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達 文超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創新驅動戰略下,廣東省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以此推動廣東省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和總體產業的升級。本文根據廣東省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分析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驅動作用,研究技術創新驅動對產業的推動促進升級的作用明顯,同時深入剖析廣東省產業升級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以及闡述技術創新驅動的路徑,并對廣東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提出建議。
[關鍵詞]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作用機理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
隨著增量經濟的不斷發展,邊際效應遞減規律逐漸顯現,再度粗放式地發展,已經不適應于新常態下的中國,特別是過去中國粗放式的發展,不僅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污染大,消耗多。習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中國就不能再繼續粗放式污染式的經濟,而應該進行產業的升級。與此同時,2018年以來,隨著美國逆全球化的舉措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中國對外貿易的環境愈發惡劣,我國低端低附加值的出口商品,其競爭力愈發減弱。在此種情況下,產業升級不再是一項可選選項,而是成為了中國的必選項,甚至是唯一選項。廣東省政府高瞻遠矚,率先對廣東的相關產業進行產業升級。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相關理論基礎,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整合闡述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作用機理,并提出一定可行的建議。
本文的現實意義在于說明技術創新對廣東省推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性。了解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作用機理,幫助廣東省發展構建適宜的技術創新驅動體系,增強創新驅動與經濟增長的協同發展。
2 文獻綜述
2.1 國外研究
Holfman(1991)通過對工業生產內部消費品和資本品的研究,比較了兩者的投入產出效率,觀察到資本品工業發展效率優先于消費品工業發展效率。Holfman認為,創新的核心內容是技術創新,而技術進步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增強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以此達成產業升級。
2.2 國內研究
陳曦(2013)認為創新的核心在于構建完善的創新驅動機制,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政府要做到積極建立創新平臺,逐步建立具有活力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潘宏亮(2015)論證了創新驅動對我國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主要表現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系統性、領先性和高效性。
3 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作用機理
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是通過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來促進勞動力要素流動,以此積累技術進步,最終使得產出效率增加的方式來促進地區產業升級,并通過技術擴散來推動技術進步,并產生協同效應。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整體框架如下圖。
3.1 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率
債務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勞動生產率是產業升級的重要影響因子。技術創新可以提升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以此來促進經濟的增長并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包括社會技術水平提升和科技創新。通過如下模型,我們可以看到技術水平的提升對產業升級的推動作用。技術內生增長模型如下:
在上列公式中,Y(t)——在t時刻,全社會產出總量;
A(t)——在t時刻,全社會的技術水平;
L(t)——在t時刻,全社會的勞動力;
K(t)——在t時刻,全社會的資本;
aL——在經濟活動中,全社會技術研發部門勞動力數量占全社會總量的比例;
ak——在經濟活動中,全社會技術研發部門資本量占全社會資本總量的比例;
B——為變化系數,表示系統外隨機因素;
s——全社會的儲蓄率;
n——全社會的折舊比率。
α,β,γ,θ為系數。
從以上技術無內生增長模型的公式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社會產出量Y(t)與全社會技術水平A(t)以及全社會技術研發部門勞動力數量在全社會勞動力總量的比例aL有密切的關系。全社會技術水平A(t)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全社會產出量Y(t)也會隨之增長。技術水平增長使得全社會產品產出量的增長的效率加快,技術創新有利于推動產量的增加,從而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達到產業的升級,因此,技術水平的提升會促進經濟的增長。
同時根據上述公式,可以看到全社會技術研發部門勞動力數量占全社會勞動力總量的比例越高對全社會技術水平提升的推動作用越強。因為人是勞動的主體,也是創新的主體和資源,勞動力的數量越多,技術創新也就越多,就會越快地推進全社會技術水平提升。全社會技術研發部門資本量占全社會資本總量的比例越高,也同樣會促進全社會技術水平的提高。技術創新需要資本的投入,特別是高端的制造業,研發新技術的成本很高,如果沒有資本,即使有優秀的人才,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可能推動技術創新。因此,勞動力數量比例、資本比例提升都會推動社會技術水平的提升,從而推動人均產出水平的提高,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地區經濟增長,使整個社會產業達到升級。
當0<α時表示,這一產業資本產出的彈性為正值。此時,社會技術進步對產業的人均產出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人均產出量的提高,同時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也代表著產業效率的提高,達到產業升級的作用。
一方面,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促進相關產業收益率的增長,吸引資金流入相關的行業。國內社會資本和國外的風險投資會積極流入生產率增長較快的行業,這將進一步地推動該產業的技術創新,使相關產業技術水平繼續提升,產業附加值大幅增加,又進一步地促進產業的升級。
