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娣 李會君
海洋生態意識是指人類應遵循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客觀規律,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海洋生態系統的紊亂,將帶給人類無可想象的災難。周星馳的《美人魚》雖然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喜劇電影,但主題直指現實中海洋所面臨的生態危機。影片講述了生活在海洋中的美人魚珊珊被海洋家族派出去刺殺房產商富豪劉軒并與之相戀的故事,雖富有人魚相戀的浪漫色彩,但更多的是引發人類進行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的反思。因此,“與其說這是一部人盡皆知的融合浪漫與驚險的童話愛情故事,還不如說是一部關注人和自然關系的‘生態電影’。”①
在工業文明日益發達的今天,凈化能力相對較強的海洋生態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原油泄漏事件,核電站泄露核輻射污染海洋,填海造田蓋樓。人類對海洋及海洋動物造成極大破壞,海洋污染程度已經達到空前的程度,海洋生態系統正遭受破壞,人類的自我救贖迫在眉睫。從選題上來說,《美人魚》巧妙地選取了海洋生態方面的題材,通過講述房產商劉軒與美人魚珊珊相戀的故事,將工業文明下海洋生態系統所面臨的危機與人類缺乏生態意識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確立了“提高海洋生態意識,保護環境”的主題思想。而美人魚的童話故事更多是一種隱喻,引發人類正確地認識自我與自然。
影片的開頭就把人類對海洋造成的嚴重傷害展現出來:向海洋內傾倒污染物,過度捕殺海洋生物,電影中博物館部分也在暗示著如果人類再不反省自身的行為,作出平衡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舉措,那么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海洋生物終將被工業文明所毀滅,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在影片里,不管是人魚歷史里明朝鄭先生的愛情故事,還是劉軒與珊珊的相戀,其實是傳達人類文明與海洋文明應和諧統一。影片以劉軒拼死將美人魚珊珊送回海里,并且兩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為結局,實際上暗示生態危機的化解以及人類自我救贖成功的美好愿望。
與2015年上映的同題材影片《海洋深處》相比,《美人魚》故事情節簡單,語言直白,受眾群體易于接受。首先兩部影片都講述了人類傷害大自然并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故事,但是《美人魚》帶有人魚相戀的浪漫童話色彩,夾雜著周氏無厘頭的喜劇元素,吸引受眾的眼球,激發受眾繼續觀影的興趣。例如在海洋家族開會討論如何刺殺劉軒時,羅志祥飾演的八爪魚大哥被一名人魚誤傷的情節設定,便延續了周星馳一貫的無厘頭搞笑風格。其次,《美人魚》在故事講述方面簡單直接,通過劉軒與珊珊的人魚戀直指海洋生態問題,呼吁大家保護環境。因此,《美人魚》的傳播程度較高,起到的教化指導作用更大。
總之,周星馳的《美人魚》主體思想明確,對工業文明下海洋環境的高度破壞進行抨擊,所以在同題材影片中脫穎而出。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在影片中,人類與人魚本屬同宗,但后來由于生存環境的不同,兩方對于海洋的態度就發生了分歧。海洋是人魚賴以生存的環境,所以對于海洋生態環境更加珍惜。而人類由于生活在陸地上,對于海洋的選擇與人魚不同,不僅不遵循海洋的生態規律,還陷入無盡的索取中。
