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波
摘 要:社區職業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將社區學院定位于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應該建立以電子系統和信息培訓網站為主要內容,以勞動力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就業信息指導為一體的“一站式”培訓模式,在各級企業、職業教育部門和勞動力之間形成“價值鏈”,建立起以社會市場的主要需求為導向,擁有監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培訓系統。
關鍵詞:社區職業教育;一站式服務;培訓模式
一、引言
社區職業教育主要在社區中進行開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滿足居民的各種學習需求,為社區中各種年齡、職業的人民提供有關的服務,其中主要包含了就業、就業培訓、專業培訓、咨詢、遠程教育、科普活動、各種短期培訓班和講座等。而開展社區教育的主體就是社區學院。
二、社區職業教育的主要功能
(一)職業技能培訓
在社區學院持續開發和創新課程與教學計劃,往往會提供幾十們課程,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課程獲得準職業資格的學分。
(二)轉學教育
轉學教育主要表示在經過職業教育以后,沒有能力和機會進入大學的一部分學生,并且具有繼續學習潛力和愿望的學生,能夠為其在相對應的高級學校機構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基礎性教育
利用基礎教育的培訓,使得學員能夠自主使用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形成正確的道德和價值觀念,不斷培養學員的表達及閱讀能力,并促進學員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識別價值的技能得到不斷的提升。此外,學員還應該認識文化傳統和環境的作用,適當的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改變,確保自身的健康發展,促進家庭和社區能夠得到良好發展,培養理解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組織家庭生活和參與創造性活動。在基礎教育課程中往往包含了自然、社會科學、心理學、人文、衛生、藝術、家政等等各種定向的課程。
當前,面對職業教育中社會勞動力的轉型,文化素養較低的體力勞動者占據了絕大部分。針對中國目前勞動力專業的培養情況,將市場的實際需求作為導向,創建基于需求的“一站式服務”培訓模式。
三、社區職業教育“一站式服務”培養模式的建立
(一)統一國內外職業教育的培訓模式
在我國國內和國外的職業教育中,主要的培訓模式可以劃分為如下6種。一是遠程職業培訓。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的使用來進行遠程職業培訓,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并且不會受到師資、場地等各種條件的約束,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形成規模辦學效益,是國際教育與職業培訓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改革方向。二是企業在職培訓。面對員工培訓模式的不斷更新,各個行業和社會企業將強化職員培訓充當成提升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主要方式,不斷進行推廣和宣傳,以良好的符合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提升產品質量、強化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需求。三是社會就業培訓。對失業和移徙工人的培訓旨在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和就業穩定性,其中主要包含了職業指導、技能與社區創業培訓。四是社區創業培訓。主要培養的目標是符合規定條件的失業人員和其他創造就業實體的人員。它是最近幾年來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培訓模式。其主要包含了如下模塊:創業培訓項目開發和開業指導、場地安排、融資、減免稅費、跟蹤等服務。五是“雙元制”職業培訓。這種培訓方式通常是在企業中開展3-4天的實踐訓練,然后在學校中開展1-2天有關理論知識的培訓。除了這種極為分散的培訓模式以外,還有一種“集中”的培訓模式,就是能夠結合實際狀況具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在集中的時間進行培訓。六是企業學徒培訓,又稱“教學工廠”,但并不是在學校和教育之外創建附屬、實習工廠,或指定工廠。為學校指定實習工廠,但教學與工廠進行有效的結合,學校按照工廠模式,工廠按照學校模式。本文在分析這些培訓模式的優缺點和社區教育的實際需求的基礎上,試圖構建基于需求的“一站式服務”培訓模式。在這種培訓模式中,采用了最低的培訓成本和多方承擔的規則,同時應該有針對性的實施各種信息技術素養教育、技能操作培訓、學歷補償、就業指導等各種教育。
(二)“一站式服務”培訓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是“按需分配”。將網站作為中介,提出企業或者用戶的工作需求,將信息定期發布,組織社區學院聯系失業人員的培訓。二是主動性。應該定時和企業進行溝通和交流,為企業進行服務。三是管理監督。盡量降低盲流,落實勞動力按秩序流動,使得勞動力轉移能夠不斷朝著有序的方向進行發展。四是信用跟蹤。簽訂和執行監督合同,為簽訂合同的企業和勞動力創建專門的信用系統,對于違反和同的企業和勞動力實行信用跟蹤服務。
(三)構建“一站式服務”培訓模式
建立面向城鄉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術教育、信息技能培訓、就業、信息指導的培訓模式。
1.構建企業人力需求查詢系統
在社區學院中創建或者連接到有關公司的信用系統與人力資源數據庫,企業結合自己實際的人力資源需求,發布相應的崗位需求。社會中的勞動力能夠結合自己的情況,對企業發布的就業崗位需求進行查看,規避盲目就業。在該系統中,應該具有分類和統計的作用,能夠對各個行業需要的人力資源情況進行反映,并促進電子培訓系統具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2.建設勞動力查詢系統
整合勞動力輸出地的實際人力資源狀況,并進行相應的統計,創建具有完整性的電子系統,構建區域勞動資源數據系統。結合區域勞動力資源數據庫的信息數據,合理安排勞動力投入。
3.構建信息發布和管理系統
在構建企業人力資源系統和勞動力資源系統的基礎上,信息中心實行有關的系統比較,并開展電子配對以及數據分析,利用外部網絡信息發布平臺發布信息。
4.建設信息反饋模塊
結合企業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以及勞動力查詢系統的綜合分析來構建完善的信息反饋體系,并且有效的組織有關的職員教育培訓。此外,幫助教育機構對培訓的內容和專業進行設置,對發展的方向實行決策。
5.構建企業、勞動力信用系統
結合電子配對后,對企業和員工的簽約狀況進行跟蹤,對于違反合約的事件進行記錄,為后續人力資源工作提供參考。該系統應該將“以需定產”作為自身的建設核心,將電子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平臺,重點進行“需求發布-教育培訓-就業”等部分的數據庫構建,不斷優化社會勞動力“一站式”培訓系統,并規范系統的制度,利用職業教育培訓來促進就業的持續發展。
四、結語
建立完善社區職業教育“一站式服務”培訓模式,能夠有效促進社會企業的高效發展,并且可以積極鼓勵失業人員進行就業和再就業,激勵其他有潛力和愿望的學院創造就業實體。
參考文獻:
[1]應森林.社區職業教育“一站式服務”培訓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34).
[2]馮振敏.高校學生一站式服務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
[3]胡軍鋒.基于一站式服務模式的民機客戶培訓研究[J].中國培訓,2016(14).
[4]溫雷雷.基于比較視角的高職學生社區管理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