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卿
【摘要】 自律監管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的一種重要形式,但其存在諸多局限性,主要表現在行業協會監管獨立性不高、行業協會監管力度有欠缺、行業協會監管處罰方式有局限等。這些局限性的形成有行業協會發展所處的環境、注會行業內外對自律監管的認知度、行業相關人員的素質等方面的原因,給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帶來一定不利影響。為此,我們需要采取優化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的環境、加強行業協會的獨立性、增大行業協會的監管力度、改善行業協會監管處罰方式等措施。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局限性;獨立性
【中圖分類號】F233
一、引言
對注冊會計師行業如何監管至今仍是業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方學者借助經濟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管制展開討論。尤其美國安然事件過后,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問題引起美國及全世界各界的關注。從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看,各國的注冊會計師監管模式有利有弊,某一特定模式可能只適應于一段時間,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
我國學者也進行了很多研究。謝德仁(2002)認為對于各種注會行業管制模式,選擇標準并不在于哪種模式優點最多或缺點最少,而在于是否與本國國情結合起來,運行起來效率高、成本低、質量優,能夠最大程度保護公眾利益,促進注會行業的健康發展。陳毓圭(2003)認為在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應發展和完善以會員為中心的完整的行業自律管理和服務體制。王善平等(2006)提出針對國內對舞弊會計師事務所的懲罰力度不夠情況,監管機構應加大處罰力度并完善相關機構建設。陳杰(2008)認為我國應借鑒安然事件后的美國注會行業監管經驗,建立以法律為依據、政府為主導、行業自律為輔助的監管模式,并提出獨立性監管是我國未來行業監管模式的選擇。楊艷(2011)認為現階段我國注會行業行政監管所處社會信用環境不優、存在多頭監管、處罰力度不足等問題。劉勝良(2017)認為在市場經濟不是很發達,執業人員素質整體不高情況下,政府監管導向是一種較好的控制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應逐漸淡化政府干預,轉化為行業自律控制為主。從國內學者研究成果看,目前我國處于市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各項制度還不是很完善,特別是注冊會計師行業重新起步時間不長,市場不規范,靠市場力量還不能完全做到有效自律,需要政府的引導。但隨著市場不斷發展,行政監管出現的各種問題開始顯現,多頭監管、處罰力度不夠、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都對監管的順利實施產生影響,能否促進注會行業持續平穩發展,保護社會大眾的利益值得深思。
社會經濟活動出現如此多的問題,作為監督社會經濟活動的微觀個體注冊會計師應該進行反思,行業的監管也應該隨著問題的產生和行業的發展而發展。從宏觀角度看,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運行鏈條的一個環節,不僅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鑒證者,也是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維護者。從微觀角度看,注冊會計師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及時發現經濟管理問題的重要參謀,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研究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局限性問題,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和彌補,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監管模式、重新贏得社會信任和行業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健康平穩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局限性表現及形成
進入21世紀后,我國連續發生重大會計舞弊事件,對注冊會計師的信譽產生巨大影響,同時對注冊會計師的公信力也提出挑戰。其中還涉及到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出具虛假或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問題,社會各界思考著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的局限性的表現及其形成。
(一)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局限性的表現
1.行業協會監管缺乏應有的獨立性
根據《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注冊會計師協會是由注冊會計師組成的社會團體并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那么協會既然是由注冊會計師組成的團體,理應由注冊會計師自己管理行業內事務,并進行行業自律,但目前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是一個半官方組織,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自律組織,很多方面協會不得不聽財政部門的意見,而忽視本應服從理事會的意見,所以實質上失去其職業社會團體的特性,各級財政部門也往往將注冊會計師協會看作是下屬的一個事業單位。