在《美人魚》中,周星馳向我們展示了他心中的童話世界,以珊珊為代表的人魚家族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家園。在影片中,他們不同于以往柔弱美麗的童話形象。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海洋家園,變身成了一個個勇者,拿起武器,展開了一場“刺殺劉軒,關掉聲納”的復仇計劃。美人魚珊珊沒有令人驚艷的臉龐,也沒有令人艷羨的身材。在影片中,她有的只是一張干凈的面孔和一顆純潔的心靈,正是憑借著這兩樣法寶俘獲了閱美無數的劉軒的心,也正是她對保護海洋家園的執著感動了劉軒,改變了劉軒。而八爪魚大哥是一個立場堅定的海洋守護者。他恨海洋家園的毀壞者劉軒,因此就算章魚腳全被切掉,就算遍體鱗傷,也要完成刺殺劉軒的計劃。珊珊不忍劉軒被殺,舉刀砍斷了八爪魚大哥的章魚腳,在珊珊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他選擇了犧牲自己來挽救珊珊生命。在他的心里,只要多挽救一個人魚,人魚家族就有希望,挽救海洋就有希望。在人魚家族眼中,海洋為他們提供了生存環境,海洋的美麗值得他們用生命去守護。這與人類的選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海一直默默地為人類提供發展資源,但人類卻毫無節制地索取以至于給自己帶來了危機。周星馳影片里的美人魚顛覆了人們傳統的童話印象,也改變了人們對海洋生物的印象。他們不是桌子上的那道菜,而是有思想的一條生命,當自己的海洋家園遭受危機,他們會拼死反抗。
以若蘭為首的人類,在金錢利益的驅使下對人魚進行瘋狂的捕殺,對海洋進行無盡的索取。富二代若蘭擁有美艷皮囊,自稱是上等人。將八百多萬的手表丟進水里欣賞其他人爭搶的丑態;面對金魚受到聲納的影響自己撞碎魚缸的血腥場面,一邊閉著眼睛說太殘忍了,一邊拿出手機給助手要求拍下來;在與劉軒的感情中帶有商業的目的性,并口口聲聲地說出基因高貴與低賤的話;在發現人魚存在的時候,表現出為金錢不顧底線、欣喜若狂的丑態等。捕殺人魚加劇海洋惡化的則是號稱擁有高貴基因的上流社會人若蘭。人物塑造極具諷刺。這些鏡頭不但描述了人類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表現出了人類殘忍的一面。“在物質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似乎都迷失在追求物質的森林里,忽視自我,忽視本體,忽視自己的靈魂。”②影片告訴受眾要保護生態環境并凈化人類自己的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人類劉軒的選擇。劉軒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經驗老道,閱美無數,十分謹慎。他一開始也是在巨大的金錢利益驅使下選擇毀壞海洋的一分子,但在與美人魚珊珊的相處中,心底的那一點良知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混跡商場多年的劉軒早已看慣燈紅酒綠,即便被四爺他們下套,也能面不改色地舉杯相邀,談笑風聲。所以當性格單純坦率的珊珊闖進他的生活中,他便淪陷了。再加上劉軒幼年受苦的經歷,他更懂得這份溫情的可貴。當他得知自己所愛的人因為自己被放在海里的聲納折磨時,回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身體驗聲納,并召開董事會要求關掉聲納。在影片的最后,劉軒選擇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投身保護海洋的事業。劉軒一開始就是一個利益熏心的商人,他只想著賺錢,和四爺、若蘭那些所謂的上等人不同,他并不完全了解投放聲納會對整個海洋造成這么大的傷害。于是他努力爭取關掉聲納,即使身中數箭還是奮力把自己心愛的人送回了海洋。從珊珊發現劉軒的胡子是假的開始,人魚就知道劉軒的內心還有良知。他渴望融入上流社會,開90年的康帝,辦派對,甚至貼假胡子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和偽裝,就像弱小的人魚為了保護自己進入人類社會一樣。劉軒的這一點良知不但挽救了最后的海洋家族,還找回了曾經的本真和良知。
人魚家族始終是代表正義的一方,它們感激海洋,于是選擇保護海洋生態;以若蘭為首的人類只在意海洋資源帶來的巨大金錢利益,選擇忽視海洋發展的客觀規律;但是劉軒給出的選擇是與海洋和諧相處,保護海洋。人類和人魚沒有區別,在自己弱小脆弱的時候都會偽裝保護自己。生命起源于海洋,人類與海洋生態系統相互依賴,只有互利才會共生,否則只會招致大自然的懲罰,所以人類要誓死捍衛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
