的生成》(黑龍江出版社)小學體育水平三六年級“韻律活動和舞蹈與游戲”第1課時教時“韻律球操:拋借”教學中,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二人和四人組的拋接,教學難點是:在拋接練習中,不掉球。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通常會讓學生伴著音樂,跳“韻律球操”,進行舞步和拋接基本動作練習。在練習中,由于動作單調,掌握困難,小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鑒于此,教師在詳細講解右手胸前對傳球、上拋胸前擊掌兩次后接球、提膝胯下傳遞球等動作時,要將所有動作科學分解為1-6-8個節拍,然后帶領學生進行動作練習。在學生練習中,教師還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選出幾組學生讓學生進行動作示范,或者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為例,讓學生認識挫折,樹立學習的信心,并讓學生積極思考如何在拋接練習中密切配合,提高默契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練習,并對學生做出引導和教育,鼓勵學生向先進典范看起,堅持鍛煉,提高技術水平。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抗挫力,對于學生長遠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將挫折教育全面滲透進去,借助多種途徑,強化挫折教育的效能,為小學生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作者簡介:楊斌,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華城美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