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列明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肝膽管結石的效果評價。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膽管結石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簡單隨機法將其分為常規組與預見組,各40例,常規組采用常規方式進行肝部分切除手術治療,預見組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率。結果 預見組的平均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術后的平均住院時間均低于常規組,且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也明顯優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治療肝膽管結石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和借鑒。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肝膽管結石;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65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1
肝內膽管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難治性膽道疾病。該疾病病變面積大,病情復雜,復發率高。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傳統的肝部分切除手術,不僅風險大,而且對患者的傷害極高,因此隨著近幾年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進步,腹腔鏡微創手術逐步發展,該手術不僅對患者的術后傷害較小,而且安全系數高,因此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為了進一步探究對肝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我院特選取收治的80例該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治療觀察,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膽管結石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簡單隨機法將其分為常規組與預見組,各40例。其中,常規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25~68歲,平均(50.39±2.05)歲;預見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3~69歲,平均(49.77±2.13)歲,通過嚴格的病情審查確診該80例患者均肝膽管結石,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進行獨立樣本檢測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組施以肝部分切除手術進行醫治。肝部分切除術:待全身麻醉顯效后,將膽總管前壁膽囊切除,并在此處取1.2 cm小切口,進行膽管切開取石術;假使膽管內的結石難以徹底除去,應將其切除,并于膽總管置入T管,手術完畢留置引流管[1]。
1.3 觀察指標
1.3.1 統計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出血量、以及術后平均住院時間。
1.3.2 比較兩種方法術后的并發癥情況:切口疼痛,膽瘺,肺部感染,胸腔積液,肝斷面積液,切口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預見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術后的平均住院時間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肝內膽管結石是臨床中常見病癥之一,它不僅病因復雜,而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也大大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為了減少手術對患者的損傷,近年來腹腔鏡微創技術已被廣泛應用。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微創外科手術已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各種臨床疾病的治療。腹腔鏡微創手術是一種創傷小、并發癥少、安全性高的治療措施。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3]。 經過本次實驗研究數據表明,預見組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常規組行肝部分切除術治療,在兩組的治療情況下,預見組的平均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都少與常規組,且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遠遠低于常規組,可見采用腹腔鏡治療,患者的術后康復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醫治肝膽管結石患者,不僅可以大大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促進意義,值得臨床推廣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袁春輝,陳嘉希.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管結石對患者結石清除率、并發癥及預后情況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33):47-49.
[2] 譚國雄,田春雷,陳榮慧.膽管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肝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6):109-11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