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文
【內容摘要】微課是現代科技發展水平下的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把微課和數學課堂良好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彌補數學課堂上存在的不足,還能活躍學生思維。不僅如此,微課的重點性強,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在學習上也很靈活多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應用微課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微課 小學數學 課堂 應用
微課的產生和運用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教學模式。它依賴于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提升課堂的整個教學質量有很大成效,教師要結合微課的特點,充分發揮微課靈活性,指向性強,生動性的特點,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本文著重分析微課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為各同仁提供一些參考。
一、用微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數學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理解,這就使得小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不具體。如若數學教學仍舊采用傳統“說教”“灌輸”,一味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數學理論、公式原理,長此以往,會使得學生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情況甚者,對數學教學產生害怕、逃避等不良現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潛在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認為首當其沖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其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微課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具有能動會變、聲像結合等特征,能夠帶給學生視聽感官上的沖擊和享受,對激發學生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入微課視頻。借助于音頻、視頻和圖片等元素,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如在幾何圖形的認識教學中,筆者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幾何圖形制作成微課視頻,在課堂上以平面或立體方式展示給小學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學成效。
二、引入微課,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不高,邏輯思維不強,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吃力感,特別是對于一些抽象、復雜和原理和概念。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微課的優勢所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立邏輯思維體系,把抽象化為具體,由繁化簡。比如說,對于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教學,老師不應當直接向學生拋出“底×高”的面積公式,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套用公式。而是巧用微課,以長方形面積公式為切入點,運用信息技術將割補法靈活地向學生展示,形象直觀地呈現出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推導出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結合微課特點,有效的突出重難點
微課具有指向性強的特點,數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中要結合微課,突出重難疑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不會使用恰當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難點。微課教學巧妙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微課可以根據自我的學習需要,可以重復,多次播放視頻,所以學生可以在課上課下學習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復習教師上課提的重難點。比如在講解“距離”、“總路程”的名詞解釋時,傳統教學方式是老師在課堂上不停的講解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學生還是有很多不能理解,學生學習費力,學習成效停滯不前,若教師活用微課,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時就顯得輕松很多,學生接受的也很快。
四、巧用微課,拓展教學內容
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師對課本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利用微課開展教學,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自助學習能力,開脫了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使用,微課教學,把學生的所看,所見,所聞結合在一起,積極的融合起來,讓教學內容更佳豐富多彩,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和理解。使教學活動變得完整,教師的教更加高效。課堂教學通過微課的應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外教學視頻,讓學生根據個人情況不同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觀看更多相關的課程資源,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教學質量提高就得采取一種好的教學模式和好的教學方法。微課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方法,能夠貫穿整個課堂,把學生的課下和課堂時間有效的利用起來,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課堂教學時間短暫而寶貴,而教學內容多而雜,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面面俱到,向學生講解到每一個知識點是不能完成的。所以教師要巧用微課,在講解書本上的知識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完全消化、吸收、掌握當堂內容。因此,妙用微課,拓展教學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數學是一門應用很廣的學科,教師要善于應用微課,結合微課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焦平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10):119.
[2] 曹春陽.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 才智, 2015(28).
[3] 潘莉.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 2015, 25(3):46-47.
(作者單位:江西省貴溪市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