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寧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國有企業作為支撐我國主要國民經濟和推動黨執政的基礎,也迎來了必然經歷的深化改革。為了應對改革的新要求,國有企業要對現存的各種矛盾和沖突進行解決。同時,作為關鍵的群眾團體組織,國有企業工會也應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履行自身的職能,通過各種有效措施的實施來落實各項工作,增強自身的活力和團結力,為企業的升級和轉型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常態;國有企業;工會活力;凝聚力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正處于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也進入新常態,在一定程度上給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工會組織是國有企業黨政與職工群眾二者關系之間的紐帶橋梁,工會的各項工作要求也都是黨下達的各項工作要求的延伸,因此國有企業工會的工作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國有企業相關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工會的活力,不僅直接影響著工會的凝聚力和公信力,而且代表著國企企業形象和影響力,由此可見我國國有企業目前應該“兩手抓”——培養企業工會的凝聚力和塑造工會組織中的活力。
二、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工會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一)組織力量薄弱無法支撐多重工作的展開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視企業工會組織建設發展的現象,主要表現于:一是在企業內部體系的構建中對工會的職能分配含糊不清;二是對工會能夠發揮的作用不是很認可,有些工作人員認為企業工會更多是對企業發展的損耗,無法正確認識企業工會對于國企發展的意義。因此,部分國企都出現了不按照相關規定和法律的要求開始對企業工會規模進行縮減,產生了許多黨政干部不僅需要處理本職工作還同時擔任企業工會人員的現象,而處于基礎的工會人員的職能體現力更是微弱,大部分基層人員在處理日常的工作中便是應接不暇。我國部分煤炭國企也不可避免地面臨這一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煤炭國有企業面臨著諸多改革問題,不僅要解決職工收入均衡的問題,同時還要對下崗裁員進行處理。而我國部分煤炭國企內部薄弱的工會組織能力無法有效解決涉及社會保障和維護職工利益等需求,無法發揮工會組織的真正作用。
(二)無法及時維護多方利益的需求
我國國有企業隨著近幾年的變革,企業管理對于不同職工的薪資福利有著很大的差距。國有企業職工部分是由勞務工和臨時工等群體組成的,這部分職工主要是靠輸出勞動力獲取報酬,因此待遇和保障都很低;而中層管理主要依靠輸出相關技術和管理能力得到薪酬,這些人員的工資和待遇較一線的工作者能夠提升一些;而企業的高級管理層作為企業管理的頂端,福利待遇一般而言比中低層職工要好,部分企業高層不僅能夠享受年薪的待遇同時還參與了企業的持股。由此可見,企業中不同的人員根據其崗位的特性享有不同的權利,而企業工會被要求對各方的利益都要進行維護,在我國煤炭國企中針對多元化的職工結構的情況應盡可能地滿足保障各方人員利益的要求。
(三)陳舊的工作處理方式無法解決新出現的復雜問題
傳統的國有企業工會極少受到重視,由于大多國企工會的職工基本上是由黨政干部兼任,因此工會的工作模式或多或少仿照黨政管理模式;同時,因為工會組織結構的特點也無法對企業職工的根本利益進行研究。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傳統國有企業工會的工作處理方式對于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新技術和新模式來解決問題根本無法適用。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工會很難在80后和90后形成良好的凝聚力,更是調動不起積極的工作氣氛,對于企業效益的增加也是起到了消極的作用。
三、增強國有企業工會活力是企業改革轉型的基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正處于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也進入新常態,在一定程度上給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面對新形勢與新任務,國有企業工會組織應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傳統工作思路,調動和激活起廣大職工群眾干事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
工會組織作為企業內部職工群眾自發組織成立的團體,即是國有企業黨政與職工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紐帶,也是代表職工群眾根本利益的家。由此可見,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肩負著維護廣大職工群眾根本利益和推動企業發展的雙重責任。
當前,國有企業工會組織面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的轉型升級與和諧文明的創建等工作任務。只有加強并開展好工會工作,建立一支作為硬、理論修養高、專業技能強的工會干部隊伍才能不辱使命,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轉型新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在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企業內部廣大職工凝心聚力,不斷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轉型步伐,保障國有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四、增強國有企業工會活力的措施
(一)維權責任化深入
根據以往的國企企業工會存在的問題,首先應進行的便是工會領導隊伍的革新,這也是考驗企業工會維權職能的核心。只有能夠從職工利益出發、及時獲取職工意愿的領導隊伍才能把握住工會整體的命運。對于工會干部的產生方式要進行革新,禁止參與企業管理崗位的人擔任工會干部,以免以公謀私和侵犯職工權益的事情發生。同時,要建立工會職工自主選舉干部的產生模式,選出真正能夠代表職工意愿和有服務精神的新干部。此外,新干部必須具備充足的維權意識,并掌握具體全面的維權方式。
(二)增強企業工會的集體談判能力
集體談判對于勞資關系的處理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其不僅能夠提升薪酬待遇的公平程度,而且能從一定意義上保證勞務關系的穩定性和職工工作的積極性。
(三)完善民主參與的渠道
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存在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因此保證此項制度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應有效利用職代會中改選換屆的機遇,改善各級工會的委員會結構,以建設出全新的具有群眾代表性、廣泛性的隊伍,進而保障職工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決權。
五、結語
在新時代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體系下,工會組織的意義至關重要。工會組織代表著廣大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權利,因此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要求。而這個要求需要國有企業多方的努力和實踐才能夠實現。不僅需要領導層不懈的努力,而且對職工自身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對于工作的積極性。國有企業需要不斷的調整工作目標和福利待遇,保障職工各項利益能夠得到滿足,提高工會的職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尚長泉.新常態下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若干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7(2).
[2]呂建軍.新常態下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若干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17(11).
[3]張光磊.新常態下國企工會工作發展思路新思考[J].中國市場,2016(30).
[4]張德寧.新常態下如何增強國有企業工會工作活力[J].當代電力文化,2018(5).
[5]劉志勇.新常態下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的若干思考新常態下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的若干思考[J].工會信息,2015(15).
[6]林靜銀.新常態下加強農科專業學風建設的若干思考[J].青年時代,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