另一方面,社會優秀的人才也會流向生產率較高的行業。勞動力要素會向生產率高的產業傾斜,社會生產效率會隨之提高,提高產業產出水平,從而增加產業產值。即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吸引優秀的人才,同時也將推動產業產值的提高。與之相對,勞動生產率較低的行業將面臨資本外流的壓力,面臨優秀人才流失的壓力,產業的產值水平表現為萎縮趨勢。這樣勞動生產效率高和附加值高的行業其產值越來越高,而勞動生產效率低和附加值低的行業產值將會越來越低。因此,技術創新通過影響勞動生產率,引起社會資本在產業部門之間的流動,從而使社會資本從勞動生產率低的產業流向勞動力生產率高的產業。技術創新水平高的產業也因此對技術創新水平低的產業產生了擠壓效應。這樣一增一減之間,技術創新促進了整個社會產業的轉型升級。
3.2 技術擴散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作用機理之一是通過技術擴散效應,而技術擴散效應有兩個方面:首先,橫向擴散方面。社會上某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將引發同一行業其他競爭企業的模仿創新,使競爭性廠商不得不技術創新,從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技術創新模式。技術創新的橫向擴散,不斷提升企業產業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產業附加值,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發展。由此可見,技術創新的橫向擴散效應不斷增強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利潤率,從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完成產業的升級。
4 廣東產業升級的情況及建議
4.1 廣東產業升級情況
廣東省產業升級的相關態勢主要體現在廣東省的先進制造業的提升,廣東省第二產業的優化升級和第三產業比例的提高。根據廣東統計局的相關數據,如下圖。
從上表可以看出。從2013年至2017年,廣東省第一產業的GDP占比一直在4.8%左右,近五年內沒有發生過大的波動;而第三產業則由2013年占廣東省GDP總量比重48.8%,逐步上升至2017年占比53.6%,第三產業GDP的比重持續增加,這說明在2013年至2017年間,廣東省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產業生產效率逐步提升。對于第二產業,其GDP占比由2013年的46.4%,逐步下降至2017年的42.4%,盡管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下降,但這并不是廣東省第二產業在逐漸萎縮,而是第二產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逐漸地優化,提升效率的緣故。2017年以來,廣東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的升級優化,“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效非常明顯,在第二產業范疇內,廣東省壓減了鋼鐵的過剩產能,取締了地條鋼產能,淘汰了落后的造紙產能,積極促進制造業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廣東省關停不能盈利的僵尸國有企業,實現了市場的出清,同時降低了工業企業的杠桿,使工業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降低。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雖然逐步下降,但質量卻逐步穩步提升。
廣東省深入地優化調整總體經濟結構,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技術創新使得廣東省企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技術制造業獲得了更多先進的技術。使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持續提升,在2017年達到總產值的53.2%和28.8%。廣東省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取得了優異的成果。
4.2 廣東產業升級建議
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因此廣東省推動產業升級,也必須著力于實體經濟。廣東省由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而技術創新的著力點就是實體經濟,那么,針對實體經濟進行技術創新,廣東省應出臺政策鼓勵企業研發新技術。廣東省政府可以給予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技術制造業稅收優惠,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提升先進制造業和高端制造業的利潤,提高相關產業人員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實體經濟,推動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廣東省推動傳統產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結合戰略新興產業,對傳統行業進行升級改造。建立技術創新平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廣東省可以建立“技術創新的融資平臺”,給予實體企業足夠的技術創新的資本。這樣三管齊下,優秀勞動力,先進的技術創新平臺和豐富的社會資本,將推動技術創新,也將進一步驅動廣東省的產業升級。
5 結語
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是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技術創新模式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促進勞動力要素流動和資本的流動,驅動相關產業升級。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利于廣東省企業牢牢把握住自主發展實體經濟的硬道理,告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錯誤觀念,擺脫了高負債發展不可持續的老路。這有利于廣東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廣東省必須堅持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吸引人才,擴大創新產業政策,推動廣東省產業升級,才能在日漸嚴峻的經濟環境中保持經濟健康增長。
[參考文獻]
[1] 程光婭.基于創新驅動的重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路徑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8.
[2] 裴小兵,裴志杰.淺談創新驅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J].價值工程,2017(06).
[3] 劉晶仁.基于SD模型的創新驅動江西光伏產業升級對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6.
[4] 王冉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制度供給促進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分析——以美國電影產業為例[J].學術論壇,2015(12).
[5] 王來軍.基于創新驅動的產業集群升級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
[6] 辛娜.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作用機理分析——基于空間計量經濟模型[J].企業經濟,2014(02).
[7] 陳守強.綠色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作用機理探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