2.行業協會監管缺乏應有的力度
既然要進行監管,那么就意味著在一定制度下由監管人對被監管人的行動作為規性進行監督管理,監管人的監管力度對監管的有效實施有著重大的影響。監管力度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而人員的數量和素質是其中兩個重要因素。由于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恢復重建只有30多年,注冊會計師人才的儲備也是有限的,人員的素質也不是很高,所以注冊會計師協會對注會行業的監管力度一直存在著很大問題。注冊會計師協會固定的工作人員占比較小,導致由于人員數量不足而缺乏一支監管有力的隊伍。此類情況同樣存在于各地方注協,全國加起來的監管人數過少,對于行業規范的貫徹實施起到了巨大的制約作用。很多情況下都是注協從事務所中抽調檢查人員進行協助,但人員的公正性和之后每年參加檢查的持續性都會存在問題,對協會監管力度水平的提高不能起到明顯作用。另一方面,我國還沒有對監管人員是否應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等相關資格、年齡結構、或是否在事務所工作過等進行規定,這就直接造成了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檢查經驗不足,不能及時準確地從檢查中獲得結論,最終影響檢查的效果。所以協會的監管人員不足,人員素質不高使得協會對行業的監管力度達不到理想水平,造成有心無力的局面,協會難以通過其有力監管起到行業自律的作用。
3.行業協會監管處罰方式不全
按照法律規定,注冊會計師協會隸屬于財政部門,行政管理權力也屬于財政部門,對違規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處罰也要通過財政部門進行,行業內部很多本應該以自律性懲戒方式處罰的行為被實施了行政處罰。所以,協會通過行政處罰無法對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導致行業監管的措施實施效率低下,并且處罰后效果不佳。而近幾年對違規操作的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處罰情況來看,處罰力度不大,大部分是警告和罰款,很少有被吊銷執業資格,所以他們的處罰力度相對于他們舞弊所造成的損失嚴重不對稱,起不到威懾作用,很多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并沒有感受到違反《注冊會計師法》會有很嚴重的后果及嚴厲的法律處罰。而被公布處罰決定的問題注冊會計師或事務所都是前幾年度被發現的問題方,如此處罰的效率不能對其他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起到警示作用,甚至催生他們的僥幸心理。沒有重視制度建設和防范措施的思考,只是依靠行政處罰措施,輕視事前的主動防范,不能從根源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
(四)改善行業協會監管處罰方式
政府在對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進行監督檢查上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造成更廣泛問題的產生。而注冊會計師協會走在行業的前沿,了解整個市場,在發現注冊會計師市場問題和解決其問題的能力要靈活迅速得多。因此為了提高注冊會計師市場的監管效率,應該對政府的監管權力加以制衡,加強其宏觀調控的職能,明確其執法的權限,減少其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由行政監督變為直接監管。對于屬于行業自律范圍內的一般違規問題,由注協進行行業懲戒,對重大涉及違法行為,由政府部門進行監督處罰,有效整合監管力量。注冊會計師協會應加強其在注冊會計師市場中監管主體地位,嚴格審視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及時發現問題,進行介入查處,提高監管審查效率。在對問題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處罰上,應該避免行政處罰,利用行業內的自律性懲戒方式準確快捷地進行處理。加大對違規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處罰力度,不能令其認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將來只會承擔很小的法律或民事責任。應該制定相應的業內處罰機制,使違規成本大大增加,加大行業監管的威懾力。總之,注冊會計師協會應重視制度建設和防范措施,減少行政處罰措施,加大處罰力度,重視事前的主動防范,從根源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
主要參考文獻:
[1]樊千.淺析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8(2):81-82.
[2]雷芳妮.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管理之我見[J].財會月刊,2006(7):50-52.
[3]劉濤.我國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研究[J].財會通訊,2011(2):47-49.
[4]Jackson M.Day.Speech by SEC Staff: Changing the future AICPA SEC Current Issues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http://www.sec.gov/news/speech/ spch121202jmd.htm,2002-12-12.
[5]封桂芹.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現狀及對策之我見[J].中國總會計師,2009(2):68-69.
[6]廖志華等.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行政監管的其實與思考——以蘇滬兩省市為例[J].財政2013(2):37-40.
[7]劉菲.淺議會計師事務所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