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婉玉
共享式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繼自由競爭型市場經濟模式后的一種新型的社會資源配置模式。個體利用移動終端發布需求信息,依靠共享平臺中虛擬用戶間的網狀結構關系性,在短時間內跨越空間限制,與社會成員進行商品的等價交換。共享經濟提供了一種“合作式生產與消費”的雙贏思維,“物盡其用”和“閑置利用”成為其核心特色。
什么叫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通俗地說,共享經濟是指一類通過互聯網平臺調動閑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產生經濟價值的經濟模式。20世紀,生產生活物資的盈余,促成了物質占有權和私有制的出現。到了21世紀網絡互聯的碎片化世界,多元化需求形成的“長尾效應”使得閑置的物資開始重新在交換中尋找使用價值??燔嚨蔚纬鲂芯褪抢昧恕盎ヂ摼W+傳統出租車”的新模式,讓汽車所有者讓渡使用權的同時獲得運營利潤,真正地實現“使用價值最大化”和“不使用即浪費”的理念。
形成新一輪經濟爆發點的滴滴出行,有著約900萬的日用戶量(數據來源QuestMobile)、1400萬的注冊司機和每年千億的經濟價值。它之所以形成和被廣大消費者接受,是因為滴滴出行的運營模式打破了以往的社會生產消費關系,充分融合了“人人皆媒體”時代的信息特點,重構人與人的需求關系,提倡“人人共享”“人人協作”的社會精神。具體來說,共享經濟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互聯網下數字媒體技術的開發及應用。移動電子終端將現實世界深度地嵌入到虛擬世界,其本身具備的跨越時空、便攜移動、交互自主等特質,讓信息受眾成為信息用戶,并在網絡社群中發布和尋求有償的資源互補。
二是互聯網用戶的網絡消費行為習慣和多元化需求。需求創造市場,市場促進生產。古時有集市,現在有電商,生產交換物資的經濟模式隨著社會科技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而晉級。現代消費者更傾向于利用網絡來購買商品,而且因為市場的長尾效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由最初的信息共享轉化為現在的物資共享。
三是虛擬社會的信任體系和經濟互惠。心理信任是行為實踐的前提,信任體系越完善,交換過程越順利。虛擬社會本身是對真實社會的一種鏡像仿真,線上法律監管的逐步完善直接提升了信息用戶對虛擬網絡的信任值。
共享經濟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13年接近51億美元,且每年均以90%的增速上升。據普華永道的數據報告顯示,到2025年,全球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將增加至3350億美元。相反,日漸凋敝的傳統報紙媒體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早在2016年1月1日,《今早晨報》《都市周報》等10多家報紙雜志相約集體??I虾髽I集團于2017年1月1日將《東方早報》休刊,并轉而耗資6.1億元投資入股澎湃新聞。傳統報紙在新的信息傳播競爭中成為新媒體的炮灰,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傳統報紙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自上而下的、單一的、落后的傳播形式。報紙媒體由專業新聞工作者編寫、審核和發放,對新聞控制力強,反饋能力差,將信息消費者視為單一的信息受眾。且紙質載體成本高,也是消費者的出行累贅。
二是傳統報紙媒體的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篇幅冗長、娛樂性弱。針對社會的重大事件,多家報紙媒體為爭搶市場進行同時報道,千篇一律且千字堆砌的內容讓信息消費者失去消費興趣。
三是采編人員精力有限,社會新聞線索獲取渠道窄、信息不全。報社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采寫精力有限,無法及時準確地把握和跟蹤每一件社會新聞。新聞信息獲取方式依舊靠傳統的“面對面”或“電話錄音”采訪,由于報紙版面空間有限,采訪內容信息不全。
四是采編設備的配套設施不完善,新聞工作者工作時段往返通勤浪費時間,采寫效率低。常說“新聞記者到處跑新聞”,一個新聞記者一天內跟進的新聞數量有限,加之現代城鎮化建設中交通堵塞現象嚴重,采訪數量和質量也會下降。
五是報紙信息的社會共享化中版權意識薄弱,新聞價值弱化。數字化媒體催生的各種新聞APP,據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傳媒夢工廠的新聞APP統計,具新聞和資訊屬性的APP截止到2014年已超1300個。報紙新聞信息是網絡新聞的來源,而報紙工作者維護版權的方式通常是注明轉載。新聞信息的免費性和無償性,降低了紙質媒體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態度。
共享經濟借助網絡信息分享平臺,已經成為現在網絡用戶“互助共贏”時代的潮流。那么,傳統報紙媒體轉型與發展的機遇也必然要跟隨當今社會的主要潮流,通過結合共享經濟模式的社會生產思維,重新定義傳統報紙媒體的功能定位、用戶市場和戰略目標,用“共享”理念貫穿新聞采編寫過程的每一環節。如何制定有效的報紙媒體共享戰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傳統媒體在信息生產傳播過程中,常采用中心化的思想結構,導致信息傳導不通暢、不全面。在Web3.0時代,信息用戶的自主化、個性化、多元化和互動化,應被給予高度重視。由此,傳統報紙媒體應積極建設一個透明的高效的信息共享平臺,此平臺應致力發展為報紙媒體的線上社群,不僅包括報紙新聞記錄、新聞公眾決策和信息公眾篩選,也應包括新聞工作者和新聞消費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反饋。
建設完成線上信息共享社群平臺后,以“共享互惠”為原則,擴寬新聞來源渠道和方式。通過“有償征用”和“征求余力”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尋求社會中愛好新聞采訪與寫作的人士,并在報社編輯審核通過后發放報酬和獎勵。由此,不僅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中盈余的人力、智力和精力資源,也能減少報社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新聞采寫效率。
報社間應消除惡性競爭,建立互信互惠的共享思維。報社可集體籌資購買采訪設備、出行設備和其他相關配套設施。在遇到采訪地點與工作單位距離較遠,或是采訪時間有限無法返回工作單位的情況時,新聞記者可在其他報社單位借用采訪設備和出行設備等。
共享經濟模式對傳統報紙媒體來說是迎來了新的春天,但共享模式中互信互惠的主要因素會演變為社會化濫用現象的普遍問題。2014年創立的ofo共享單車,極大程度地解決了校園學生的出行問題,但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也沖擊著這一共享模式。比如,密碼輕易被破解、單車損壞率高、使用后不鎖車等,消費者的濫用和低素質行為已經扼殺了共享經濟的初衷。
由此推彼,傳統報紙媒體在引進共享經濟模式的過程中,要利用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進一步加深線上報紙社群中各成員間的信任和社會關系,完善相關版權條文,維護社會新聞源頭的利益。在采訪設備共享機制中,建立健全使用規則和獎罰制度,讓共享真正實現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