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作為我國經濟與社會建設的重要戰略,已經在高科技產業、制造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甚至出現在高校教育教學、行政管理之中。本文主要圍繞高校財務檔案的搜集、處理與管理,探討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信息管理平臺等,融入到學校內部財務數據、信息資源管理中的發展策略,以實現對高校財務內容的數字化、信息化監管。
關鍵詞:互聯網+;財務檔案;信息化管理;研究
在我國高校招生規模、專業建設不斷擴張情況下,校內的財務檔案、財務信息資源也逐漸增多,這對財務部門的信息整合與管理帶來挑戰。基于此,高校行政管理部門應革新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網絡信息管理軟件的引入與應用,加強對海量化、碎片化財務檔案信息的數字化管理,從而提高高校內部財務檔案數據管理的效率、精確度。
1 高校財務檔案信息管理具有的主要特征分析
高校財務部門在財務檔案信息搜集、數據管理過程中,需要與行政部門、教師、學生等主體形成聯系,由財務處對多種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及時將不同經費使用額度、財務資金運轉情況,上傳至網絡信息管理平臺,以便于校內教職工、學生等主體,了解自身的學費繳納、稅務申報、收入構成等具體財務情況。因此在我國高校招生規模逐漸增大的形勢下,高校財務檔案信息管理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依靠人力資源,進行海量化財務信息的整理。面對不同專業的海量化財務信息,高校仍舊采取人力審核的財務資源搜集、管理模式,進行部門財務檔案信息、教師工資信息、學生繳費信息等的分析與整理,存在著財務管理效率、財務信息處理與存儲精確度等方面的問題。
2)財務部門、其他部門之間互相獨立,缺乏財務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在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等,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情況下,高校財務檔案信息管理呈現出扁平化的特征,不同行政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關聯性。特別某些高校財務管理部門,為校內獨立的財務檔案信息核算部門,其通常不受到院系主體的制約,而是直接歸高校領導管理,這不僅會造成財務信息的搜集、傳達障礙,而且還導致財務檔案信息、業務工作執行的疏漏與脫節。
2 目前高校財務檔案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財務檔案管理意識、管理水平落后
現階段高校財務檔案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在高校領導的授意、指導下,依據相應財務信息管理制度,進行學校財政預算、教務處財務信息、學生繳費等檔案的管理。但由于多數高校領導缺乏網絡化、集約化數據管理意識,沒有聘請專業的網絡財務管理人員,構建財務檔案信息管理平臺,所以在不同財務信息的數據挖掘、核算過程中,仍舊采取人力資源核算的信息處理、存儲模式,難以對海量化賬務內容做到及時的信息收錄、分析與管理。而且人工核算的財務檔案賬務管理系統,不能對現有財務信息做到實時更新,由此導致財務核算質量、管理水平較低。
2.2 高校財務檔案信息的整合性、共享性低
隨著高校財政資金、各項經費支出的不斷增加,校內行政部門對財務檔案信息的實時性、準確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財務部門、其他行政管理部門之間,對財務數據信息的搜集、分類、分析與存儲等,未建立起統一的數據管理標準,因此教師個人檔案與工資收入信息、學生學籍與繳費等信息之間,常常存在財務數據錄入、核實不配套的問題。
2.3 高校財務檔案信息管理缺乏網絡化技術
傳統高校財務檔案信息管理模式,通常以表格數據管理為主,這一財務檔案管理模式缺乏相應的數據模型,不能對海量財務信息作出準確分類、安全管理,甚至會產生一定的財務信息泄露隱患。而且多數高校缺乏網絡化信息管理技術,在涉及到重要財務檔案信息的核算、分析與存儲時,僅僅采取財務人員手動管理的模式,無法做到不同類別財務信息的集成化、保密化處理。因此一旦校內多元化財務檔案信息的管理,出現數據錄入、信息分析等方面的錯誤,不能通過集成化數據模塊的應用,對其中存在的故障進行批量更改,這就增加了高校財政資金、財務預算經費、教師及學生財務信息管理的難度。
3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財務檔案的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3.1 構建與實施一體化的財務檔案管理制度
高校財務管理不僅僅局限于財務部門,其他行政主體也要與財務管理人員進行配合,才能有效實現學校內部財政資金、財務收支資金的統計、分析與整理,保證校內各項日常行政、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順利進展。在這一情況下,高校領導要建立統一化的財務檔案管理制度,對上下級部門、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連接,形成具有業務互通、信息共享的執行體系。首先高校不同院系部門,要將統計到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匯總并上報至財務部門。其次,由財務部門對多方面資金的周轉情況作出統計,上傳至網絡信息管理平臺,來完成對財務檔案信息統一化、準確化管理工作。
3.2 依托互聯網技術創新財務檔案管理的模式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情況下,高校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借助于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區塊鏈技術、網絡信息管理平臺等,對已經搜集的海量化財務信息進行評估分類、處理與存儲。如高校可以與社會中的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運用大數據信息采集技術,搜集局域網中不同專業存在的財務信息,并將其存儲于財務檔案數據庫中。之后由財務管理人員進行信息注冊,并登陸至財務檔案信息管理的網絡平臺,對不同類別的財務信息、財務資金運營數據進行分類,再通過大數據篩選技術,將不同行政部門的財務信息進行選擇與剔除,并存儲至區塊鏈中以便于隨時調用。因此改革創新傳統的財務檔案管理模式,采取網絡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高校財務管理,可以使財務數據的搜集、分類與整合更加簡單明了,開展財務檔案審核與管理的效率、準確度也更高。
3.3 強化財務檔案信息的合理規劃、高效管理
高校內部多種流動財務資金的檔案管理,需要利用網絡財務信息一體化系統,對現有的財務數據內容進行智能化核算、預決算,并實時更新統計后的財務檔案信息。針對不同高校財政預算、教師收支、學生補貼與繳費等財務信息,結合制定的財務檔案管理規章制度,對校園內日常存在的財務收入、報銷支出、經費管理等業務數據進行核算,生成網絡化的會計收錄表格、記賬憑證,包括不同財務預算、財務收入與報銷的記賬憑證。在財務檔案信息的合理規劃過程中,高校職工、教師、學生等主體,要配合財務人員進行多種數據信息的單據審核、報賬,從而保證整個財務經費核算與管理流程的準確無誤。
4 結語
尤其多數高校并未在財務檔案信息管理過程中,引入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不同財務部門缺乏有效的網絡互通、信息互聯,所以校內多元主體之間財務數據信息的共享性較低,難以滿足行政部門、教師、學生的財務數據需求。
參考文獻
[1]翟姣姣,季云瑞,趙炎炎.高校財務檔案信息化管理探討[J].經濟師,2016(09).
[2]莫振琳.“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財務檔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17).
[3]劉巖.“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檔案信息化管理途徑解析[J].辦公室業務,2017(17).
作者簡介
趙麗菊(1984-),女,漢族,廣西梧州市人,梧州職業學院館員,研究方向:高校檔案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