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潞潞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226361)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對于高中生而言,其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幅度很大,身心往往處在不平衡的發展狀態,其認知與行為易于受到內部與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焦慮情緒的出現非常普遍.與此同時,數學學科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對于高中生具有很大的挑戰,在數學課堂與數學考試過程中,有些學生便會出現緊張與焦慮的情緒障礙,影響到本學科乃至其他課程的正常學習,因此探討數學學習焦慮的問題極有必要.
教師首先應當致力于學生錯誤認知的改變,構建起合理性更強的認知評價.比如學生往往存在絕對化的情緒,他們強硬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何種水平,若是無法做到,便會自然產生焦慮情緒,再比如有些學生存在過度概括的思維習慣,在偶爾出現一次失敗以后,便全盤自我否定等.對于這些思維習慣,教師應當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使其認知功能得到充分調動,使其以冷靜的態度認真分析學習焦慮形成的表象,從而防止數學學習焦慮心理的進一步擴散,接下來以符合教育心理學的情緒療法,探索焦慮形成的內因,徹底調整認知激發潛能.
其次,教師需要配合學生對自我數學期望進行客觀調整.有研究結果顯示:數學成就動機給數學焦慮心理形成以很大的促進力量,亦即合理化的數學成就動機,使自我認知、實際水平、預期目標等處在統一狀態,數學焦慮情緒較低,反之則焦慮情緒較高.為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切實端正學習成就動機,使自己具有短期與長期相統一、認知與能力相一致的理想目標,避免數學學習時的不現實或者不進取期望.
第三,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更加積極的學習心態,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善用積極心理暗示,敢于剔除不良心理暗示,使樂觀精神與學習過程相始終,實事求是地應對所有的數學學習任務.
師生關系的和諧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它也可以讓高中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性格,達到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這正如古人所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因此若想使學生將焦慮情緒消弭于無形,教師首先需要注意到自身焦慮情緒的掌控,以最佳狀態來到學生面前,以此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有些教師在遇到學生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的情況時,其焦慮情緒很強,并在課堂上表現出來,此舉勢必讓學生的焦慮情緒自然生成,這是需要克服的問題.
再者,用氛圍營造增加興趣還需要注意到,知識本身并無生命意義,屬于固定的符號系統,如果只進行單純的知識傳授,那么課堂的沉悶與乏味則很容易助長焦慮心理的出現.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嘗試揭示出數學所具有的美學價值,以自己對數學的熱愛,和數學的藝術之美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用以化解處在萌芽狀態的焦慮情緒.

其次,教師可以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彰顯出因材施教的精神,從而讓學生焦慮心理得到化解.不同學生素質各有不同,教師應當注意到這一點,提出差異化的要求,即開展分層教學模式.為此,教師首先可以以調查問卷、平時觀察等方法,把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與此同時讓數學教學內容分解為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逐漸加深,對應學生的層次需要.像在學習到拋物線和標準方程有關內容時,教師即可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由平時生活經歷出發,開展由幾何畫板作圖、拋物線特征猜想等分層活動,將思維指向拋物線的定義與應用方式.首層目標是使學生了解一些拋物線在現實生活的應用例子,像投擲標槍、拋擲粉筆等的軌跡.下層目標是要求學生理解拋物線同圓錐之間具有的關聯,使大家回答在截面處于何種位置時,會出現拋物線的截痕,然后以課件演示的辦法呈現出具體過程.最后一層目標是對拋物線上的點所需要滿足的幾何特征進行推測,自主歸納得到拋物線定義與應用方式,感受拋物線所具有的藝術美感.
最后,教學時需要注意分層.同樣的,在進行作業安排時,也應當考慮到分層要求,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要求其完成教材里面的基礎性任務,而不對中檔以后的題目提出要求,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講,則要多做一些中檔及以上題目,不作難度上限要求.總的說來,作業的分層也和教學的分層一樣,是出于因材施教的目標,使情況具有差異性的學生得到各自良好的發展機會,從而在根本上減少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焦慮情緒的可能性.
高中生數學學習焦慮的積極干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其加以研究,探索其表現特點,分析其內在運行規律,在此基礎上提出諸如調整學生認知、形成良好課堂氛圍以及教學方法調整策略,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是所有高中數學教師都應當考慮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