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平 張青英
摘 要:蘇區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革命初期執政思想的智慧結晶,對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初心”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蘇區精神與黨對大學生黨員的要求一脈相承、與當代大學生黨員的使命高度統一、與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發展同頻共振。我們要用蘇區“堅定信念、一心為民”的政治本色鑄造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共產信仰”之基;用“求真務實、爭創一流”的進取理念凝練當代大學生黨員的“開拓創新”之魂;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樹立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奉獻社會”之行;用“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自律意識強化當代大學生黨員的“人民公仆”之象。
關鍵詞:蘇區精神;大學生黨員;“初心”教育
一、蘇區精神和“初心”教育
繼井岡山斗爭之后,由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從井岡山轉戰閩贛湘革命根據地,于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開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局部執政的偉大嘗試,在領導蘇區軍民共同創建、保衛和發展蘇區的偉大革命實踐中,蘇區精神孕育而生[1]。
1991年,劉亭江在《蘇區精神的主要內容及其表現形式》一文中首次使用“蘇區精神”這一概念。2011年,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座談會上首次明確使用了“蘇區精神”這一概念,并以28個字——“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2],對“蘇區精神”的內涵做了全面、簡練的概要。從此,蘇區精神與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成為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營養劑”和“精神豐碑”。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我去了江西于都,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目的是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蘇區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3]。蘇區精神孕育了“初心”,并逐漸成為我們的使命。
當代大學生黨員是在新時代社會、經濟、政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時代青年,他們思想活躍、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他們沒有經歷如老一輩革命先驅一般血與火的洗禮,但歷史不能忘,初心不能改。時代賦予了他們新的使命和責任就更需要他們秉承革命“初心”、黨員“初心”,砥礪前行。
二、蘇區精神對大學生黨員“初心”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蘇區精神與黨對大學生黨員的要求一脈相承
在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發展學生黨員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著重看發展對象是否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自覺維護黨的綱領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這與蘇區的“堅定信念”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不管是在革命戰爭年代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共產黨必將將革命取得勝利,還是在和平年代堅信“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是對信念的堅定、對黨的信仰。
(二)蘇區精神與當代大學生黨員的使命高度統一
習總書記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民族就有希望。當代青年具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自強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獻的思想境界”,當代大學生黨員作為青年的杰出代表和社會的精英力量,他們更是“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們的使命和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正與“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高度統一。
(三)蘇區精神與當代大學生黨員發展同頻共振
習總書記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目前不少學生黨員知識學習能力強、科學素養高,但政治意識弱,黨性修養低。在黨員的教育培訓中要以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為重點。這恰與“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的蘇區精神同頻共振。
三、汲取蘇區精神,永葆“初心”本色
(一)用蘇區“堅定信念、一心為民”的政治本色鑄造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共產信仰”之基
蘇區“堅定信念、一心為民”的政治本色真正體現出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初心。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擁有共產黨人的如此堅定的信仰,沒有任何一個政黨代表了如此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形勢如此嚴峻,白色恐怖彌漫的年代,是什么力量鼓舞、支持、堅信共產黨人不畏犧牲、相信革命終將勝利的信念?是什么讓他們拋卻榮華富貴、踏上尋求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道路?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要充分吸收好、運用好蘇區“堅定信念、一心為民”的精神,鑄牢當代大學生黨員的“信仰之基”。要充分開展系統的“歷史敘事”教育,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用一個個鮮活的、真實的“紅色故事”,體悟革命前輩的那些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要充分汲取蘇區“紅色家書”的精神營養,在那一封封家書中堅定自己的信仰,讓“初心”更紅。
(二)用蘇區“求真務實、爭創一流”的進取理念凝練當代大學生黨員的“開拓創新”之魂
蘇區“求真務實、爭創一流”的進取理念真正體現出共產黨人的求實態度和拼搏精神。1934年1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稱贊“興國的同志們創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并號召“要造成幾千個長岡鄉,幾十個興國縣”,成為“我們的鞏固的陣地”。他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是這樣才有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等著名文章。
當代大學生黨員要將蘇區精神融于實踐、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教育和實踐相結合。不唯書本,不惟權威,要勇于實踐和調查,向群眾學習,向身邊的榜樣和優秀學習;積極參加國家“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選聘計劃。要組織學生黨員到原中央蘇區所在地的革命遺址參觀學習,到社會大熔爐中去社會實踐,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對于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具有重要意義,讓“初心”更專。
(三)用蘇區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樹立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奉獻社會”之行
蘇區“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兢兢業業,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這種“樸素精神”恰恰是現在部分黨員和干部“奢靡之風”的“照妖鏡”。當代大學生黨員要弘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勤儉節約,杜絕鋪張浪費、驕奢淫逸;在工作中不斤斤計較,切實做到“講奉獻、有作為”。學生黨員要積極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邊疆和艱苦的地方去,要不畏艱辛,敢于和困難作斗爭,積極奉獻社會,讓“初心”更實。
(四)用蘇區的“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自律意識強化當代大學生黨員的“人民公仆”之象
蘇區“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自律意識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甘于清貧,一身正氣的“人民公仆”之象。目前不少學生干部或者學生黨員以“部長”“黨員”自居,“官癮重”“架子大”“口氣沖”,儼然一副封建官僚作風。“初心”教育要讓學生黨員積極為同學服務,為同學著想,要有大局意識,關鍵時刻沖得上、靠得住。杜絕“黨員”的“特權、官癮”,強化“黨員”的“人民公仆”之象,讓“初心”更亮!
參考文獻:
[1]邱小云,賀新春.蘇區精神與新時期反腐倡廉建設[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 2013,34(1):25-28.
[2]習近平.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座談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1-11-05.
[3]習近平.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OL].(2019-05-31)[2019-11-08].http://www.12371.cn/2019/06/30/ARTI15618871124288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