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淼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都呼吁,我國企業管理模式應從以往套用西方企業管理理念、模式、方法中轉變過來,立足于國情,構建企業管理長效機制。對此,本文著重分析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形成根源,論述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構成,提出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內化機理。
關鍵詞: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形成根源;內化機理
一、引言
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借助時代發展的浪潮成功得以存活,與此同時,無數企業發展的失敗經驗與教訓為企業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因此,研究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形成根源與內化機理十分重要,不僅是我國企業管理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需要。
二、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形成根源
(一)思維方式
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思維都是其管理情境創設的主要元素。從思維層面來分析,我國企業管理情境創設主要是受到國人一貫的思維方式所致。相比較西方個體思維形式,國人思維更強調整體思維模式。追溯到我國古代時期,雖然曾有百家爭鳴,人們對各種思想爭論不休,但從根本上出發,這些思想的根源都立足于大局觀念上,重視整體為重,以此開展的論證形式。而這種思想對我國歷代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觀念影響人的思維,因此在企業管理模式以及發展中,整體觀念一直影響著國內企業管理模式,也是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形成的根源之一。
(二)基本國情
毛主席曾提出,認清中國社會性質,就是認清中國國情,也是一切革命的先驅導向。我國在發展歷程中,一直受到這一思想觀念的影響,所開展的一切活動都圍繞國情開展。而我國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根據我國基本國情,促進企業自身管理、經營模式的發展。從社會發展視角來看,只有立足于我國國情發展需要,才能夠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使企業發展與我國社會發展形式相融合。因此,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形成根源之一是國情,而企業的在發展中的改變、創新也需要圍繞國情進行,以此突顯我國企業發展的特色性。
三、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構成
(一)制度情境表現
制度對企業管理工作開展具有一定的引領效度,是企業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企業管理制度由于受到整體思維的影響,制度情境創設的形成主要突顯以下兩方面特征。
一是以我國法律法規為導向,運用自上而下的立法過程,促進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法律是一個國家治理的有效路徑,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滿足人們發展需要,我國法律的構建是以自上而下的立法形式進行的,與西方構建自下而上的法律法規構建相反。我國法律法規的構建,是黨中央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總體思路以及目標,站在前瞻性視角上,明確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然后由相關的政府部門促進法律法規的實施,推進法律法規的有效性。而我國企業在管理制度的構建上,就是根據法律法規自上而下的構建模式,推進企業管理制度的構建,彰顯管理制度構建的整體性、系統性原則。
二是以法律法規為導向構建企業管理制度,突顯企業發展模式與政策方針的關聯,彰顯我國法律的權威性。從社會結構層面來看,政府與企業是國家體系中的兩大獨立機構,兩者在社會發展歷程是具有相互促進、相互協同的作用。即政府機構對企業發展模式具有引領、管理、制約、促進效度,通過政策方針的引領,為企業發展提供戰略方針,使企業以法律法規作為規范自身行為的保障,推進自身企業的有效方法。與此同時,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對政府管理工作的實施具有有效性。企業作為政策方針踐行的主體者,在政府工作中,響應國家政策方針,促進自身管理、營銷模式的創新,有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有效性。由此可見,政府機構與企業機構工作開展密切相關。而在此背景下,企業制度的構建,與政府的政策方針落實也存在相關性。
(二)市場情境
我國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形成根源,與市場情境具有密切相關性。企業的發展依賴于市場發展模式,需要根據市場情境的變化對自身管理、經營模式進行轉變,以此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促進自身經濟利益的增收。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模式的形成,在市場情境中的影響效度,突顯以下幾方面特性。
一是市場效應的覆蓋性。從國家戰略方針出發,我國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為了增強國家整體性工作模式,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升級與轉型,并不是滿足市場競爭需要。對此,準許市場與機構的共存發展模式,促進市場制度效益覆蓋的需要。具體而言,在市場發展歷程中,我國出臺相關的制度管理模式,規范市場發展模式,促進市場穩定性發展。與此同時,市場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在此基礎中,推進制度的構建,做好調整安排,推進市場與機構的協調發展模式。而企業管理作為市場發展的戰斗力,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構建相關的管理制度,確保企業在市場情境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是市場制度缺乏執行度。市場制度的構建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平穩性、持久性。受到市場發展的影響效度,為國內企業發展模式帶來一定的競爭力,在此背景下,生成競爭“不擇手段”的管理、經營模式,影響到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在市場制度管控下,大都是以大局為導向,先考慮企業競爭體在市場發展中的關系,其次考慮制度的治理。這種市場情境模式的發展,對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效度,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三)社會情境
在國內企業管理情境構造中,社會情境占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會情境包含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以是官本位思想嚴重。在我國企業管理中,官本位思想較為嚴重,這不僅體現在企業內部管理模式上,而彰顯企業整體發展風氣,對企業未來發展具有決定性效度。從古到今,我國思維方式一直信奉大局觀念,這一觀念的發展與延續,對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形成深遠的影響。一些用人單位遵循大局思維觀念,在選取人才中大都會考慮不周,忽視細節方面問題,影響到管理制度實施的有效性。與此同時,官本位思想也會是企業在工作歷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企業項目發展、投資等形式,使企業在發展中資金折損,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集體主義思想貫穿于企業管理模式中。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人情社會。而人情社會對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影響深遠,講解人情管理模式,重視人的關懷的感受,對員工自我發展、工作發展具有積極效度。但如果在管理工作中一味的講解人情,不注重管理,會使企業發展與市場發展脫離,企業走可持續發展路徑。
四、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內化機理
(一)傳統化向網絡化轉變
從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發展形式來看,企業發展向傳統化轉向網絡化,這是受到市場情境的影響,促進我國企業內在機理的變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形式,代替了傳統管理模式,包含生產、辦公等工作模式,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此同時,對部分企業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管理工作模式不能夠滿足時代的發展需要,企業管理模式需要告別紙質管理模式,更多是借助先進的理念、技術開展管理模式,實現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科學化、合理化。數據信息的合理化分析,增強企業管理制度的實施與落實,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信息支撐,進而促進企業走可持續發展路徑。由此可見,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向網絡化發展已經成為企業內在機理的新內容。
(二)小群體向大集體轉變
市場情境、制度情境作為國內企業管理情境創設的內在機理基礎,在市場經濟發展、制度完善過程中,國內企業管理模式告別小群體發展模式向大集體方向轉變。小群體是企業發展中的小組織形式,同樣具有集體主義效度,在戰略合作中具有千絲萬縷的相連性。企業向大集體方向發展具有新的發展高度,改變以往小群體發展形式,有助于推進企業管理模式的升級與轉型。大集體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凝聚性,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站在發展的視角,審視自身發展模式,并且以自身發展模式促進其他企業的發展,進而實現共同進步模式。例如:電子商務企業與物流企業、營銷企業的合作,構建一個大集體發展模式,使多方協調工作,推進共同愿望的實現。這種大集體管理模式的發展,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為其發展模式提供契機。借助互聯網技術,推進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促進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提升管理工作模式,進而促進我國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時代發展的今天,企業管理向信息化發展方向轉變,是企業管理模式與時俱進的體現,也是企業管理工作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國企業管理在發展歷程中,應知曉自身管理情境創設的構成,明晰管理情境創設內在機理,站在創新發展視角上,根據我國國情需要,促進企業管理模式向信息化、大集體方向發展,進而提升我國企業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游博,游翔.企業管理創新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23):88-90.
[2]趙剛.從企業管理主題變遷透析戰略管理理論的新發展[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