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偉,王衡兵,胡立平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9.35.043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治療中應用甲狀腺全切手術治療有效性。方法 該研究方便選擇25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患者入院治療時間段均是2018年1—12月,為實施隨機對照試驗,將25例患者平均劃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取甲狀腺患側腺葉全切除術與峽部切除術,觀察組應用甲狀腺全切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性。結果 觀察組88.00%的治療有效率,對照組60.00%的治療有效率,對照組手術療效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50,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65,P=0.001<0.05);觀察組術后平均下床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χ2=6.256、4.673,P=0.003、0.012;t=11.586、14.267,P=0.000、0.000 <0.05)。結論 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治療中應用甲狀腺全切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 甲狀腺全切;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2(b)-0043-03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Total Thyroidectomy for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WU Jia-wei, WANG Heng-bing, HU Li-p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New District, Minxian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21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otal thyro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25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treatment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5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tal thyroidectomy and isthmus rese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tal thyroidectomy,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88.00%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ffective, and 6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effecti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χ2=4.250,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obvio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χ2=6.865,P=0.001<0.05),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the average bedtime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χ2=6.256,4.673,P=0.003,0.012;t=11.586,14.267,P=0.000,0.000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with thyroidectomy is effective. It is worth applying.
[Key words] Total thyroidectomy; Differentiation; Thyroid cancer; Treatment effect
甲狀腺是人體中最為重要且最大的一個內分泌器官,而甲狀腺癌也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學者也調查發現,我國近10年1來,甲狀腺癌的增長率高達200%,而在所有的甲狀腺癌患者中,最為常見的病理類型是甲狀腺乳頭狀癌,其與濾泡狀癌統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1]。但值得高興的是,雖然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發生幾率較高,但惡性程度較其他甲狀腺惡性腫瘤要低。目前臨床治療甲狀腺癌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手術類型包括甲狀腺側葉次全切除術和全切除術,對此,方便選擇25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入院治療時間段均是2018年1—12月,探討了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治療中應用甲狀腺全切手術治療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25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實施隨機對照試驗,將25例患者平均劃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取甲狀腺患側腺葉全切除術與峽部切除術,觀察組應用甲狀腺全切手術治療。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性例數為19,女性例數為6,患者年齡在41~84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69.2±1.1)歲;觀察組25例患者中,男性例數為14,女性例數為11人,患者年齡在42~82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68.1±2.2)歲,此次研究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甲狀腺患側腺葉全切除術與峽部切除術,術前完善各項常規檢查,掌握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機體狀況,明確是否出現肺部或肝臟轉移,術中先將甲狀腺腺葉分離,使甲狀腺動靜脈暴露,再應用絲線對近心端進行結扎,腺葉完整切除后再一同切除峽部,將可吸收止血材料放置在殘腔內,常規放置引流管,最后對切口進行逐層縫合。
觀察組應用甲狀腺全切手術治療,術前完善各項常規檢查,掌握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機體狀況,明確是否出現肺部或肝臟轉移,手術中聯系冰凍病理檢查。協助患者保持仰臥位,將頭部向健側偏移,采取全身麻醉,于直視下對靜脈深側進行結扎,并采用止血鉗將病變血管夾住,將甲狀腺病變部位完全切除,一旦發現疑似病變組織,應盡快采取組織學檢查,依據檢查結果確定切除與否;完成切除后對創口進行縫合;手術結束后給予甲狀腺激素抑制劑行輔助治療。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全部恢復正常,術后血清甲狀腺素水平低于9 pg/mL,血鈣低于2.0 mmol/L,治療后1年內血清甲狀腺素恢復正常,所有臨床癥狀均消失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手術后及1年后的血清甲狀腺素水平與血鈣接近正常水平,各項臨床癥狀的大部分消失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無任何改善,各項臨床癥狀無任何緩解甚至惡化為無效;(顯效+有效)/總病例數=總有效率。
記錄兩組患者6個月、1年的生存率與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觀察組88.00%的治療有效率,對照組60.00%的治療有效率,對照組手術療效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50,P<0.05),見表1。
表1 ? 兩組手術療效對比[n(%)]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僅1例患者出現聲音嘶啞,并發癥發生為4.00%,對照組3例出現聲音嘶啞,1例低鈣血癥,2例患者出現暫時性單側喉返神經麻痹,1例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并發癥發生率為28.00%,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65,P=0.001<0.05)。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6個月和1年內的生存率
經治療后1年隨訪,觀察組患者6個月生存率為96.00%(24/25),1年內生存率為50.00%(5/25),對照組分別為80.00%和60.00%,觀察組患者6個月與1年內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平均下床時間為(1.48±0.35)d,平均住院時間為(5.21±1.28)d。對照組分別(3.87±0.24)d、(8.45±1.31)d,觀察組術后平均下床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χ2=6.256、4.673,P=0.003、0.012;t=11.586、14.267,P=0.000、0.000,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甲狀腺癌屬于多發惡性腫瘤,主要發生于頭頸部。在全身內分泌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的占比高達90%[2]。相關文獻報道[3]中指出,過去30年甲狀腺癌的患病率增加了300%,并且甲狀腺癌已成為當下威脅女性身體健康的第五大惡性腫瘤。而分化型甲狀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頸部超聲是診斷甲狀腺癌的主要方法,其能夠從病變回聲、形態、血供等判斷甲狀腺結節良惡性情況,而經超聲引導的細胞穿刺細胞學檢查(FNAB)是當前臨床確診甲狀腺癌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4]。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比較嚴重,病發后必須盡量采用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當前臨床上對于該多采取手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5]。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盡管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后能取得一定成效,但可能會由于術區存在粘連,使二次手術難度增加,還有可能導致殘留腺體復發或癌細胞殘留,故療效有限。相關文獻資料[6]中表示,甲狀腺全切除術通過一次性手術將病灶徹底清除,包括切除隱匿的腺體轉移,使潛在病灶的腺體和病灶完整去除,尤其適用于雙側癌灶與分化不良的甲狀腺癌中,采取此種術式能控制轉移,降低術后復發率,還能降低二次手術機率,避免發生手術相關并發癥,影響到術后康復效果。
分化型甲狀腺癌全切術可以將患者的病灶與潛在的腺體內轉移的全部切除,而其他次全切除術則可能會出腫瘤殘留的情況,增加患者治療后疾病復發的風險,降低其術后生存率[7]。而分化型甲狀腺癌全切術相較于次全切除術,甲狀腺全切除術更有利于患者在手術后接受照射治療,降低術后照射治療引起的喉頭水腫、暫時性單側喉返神經麻痹以及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多種并發癥。并且人體的甲狀腺組織正常組與其各類型甲狀腺腫瘤細胞,均可以分泌出甲狀腺組織獨有的特異性標志物-甲狀腺球蛋白,故此,在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后,可以采用血液內部甲狀腺球蛋白進行檢測的方式,判斷患者甲狀腺癌是否出現復發風險[8]。該次研究得出,觀察組88.00%的治療有效率,對照組60.00%的治療有效率,對照組手術療效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僅1例患者出現聲音嘶啞,并發癥發生為4.00%,對照組3例出現聲音嘶啞,2例低鈣血癥,2例患者出現暫時性單側喉返神經麻痹,1例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并發癥發生率為28.00%,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1年隨訪,觀察組患者6個月生存率為96.00%(2425),1年內生存率為50.00%(5/25),對照組分別為80.00%和60.00%,觀察組患者6個月與1年內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學者[9]選擇60例患者研究,對照組30例采取甲狀腺患側腺葉全切除術與峽部切除術,觀察組30例實施甲狀腺全切術,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為60.00%,該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