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衛民
摘 要:生態環境保護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重要方式,對綠色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為有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需要利用合理的環境監測技術。本文首先分析環境監測的內涵;其次闡述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最后重點探究生態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以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生態環境;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3-0009-02
0 引言
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可及時有效獲取生態環境信息,并準確分析環境污染問題的成因,進而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議,在此基礎上,可采取措施組織環境治理工作。生態環境保護是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相關人員應明確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意義,并推動環境監測方法的實際應用。
1 環境監測內涵
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對象主要是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以及噪聲污染等等,實踐中,環境監測的應用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與方法,例如計算機監測系統、RS衛星遙感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以及GIS地理信息技術等[1]。相關技術方法的應用,可實現對區域生態環境的技術性監測與分析,進而為環境保護措施的應用提供科學有效的措施,促進當地環境保護工作的信息化、數字化發展。
實踐應用中,環境監測不僅能夠實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智能化分析,而且也為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有力保障。相關人員可借助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對于違反環境保護法的企業或個人進行管理與控制,促進環境保護治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實際工作中,環境監測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具體包括物理環境、化學指標以及生態資源平衡等,由此可知,環境監測是一項系統且全面的工程。
2 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2.1 治理環境污染
實踐中,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基于環境監測系統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可實現被監測區域水文、土壤以及生態資源的實時監測與分析,并且能夠對異常數據進行有效識別,由此及時準確發現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同時計算機后臺監測系統的應用,可調閱區域內以往的環境治理數據,對相關環境問題進行策略分析,以此提高環境污染的治理能力。在此基礎上,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可利用科學技術,開展環境污染的勘察與校驗工作,并利用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現有的環境污染問題,由此提高區域環境污染的治理水平。
2.2 監控揮發性有機物
揮發性有機物,英文縮寫VOC,具體包括有機氯化物、氟利昂系列、有機酮和石油烴化合物等,是影響健康的污染性氣體。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可實現對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所在區域以及動態變化的實時監控,進而可方便相關人員采取防御措施和治理手段,對揮發性有機物進行綜合整治,以此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空氣環境。監測實踐中,通過環境監測技術獲得的揮發性有機物數據,可為相關的決策提供信息基礎。揮發性有機物多產生于制造企業的廢氣排放環節,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技術監督與管理,可有效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進而促進生態型社會建設與發展。
2.3 生態經濟建設
基于環境監測方法的應用,可分析區域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生態經濟建設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F階段,促進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國家提出的創新發展議題,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應給予充分重視,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化與生態性。實踐工作中,通過環境監測技術獲取的生態資源數據,是環保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生態經濟建設的有利參考。習近平提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綠色發展關系到人民福祉,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的重要使命,因此,相關人員應明確環境監測技術對生態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
2.4 綠色城市規劃
生態環境保護中,城市的科學合理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利用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為城市綠色規劃方案的落實提供參考具有現實的可能性。技術工作人員應利用先進的環境監測方法,對城市中的綠地、水源等生態資源進行合理設計,使其既能滿足城市建設需要,也能實現自身的循環良性發展。環境保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城市規劃與發展中的重點問題,也是制約生態城市建設的關鍵,因此,實際工作中,應利用環境監測技術對城市的生態環境做出科學評估,以此推動綠色城市的規劃進程[2]。
3 生態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的發展措施
3.1 加強監測人員培訓
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主體是檢測人員,其綜合技術能力將直接決定環境保護中,相關檢測技術的應用效果。因此,需要對監測工作人員進行科學有效的培訓。現階段,大部分基層環境監測機構中,專業技術人員占比較少,部分基層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限,未能對先進技術進行及時的掌握與應用,由此造成監測人員工作量較大,而實際的環境監測效果甚微,影響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鑒于此,相關部門應對基礎環境監測機構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加強檢測人員的技能培訓,以此減少相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環境監測效率。
