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課堂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最基礎的部分,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內涵的培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如何設置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情境識字;語文;識字
隨著新教材的全面使用,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最基礎的部分,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內涵的培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如何設置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關鍵。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是整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為了使學生能懷著好奇、興奮的心情去學習,所以在識字教學模式中,我們要給所學的內容創設一個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誘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情境創設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①運用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情境的創設;②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的創設;③運用教材的內容進行情境的創設;④運用教師的語言描述進行情境的創設;⑤運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情境的創設。
人教版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不斷引導學生發現新的識字方法。在“春夏秋冬”教學中,我抓住漢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去比較,發現異同。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經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這種方式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識字能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事實證明:教師通過故事或者謎語、歌謠來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是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學習欲望的,再怎么厭學的學生都喜歡在情境中聽,在情境中玩,在情境中學。
二、借助拼音,自讀韻文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識字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多感官地識字,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小朋友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本課生字和詞語。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一去二三里”一課時,我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不斷地在自讀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時,可讓學生來當小老師給大家正音,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人說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在誦讀古詩時,可讓學生在試試、學學、比比等活動中,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誦讀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的樂趣。
三、引讀詞串,誦讀詞語
識字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詞語,但描繪的卻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教師在播放課件后應該適時地展示每一行詞語,把詞語放到畫面中去,讓學生誦讀。
在教學“大小多少”一課時,我第一步是讓學生熟練掌握“一頭黃牛”這樣的8個短語,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課文,就容易多了。課上朗讀課文的形式也比較多樣,有指名讀,有齊讀,有師生合作讀,帶著動作讀,看著圖片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加深了記憶,在課堂上就能完成背誦的任務。之后,我設計了看圖編兒歌的環節,這既考驗學生能否準確使用量詞,又使課程內容豐富起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高了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得當、穿插靈活之外,還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多樣。在誦讀詞語這關,可以采用多種學習方式來訓練讀,如小組讀、個人讀、接力讀、齊讀等,激起學生互相追趕的欲望。
四、情境感悟,學習生字
怎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記憶字形呢?我通常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在游戲中識字。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而游戲是孩子們的樂園,可滿足他們好玩的心理。教學時,可采用多種游戲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如教學“清、晴、青、睛、情、請”等字時,為了讓學生記得牢,我把它們編成兒歌,“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護禾苗吃害蟲,請你保護小青蛙,它是人們的好衛士。”除了編兒歌這種游戲外,還可以組織一字開花、搶卡片、編故事、猜字謎等游戲。二是在競賽中激勵識字。“好表現,好表揚”是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它會有效地支持學生奮發向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增添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可以經常在班上開展“識字快通車,識字小擂臺,識字小商場,我會認、我會讀”等活動。把學習漢字的過程變成一種互相激勵、互相競爭的有趣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樹立競爭意識,在活動中相互評價、共同提高。指導學生書寫是識字課的難點。一年級的學生對于間距結構、筆鋒還是比較生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寫字中滲透寫字指導,還要對每節課的習字進行反饋。
五、拓展閱讀,鞏固識字
部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不僅選文精美,編排獨具匠心,而且努力切入當代小學生的語文生活,倡導大量閱讀,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系。增加閱讀量,加強課內外溝通,是這套部編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并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把課內教學和課外拓展融成一個整體。以課內閱讀的方法指導課外閱讀,又以課外閱讀的積累回補并豐富課內閱讀之不盈,形成課內外閱讀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環。
在閱讀中識字其實也是一種識字途徑。我在教完識字課后,總會找一篇和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短文或者兒歌讓學生自讀、自學,自由選擇自己學習的方式。這樣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不僅對當堂課的生字鞏固了記憶,還培養了閱讀的興趣和語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長期這樣訓練,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識字面、閱讀面得以擴大,閱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雖然在小學低學段識字教學任務比較繁重,但如果教師能夠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以科學實用的識字方法引導他們,孩子們必定能積極愉快地接受新知和主動識字,一切困擾必迎刃而解。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