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淑玲
[摘 要]自國家恢復高考及教育機制之后,職業教育取得的成就世人皆知。職業教育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質崗位技術人才。隨著教育產業化的到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職業教育的薄弱環節日益凸顯。文章通過分析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成就和問題,回應社會上對于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路徑的回應。期待職業教育在歷史新時代可以科學、持續發展,辦好政府支持、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關鍵詞]新時代;職業教育;成就;問題;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之后,黨和國家一直在走“科教強國”之路。職業教育立足于歷史潮頭,備受黨和國家領導及社會、人民的關注。自1982年黨的十二大以來,歷屆黨代會都對發展職業教育做出專題表述和指示。黨的十九大更是將原來的表述“普及”“發展”升級為“加強”和“完善”。就“職業教育”而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全新指示,也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高度契合。
1 新時代職業教育取得的成就
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我黨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就“職業教育”做出過指示,旨在擴大農校、技校以及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的比例;在20世紀80年代初,又從調整中等教育結構、興辦職業技術學校、發展職業教育的層面作出部署;90年代初,黨中央和國務院立足于國家層面,做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在1996 年9 月更是頒布且執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國家立法的形式確立了發展職業教育。2010 年5月黨中央和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四年后,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在第七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 2014—2020年)》。國家為現代職業教育能夠得到大力發展陸續頒布且執行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規定和法律法規,將職業教育推到了前無古人的歷史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更是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為能夠實現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而絞盡腦汁、深謀遠慮。
我國將每年5月份的第二周定為“職業教育活動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將新時代職業教育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世界領先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提出且落實執行三年后,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開設專業將近1000個、專業點近 10 萬個,每年開展各種、各類培訓達上億人次,中等職業教育和高職院校與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國民教育序列中平分秋色,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改革開放40年以來,職業教育取得的成果名震中外、引人注目。形成了獨特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教師資隊伍和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值得炫耀的是:在2017年,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國選手摘金奪銀,獨占鰲頭,將我國40多年來的職業教育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用當下流行的話說:也想低調,可是實力不允許啊。2020年,“世界技能大賽”將在我國上海舉行,屆時,世界會再次領略和領教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風采和成果。
2 新時代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經過40多年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我國宛然已經成為了“職業教育大國”,但是要想發展成為“職業教育強國”,不但任重而且道遠。“人民日益增長的渴望接受美好職業教育的需要和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是新時代影響職業教育持續發展、做大做強亟需解決的問題。積極分析、探索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短板和不足有利于懲前毖后、揚長避短,在新時代背景下辦成政府認同、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數字是最直接的證據和說明。五年來,高職、高專在校人數比例持續下降,不僅是學生人數,學校的數量也呈下降趨勢。技術學校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從2014年的45.9:54.1下降到2018年的39.9:60.1;學校的比例也從49.2:50.8下降為43.9:56.1。“創辦人民滿意和認可的職業教育和院校”已經成為一句力不從心的口號。
隨著知識貶值的速度在持續加快和教育產業化的逐年擴招,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滿意程度和認可程度有待加強。在對民眾進行的“教育小康指數”的調查中,人們堅持認為職業教育是“二等教育”,覺得學生在義務教育后,實在沒有接受高中教育的必要才選擇職業教育。“高中>職校,大學>高職”的思想在民眾中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
職業教育的辦學品質包括自身內涵建設和校企合作建設。新時代背景下,一些職業院校的領導和決策者依然故步自封、好大喜功,將辦學重點和發展方向依然放在了學校的規模化建設上。數字化硬件設施、校舍建設、專業設置力求“高、大、全”,沒有將具體工作做精做細。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堅實的理論基礎內功的獲取,“校企合作”的形同虛設也沒有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作業經驗,在人力資源市場眼高手低,毫無核心競爭力可言。
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序列中一直都是協調發展、有序并行的。由于“計劃生育”等基本國策執行多年,生源銳減。加之,中等職業教育缺少培養高端人才的定位,近年來其發展趨勢如履薄冰。這就導致中等職業教育院校和高等院校同為生源而競爭,彼此之間缺少溝通和銜接,其辦學的梯度性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3 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改革路徑
新時代職業教育也應該秉承“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值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大背景下,職業教育要勇于搶抓歷史機遇,將數字化、網絡化、新媒體等國際科技前沿的技術、產品、理念融入到職業教育中,利用其先進性武裝自己的頭腦和團隊,同時也要有條件地向國際社會和市場輸出“中國職教元素”,在做大、做精、做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同時,也讓世界感知中國的“工匠精神”和“職業教育理念”。通過與國際社會和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力求早日實現“職教強國”的夢想。
堅持且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醫治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不二法門。“發展”是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職業教育前行的第一要務。雖然在新時代背景下,但是社會矛盾歸根結底依然是人民需求與社會供給之間的矛盾,職業教育也不能免俗。職業教育在走科學發展之路的過程中要以滿足民眾對職業價錢的需求為基礎,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齊頭并進、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雙管齊下、規模建設與內涵建設并駕齊驅。
中、高等職業教育同屬我國職業教育序列,其差異僅存于學歷層次,沒有主、次、優、劣之分。新時代背景下,各管理部門要順暢溝通、協調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同時吸納社會和市場以及企業積極參與其中,為保障職業教育科學、可持續發展提供管理基礎。讓每一名需要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都能夠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職業教育,學就一技之長。在平衡我國勞動力資源的基礎上,打造公平的教育和教育的公平。
通過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的培訓體系和提升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堅持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必須做好時代定位。在完善辦學規模、管理機制、培養模式、生源及考評制度的基礎上,考慮且平衡好各方面利益,與社會及市場、企業各方面攜手互動,以期達到互惠共贏的良好局面。遵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2014~2020 年)》提出的發展要求,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科學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優化院校布局結構和專業設置,立足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無障礙互通,保障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途徑,將職業教育辦成人人身雖未至,但心向往之的教育。從而切實實現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需求。
通過立法形式,保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框架。細化、具體可操作性,產教之間、校企之間應該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在法令、法規的指導下,加強教學實踐、學員培訓、資源共享,將服務于保障功能最大化,通過“融合”與“合作”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賀國慶.邊緣化的職業教育和職業教育研究——教育史的視角[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02).
[2] 牛同訓.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內涵與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