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成因有學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以及學生自身的因素。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等,積極轉化后進生,促進班級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成因;對策
后進生,是指一個班級中客觀存在的、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后進生的產生,源于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后進生的存在,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現有的教學條件、家庭教育因素以及學生自身的因素是息息相關的。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教師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里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指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指整個班級的共同進步。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深入分析班級后進生產生的原因,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班級的共同進步。
一、 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的成因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近70%,農村基礎教育的改革,直接影響和關系到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在當前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產生,源于以下因素:
(一) 學校基礎設施、師資建設相對薄弱
近年來,東西部教育差距,城鄉教育差距是影響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相比較城市的教育而言,農村基礎教育在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建設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從基礎設施建設來講,農村地區的很多學校只有簡易的“班班通”設備,即簡易的多媒體輔助設備。這種簡易的多媒體設備,能夠為教師教育的改革創新提供一定的技術性支持,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使用中,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在師資建設上,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留不住優秀的人才,很多年輕的教師不愿意待在農村,導致農村教師在年齡結構上呈現“老齡化”的態勢,這樣的師資結構,往往導致新的思想、方法等得不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影響農村基礎教育的改革。
(二) 家庭教育缺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家—校”聯合已經成為各地推崇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就農村地區的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缺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農村地區青壯年外出務工的較多,很多孩子均是隔代教育,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位是客觀存在的;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家長絕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對教育的認知能力偏弱,導致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教育、監督和管理作用明顯不足,最終導致農村地區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而家庭教育的缺位,也是導致學生淪為后進生的因素之一。
(三) 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習慣不好
俗話說: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學生之所以淪為后進生,自身的因素肯定是主要因素。筆者在執教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小學生之所以淪為后進生,源于以下幾個因素:首先,缺乏好的聽課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而后進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習慣不好。例如,在課堂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能專心聽講,而后進生,一般都顯得過于“好動”,很難靜下心認真聽老師講課;其次,在課余時間,后進生普遍缺乏自主預習、復習的習慣,導致在課堂中,難以跟上教師的進度。同時,很多后進生普遍“玩心重”,比較貪玩,對學習耐心不足,導致學習成績難以提升。
二、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對策
針對當前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的形成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積極轉化后進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后進生產生的學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是教師個人難以改變的,以下,筆者就從教師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學生個人自身因素入手,探索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的轉化對策。
(一) 教師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影響是較大的。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學習,轉變教學思想,提高業務水平,促進班級整體素質的提升。首先,現代化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深入分析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將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為促進班級的整體發展奠定基礎;其次,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能夠結合簡易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開展教學,結合遠程教育資源等,創新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奠定基礎。
(二) “家—校”聯合,充分發揮家長的育人職責
在后進生的轉化方面,教師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育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家長的監督和指導職能,讓家長參與到后進生學習中來,發揮家長的育人職責,積極轉化后進生。首先,教師應當借助開家長會的機會,讓家長了解教師的教育思想,轉變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態度,調動農村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其次,現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絕大多數農村家長已經擁有了智能手機,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的方式,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家長監督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通過家長的監督和管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 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針對當前部分后進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欠佳的現狀,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加強對后進生個人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聽課習慣以及課后鞏固復習習慣,學生只要能夠堅持按照“三步走”,學習的效率將會大大提升。同時,在教學指導中,教師還要加強和后進生的溝通交流,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調動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深入分析后進生產生的原因,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積極探索轉化后進生的對策,為促進后進生的轉化,促進班級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廖成美.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形成原因及其轉化建議[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3(4):117.
作者簡介:丁相龍,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池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