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君 藺淵
【內容摘要】伴隨新課程背景的不斷深化,良好的教育可以不斷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習更多實用的知識與技能。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歷史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目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其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對初中的學生來說,太大的壓力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創新? 完善
引言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是傳授學生知識的傳播者,因此,教師的能力是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在進行教學方式創新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極為強大,有效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養,使其對工作的內容、態度、方式實行各種完善,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符合初中歷史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一、造成歷史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創新的原因
1.教學理念落后
中國是注重教育的國家,有著極為悠久的文化歷史,人們對歷史的重視程度很高。不僅在學校,當學生在進入社會后,都需要掌握一些分析歷史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初中教育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目前教學理念落后的這一問題,學校和教師必須進行充分分析,找出河里的解決措施,使其能夠促進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創新。目前,歷史教師的教學意識沒有進行改變,其主要是因為沒有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大多數教師認為,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只有記住重要的知識點,在考試的時候就能獲得優秀的成績,這樣就能夠有效完成教育目標。這種想法是具有缺陷的,其對孩子的綜合素養已經能力的培養沒有進行關注,學生缺少處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2.教學理論與實踐不符
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不僅要以歷史為鏡子,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結合歷史思考和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公式。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把歷史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但實際教學情況是教師主要講解歷史理論知識,并且要求學生將歷史知識死記硬背下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應付考試,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和目前的教學目標不符合,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和自身實際生活進行緊密連接,學生將來使用歷史知識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教學方法缺少優化創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歷史教學的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歷史教學方法,適應時代的發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其教學方法仍然采用復習舊知識、講新知識、鞏固新知識這樣的原則。這種不斷循環,又極為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不斷下降。
二、優化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重要措施
1.改革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
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只有歷史教師改變了自身的教學理念,學生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學習,自覺主動對歷史知識進行研究,實現師生和諧平等,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新課改中強調,開展教學活動應該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能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能夠自動學習,將學習的主導地位交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變成學習的主人。學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其中的指導者,為學生進行服務。
新教科書簡明扼要的表示,應該將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用粗體加粗,次要材料或情景材料用小字體加粗,用規則字體加粗,形成鮮明的對比。大字的地方也應該引起關注,但是還應該留下空白或懸念,引導學生能夠深層次的進行研究,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高水平的學生可以通過不斷探索獲得更大的發展,中下水平的學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這樣能夠對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充分考慮,對學生的知識和認知水平進行區分。
2.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中倡導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推動知識的獨立建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需要教師教學方法的支持,而是應該使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師的指導能夠與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緊密聯合。首先,課程開始以前應該使用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開展自主學習;其次,教師將教學的知識劃分為若干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研究;最后,在進行小組展示的時候,對于學生遇到的難題,教師應該給予相應的講解,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導。
結論
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開展創新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健康、穩定的成長。因此,教師不僅要積極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促進自身綜合素養的發展,并且還應該調動自身的積極性,不斷創造能夠幫助學生創新學習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