為促使環境檢測技術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有效應用,需要發揮監測人員的作用與價值,實際工作中,環境監測部門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基層工作者進行培訓,使其明確環境監測方法對環境保護的貢獻率,以此推動區域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落實。具體培訓中,不僅要對相關人員的基本知識進行鞏固,還應提高其實踐應用能力,以新時期新的環境保護課題為基礎,對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方式進行教導,由此促進環境保護措施的實際應用。復合型人才的培育對先進環境監測技術的落實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相關部門應認識到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并發掘工作人員的內在價值,提高環境保護力度。
3.2 增加資金技術投入
資金與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可有效提高環境監測與治理能力。相關部門以及環境監測以充足的資金支持,可更新環境監測設備與應用系統,提高監測工作效率和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以此為相關的決策選擇提供有利參考。實踐中,資金與技術的投入多來源于當地政府,通過政府的支持,環保部門的技術升級與設備更新工作的時效性將獲得有效提升。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往的環境監測方法逐漸落后,相關監測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環境監測范圍日漸擴大的技術要求,因此,相關部門應注重改進現有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對技術人員進行管理,提高其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力。技術進步對環境監測方法的更新產生推動作用,實踐工作中,環境保護部門應看到技術進步的優勢,并尋求有效措施,不斷促進科學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實際應用。以GIS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為例,GIS技術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支持下,可實現對地球表層、保護大氣層相關信息的采集、存儲、運算、分析與顯示,由此可實現對區域生態環境的有效監測,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3]。
GIS系統是現階段先進的監測技術,其具體應用內容包括自然資源查詢、規劃與評估、土地資源管理等多方面。相關部門應認識到先進技術的應用優勢,并加強資金與技術的投入,由此提高先進技術的應用程度,為地區環境保護工做出重要貢獻?;谙冗M技術的應用,環境保護人員可構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供有力保障。系統化網絡平臺的應用是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環境保護能力的關鍵,相關人員應明確環境監測中,先進技術和資金投入的重要意義,為環境污染治理提供合理化建議。
為提高生態環境的治理能力,需要對各地區生態環境監測系統進行互聯互通,提高環境數據的調取的時效性,進而為相關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提供完整而全面的數據。實踐工作中,環境監測工作人員需要結合本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構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此促進先進技術的應用力度。同時,相關部門應考慮到地區尤其是基層環保機構在資金與技術上的缺陷,進而加強相關要素的投入,促進環境監測設備與技術的更新進程,由此全面提升地區環境污染治理水平。
3.3 加強生態環境管理
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中,應健全環境監測管理制度體系,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獲取質量,由此促進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有效落實。工作人員應明確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的重要性,并根據區域內環境污染問題現狀,構建具有地域特點的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以制度形式對環境監測機構作出要求,要求各級環境監測分站應對監測總站負責,并提高分站環境數據資源獲取的準確性,為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參考。同時,環境監測總站應采取合理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增加對生態環境監測站的管理與調度能力,落實生態環境科學化管理理念。此外,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也是促進生態環保政策落實的有力保障,生態環境管理人員應認識到環境監測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可根據環境監測數據,對生態環境管理工作進行全面布防,以此提高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為綠色經濟的發展鋪平道路。在科學完整的環境監測數據基礎上,還應構建生態環境實驗室,對生態環境污染和防治、地區生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以此構建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利條件[4]。
為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體系,還需要建立生態環境預警機制,將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同時,預警機制的構建也全面提升了生態污染的預防和治理能力,對區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有利貢獻。此外,構建生態文明,促進城市綠色規劃與發展同樣離不開環境監測體系的完善,實踐工作中,監測技術人員應認識到環境檢測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并尋求合適的技術方法,推動預警機制的高效應用,為生態環保工作有序開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
4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保護中,相關部門應加強檢測人員的技能培訓、增加檢測環節的資金與技術投入,并致力于完善環境監測制度體系,以此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有序進行,同時,相關方法的應用,也促進了環境監測技術的實際應用,為我國生態環境的現代化治理貢獻了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于新.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發展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30):132-133.
[2] 李光明.試析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發展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09):162.
[3] 高小鳳.淺談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發展措施[J].中國標準化,2018(08):241-242.
[4] 陳瑞根.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發展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1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