視聽語言是一部電影的骨血,帶給觀影者視覺與聽覺雙重感受。《美人魚》通過鏡頭、色彩、人物臺詞三方面的運用,展現了高度工業文明下人類對金錢利益的追逐,進一步剖析了電影的環保主題。
細致的鏡頭敘事,將人類追逐金錢破壞生態與人魚奮力保護海洋形成鮮明的對比。《美人魚》中出現了大量的俯拍鏡頭來表現人類對于海洋資源無盡的掠奪以及人類在面對巨大的金錢時丑惡的一面。比如在影片開頭投放聲納的一個鏡頭就是俯拍,攝像機從高處向下拍攝,鏡頭中的工作人員變得矮小壓抑,顯示出了人類的可憐渺小和為了讓海豚搬家投放聲納的卑鄙行徑。后面在若蘭帶領一群捕殺者去青羅灣時,出現了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俯拍鏡頭,在這兩個俯拍鏡頭里,展現了人類充當儈子手,濫殺海洋生物的場面。第一個俯拍鏡頭是一個穿著潛水服的人拿著手電筒到水下搜尋人魚,手電筒的光線掃過那些躲在水底的人魚,用了一個俯拍表現了人魚的悲慘處境以及面臨未知恐懼的狀態。第二個俯拍鏡頭的畫面則是一群拿著武器的人對著在水里的美人魚準備開火,表現了人類對于海洋生物兇殘的行為以及自恃清高的態度。這兩個俯拍鏡頭無不體現了電影的環保意識,使得生態環境脆弱的一面表現得更加明顯,以此警示人類要善待海洋生態系統。
色彩賦予反派人物狠辣的性格,給予鏡頭別樣的美感。反派若蘭的服裝顏色多采取紅色和黑色為主,塑造了一個美艷女商人的形象。尤其是若蘭與劉軒爭執人魚帶來的巨大利益時,若蘭的紅色衣服隱喻著這些金錢是建立在海洋家族的鮮血上的。而在她帶領捕殺者去青羅灣捕殺人魚時,一身黑色的衣服也暗示了若蘭背后資金的來路不正和她作為“上流人”不為人知的一面。紅色的血腥和黑色恐怖、壓抑的寓意,映射出反派人物以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為代價,謀取金錢利益的心理狀態。
人物臺詞直接揭示出人類追逐金錢利益,不顧海洋生態平衡的電影主題。例如劉軒在和四爺、若蘭聚會時提到“如果青羅灣可以填海的話,那就賺大了”。所以在影片中驅使劉軒投放聲納填海的動力便是有巨大的金錢利益。劉軒在董事會上說:“保護地球就交給他們了,我是個俗人,只對萬惡的金錢感興趣”,更加說明了劉軒做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賺錢。這幾句臺詞與劉軒為了拯救心愛的人魚放棄自己的所有,形成了極大的對比,也成全了人類的自我救贖。這一選擇在與若蘭的爭執中體現得更為明顯。若蘭一臉興奮地講到:“人魚呀,新物種,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基因就等于掌握了最高端的生命科技。多大的商機,你懂得。錢呀,賺錢,錢,要不要!”這一段臺詞充分體現了人類為了金錢狂熱,不擇手段破壞生態環境的丑惡嘴臉。
周星馳的《美人魚》不是在講一個唯美的童話故事,也不是所謂灰姑娘的逆襲,而是對人類將經濟發展建立在破壞生態環境上的抨擊,是對未來生態環境的一種憂思。“以《美人魚》為載體,闡明的是生態這一概念的三個關鍵義項:家園、生命、相互關系。”③影片的結尾是美好的,并通過劉軒投身海洋事業暗示了人類終將會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做出救贖的改變。但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導致的環境問題日益加重,特別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在慢慢受到威脅,現實世界中的我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這仍然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注釋:
①楊和英.從征服、報復走向和諧——《美人魚》的生態哲學解讀[J].電影評介,2016(06):17-20.
②段夏胤,賈文峰.如鯁在喉的異類 戲謔背后的深思——《美人魚》哲思意象探究[J].影視制作,2016(11):72-76.
③趙奎英.論自然生態審美的三大觀念轉變[J].文學評論,2016(01):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