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英文版的《情人》不好買。我當時去的那家書店叫“三味書屋”,就在北京長安街邊上。書店工作人員對我說,你把電話留下,書到了,我告訴你。
后來一天,我收到一條短信說:你的情人到了。
他也不帶個書名號,讓我心頭一陣慌亂。
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成名作《情人》,故事發生地主要是在西貢。我先看了中文版的,繼而想收集不同版本的西貢在身邊。
湄公河是在流經西貢的時候,河道才變得寬廣起來的,也就是在那個繁忙的渡口,法國少女簡乘車從所住的地方返回西貢的寄宿學校,在等待渡輪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中國富家公子。這個中國男人主動上前搭話,并用車把她送到了學校。他們在渡口相遇,相識而一見鐘情,15歲的少女把自己渡給了那個富有卻又膽怯的中國情人。
文字里的西貢,陽光熱烈,東方氣質和法式風情矛盾又統一,混血而生的氣質芬芳迷人。
被叫了幾百年的“西貢”,1975年叫作“胡志明”。越南當地人告訴我說,他們其實還是喜歡叫它“西貢”。
一個城市,兩個名字,就像獨特的當地文化和法國殖民地痕跡共存一樣。
在街巷中漫步,你發現它的多樣性。它是寧靜樸實的小城,又是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有躺椅排檔,又有沙發咖啡,身著奧黛的溫婉女子和紅唇短裙的時尚女生,并行。
作為越南第一大城市,西貢并沒有什么高大上的建筑,除了法國統治期留下的紅教堂、中央郵筒、法式宮殿式建筑的市政廳、總統府和博物館,其他標志性的建筑乏善可陳。
我想多了解西貢,就入鄉隨俗地租了輛摩托車。街頭繁多的摩托車是西貢的特色文化之一。穿行于市里街區,老城里,舊屋破房居多,就像影像里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樣子。
都說越南,越南越美。這座城市不僅美,還貢獻了接近全國四分之一的GDP,是越南改革開放的一面鏡子。也有著中國似曾相識的前塵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