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庭
摘 要:結合《小學語文綜合性作業設計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首先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喜歡的作業形式,并對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尋求語文綜合性作業設計的方法,促進課題成果的實施,力爭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問卷調查;統計分析;作業設計;方法;途徑
一、調查目的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方向。綜合性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布置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能力。結合《小學語文綜合性作業設計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在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認識以及喜歡的課外作業形式,促進課題成果實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調查對象
小學高年級學生
三、調查方式
問卷方式
四、問卷調查情況統計
通過統計分析,我認識到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作業設計法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具體調查結果如下:(1)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52%的學生喜歡完成作業,26%的學生不喜歡寫作業,22%的學生認為無所謂。(2)學生對語文作業的態度:比較認真的占56%,總是認真作業的占30%,偶爾認真的占14%。(3)語文的作業量及學生完成情況:20%認為作業太多,48%認為合適,其余的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較少。大多學生能按時完成,一小時內完成作業的學生有57.4%。(4)語文作業的形式及學生接受程度:作業形式單一,大多是重復抄寫的作業,學生厭做,缺少動手操作和實踐性作業,學生沒有選擇余地。
五、調查分析及總結
經過近一年時間進行的研究探討和實驗工作,我認為,小學語文綜合性作業,首先應該根據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安排來設計;其次應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出發點來設計;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依據各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來精心設計。通過調查,教師布置作業量較大,形式單一,學生厭做,更缺乏自主探究。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培養目標來看,我們需要改變這一狀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語文綜合性作業。
1.設計分層作業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發展存在差異。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需、各有所得,教師必須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從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三方面入手。
2.自主型作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的課文設計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1)自主評價型作業主要是用于抄寫類的作業,學生在抄寫完成后讓他們自己當老師,給自己的作業評分、寫評語。
(2)自主探索型作業主要是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比如在學習了《泉城》一課作業的時候,讓學生查資料了解泉是怎樣形成的,就是一種探索型的作業。
(3)自主體驗型作業,尊重學生,注重體驗。配樂朗誦,續寫片斷,編講故事,觀看影視作品。
(4)自主想象型作業,如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改寫、仿寫、擴寫、續寫等。
另外,如讓學生辦語文手抄報,做社會調查等,都是很好的作業形式。
3.表演性作業
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地表演教材內容,或者演課本劇。
4.探究性作業
探究型作業是留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的,這些作業可以讓這些學生得到一種獲得感,一種成功的幸福感,從而激發出更強的學習動力。
除了根據同年級學生不同特點來設計不同的作業,還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作業。比如,低年級本是識字寫字的重要時期,抄寫生字詞語是必不可少的。老師除了在課堂上會進行相應的練習之外,課后也要再布置抄寫生字詞語等作業來鞏固新學的生字。那么,是不是只有“抄寫”這一形式才能讓學生記住這些生字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來達到相同的目的。例如:用猜字謎的方法來讓學生記住生字的字形字義,用“給家長報聽寫再批改”來讓學生對生字加深印象,還可以用“找朋友”的方法讓學生分辨形近字……運用這些方法,同樣能讓學生識字,更重要的是學生對于這種作業形式非常喜歡且樂此不疲。
當然,在設計語文綜合性作業時,也應該注意書面作業要適量,注意作業的時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每一個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還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為這樣的學習方式創造條件,精心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語文綜合性作業。
參考文獻:
[1]石會.淺談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J].新課程,2009(15).
[2]劉芳.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