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兵
摘 要:畢飛宇用盲人這一獨特的視角去理解生命,通過對幾位盲人按摩師的書寫,為我們呈現了一群生活在邊緣底層中的人們。當他們面對困境時,是怎樣對待不幸的生命。本文以《推拿》例,探究生命存在的意義,從孤獨邊緣的存在、困境中的反抗、追尋生命的美學價值三個角度來思考畢飛宇對生命存在意義的看法。
關鍵詞:畢飛宇;盲人;存在;生命;意義
一、引言
畢飛宇的《推拿》是他繼《平原》之后的又一力作,三年磨一劍,并且獲得了第八屆矛盾文學獎。小說關注了國內少有的盲人題材,站在客觀尊重的角度,描寫了一群盲人按摩師別樣的生活。同時,通過對盲人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展示,寫出了殘疾人的悲傷、頹喪、快樂、欲望、野性和希望等豐富的內心世界。
小說用細膩生動的筆法,理性節制地記錄了一群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的人們,并以他們的故事作為引子,拋出存在的意義這一宏大的哲學問題。而這群盲人之中,沙復明最能體現生活的苦難以及彰顯生命的價值。
二、孤獨邊緣的存在
盲人一直是生活在社會邊緣中的人。即使他們自己不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但正常人也會對他們特殊對待,有些敬而遠之,而有些則投以異樣的目光。雖然盲人的眼睛看不見,但他們的心里看得見,于是自覺與正常人隔了一道墻,一是為了保護自己敏感的自尊,二是由于被世界拋棄的自卑。因此,大多數盲人都是孤獨的、寂寞的存在,并且伴隨終生。
小說一開始就描寫了沙復明的按摩手法是如何地老道,以及不錯的嘴上功夫,留下了一批又一批的老顧客,看起來他在按摩店里混得風生水起,但實際上他的精神是非常的孤獨。相親被拒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想找一個正常人結婚,但每一次都沒談攏,以致于他年紀大了,還是孑然一身。對于盲人,沙復明是比較驕傲的,不管是在盲人學校,還是社會中生存,他都是佼佼者。然而,對于正常人來說,他還是有些自卑的,盡管他一再掩飾,證明他跟正常人一樣優秀,但骨子里的那種與生俱來的氣度還是將他出賣,這也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找視力正常的人結婚的原因。當然,也不光他一個人這樣想,幾乎所有的盲人都有這樣的認識:找對象要找一個正常人,一是倍有面,二是方便照顧自己,由于視力上的天生劣勢,沙復明也難逃這個定律。
對于一般人而言,愛情還是比較容易的,青春萌動,少年少女總是容易產生莫名的好感。而在盲人這里,愛情十分地不容易。在幾十年的歲月中,沙復明只有一次悸動,而且獲得的只有被欺騙的情感。他為那個年輕女孩逃課去酒吧,但女孩只是利用他去氣學校年輕的主力中鋒。對女孩而言,這只不過是一場捧場做戲的游戲罷了,但對于從來沒有經歷愛情的沙復明來說,那兩個小時的“甜蜜”卻是他的漫長歲月。
與沙復明的愛情一樣,他的胃,他的人生,沒有一樣走得順利,他一直在黑暗里徘徊,抓住生命中的光,但結局依然孤獨。
三、困境中的反抗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他認為只要人存在這個世界,那么他就會遭遇苦難和痛楚。這些話,形容盲人似乎更加的恰當?,F實帶給盲人的不光是失去光明、永墮黑暗的懲罰,更是帶給盲人無盡的失望與痛苦。然而,哪怕是這樣,人的存在,總會用超越荒謬的心態去反抗這個不公的命運。畢飛宇在《小說》中就為我們展示了這么一群不屈服于命運的盲人按摩者,他們不偷不搶,不要世人的憐憫,只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換取勞動的籌碼,贏得尊嚴,在困境中反抗命運。
沙宗琪推拿中心的每一個盲人都渴望著光明,但他們心里都很清楚,他們身處黑暗之中,可他們誰也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依靠父母和社會,反而表現出強大的反抗精神。以沙復明為例,在很早的時候,他就明白了盲人的處境,于是他就通過刻苦學習來彌補先天上的不足,試圖縮短差距,再不濟也能安身立命。小說里是這樣描寫他苦讀的:沙復明就“沒日沒夜”地“讀”了,他讀醫,讀文,讀史,讀藝,讀科學,讀經濟,讀上下五千年,讀縱橫八萬里。當然,沙復明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但他不死讀書,在別人還在摸索中醫的時候,他還自學了英語。他相信,英語是他反抗命運的一個籌碼,事實上,他是對的。但學了英語,并不能讓他擺脫困境,他能開店成為老板完全是年輕時不要命地拼搏。
為了證明自己,為了實現成為老板掌握自己的命運,沙復明付出了巨大的痛苦,年紀輕輕就落下了頸椎病和胃下垂,他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哪怕在很不舒服的情況下,強行忍著,與不公的命運抗爭。他不想被別人說成是嬌貴,所以誰也不知道他的病情,直到最后在飯桌上吐血被送進醫院,眾人才知道,他們的沙老板是默默忍受了多少痛苦。同窗好友王大夫既心疼又愧疚,盲人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反抗命運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不論是學校讀書,社會中相親、開店,沙復明一直用自己的努力反抗著盲人的命運,他向往更好的生活,在困境中摸索存在的價值。
四、追尋生命的美學價值
存在的意義就是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這也是生命之所以為生命的價值。雖然小說的最后,沙宗琪推拿中心關門了,眾人作鳥獸散,但誰也不能否定沙復明付出的努力。為了實現開店、自己掌握人生的理想,沙復明挨過多少頸椎和胃的痛苦,指尖按摩了多少個人的肌肉,忍受住多少個寒夜,承受過多少次愛情的幻滅,以及無窮無盡的委屈??缮硰兔骶褪菆猿肿×耍谧非笊拿篮茫麩o比渴望幸福的生活。
生活給盲人帶了了巨大的不幸,但精神的強者從來不會對命運搖尾乞憐。沙復明從始至終都沒放下他的驕傲。所以,他沒有娶一個盲人敷衍了事,而是要求高質量的生活,寧缺毋濫。后來,他遇到了都紅,一個天然大美女,雖然他眼睛看不見,但他從別人的描述中了解了都紅的美,于是他便追求都紅。從某種角度講,盲人都看不見,美女丑女應該都一樣才對,但沙復明不一樣,他就是追尋生命美好的事物,甚至為了弄清什么是美而陷入了哲學思考。
他不滿足于書本對于美的定義:美是崇高,美是陰柔,美是和諧……而是親自找來都紅,撫摸過她的臉去驗證,哪怕有些失禮,也不能阻止他對美好生命的追尋。沙復明就是要像正常人一樣,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幸福,實現自己美好的生活。雖然都紅最終也沒有嫁給他,但沙復明這種苦苦追尋生命之美的精神令人動容。如果一開始他選擇了放棄,平庸當個店員,娶個盲人老婆,不那么拼命,興許他現在過的就是王大夫的幸福生活,可他就是不知足,為了實現存在的價值苦苦追尋。
五、結語
從沙復明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善良、堅韌、積極、對人生充滿希望,最重要的是他敢于反抗自己的命運,敢于追求美好的未來。雖然在小說的最后他住進了醫院,但他向世界所展示的,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形象。如果沒有經歷地獄般的絕望,又怎么能明白生命的可貴與美好。盡管他的理想并不偉大,但卻不平庸地活著。從某些方面講,沙復明一直在自我突破,一直都在尋求生命的意義。畢飛宇的這部《推拿》,不僅是盲人按摩師的一面鏡子,更是一曲譜寫生命的贊歌。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反抗所謂的命運,并有尊嚴地活著,追求生命的美與價值。
參考文獻:
[1]畢飛宇.推拿[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2]史鐵生.我與地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3]賀紹俊.盲人形象的正常性及其意義——讀畢飛宇的《推拿》[J].文藝爭鳴,2008(12).
[4]趙琳.黑暗之光——電影《推拿》人物形象塑造分析[J].戲劇之家,2016(9).
[5]鄭璇.畢飛宇小說《推拿》的精神訴求[J].語文建設,2014(9).
[6]鄭雅勻.萬籟俱寂——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畢飛宇小說《推拿》一種解讀[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