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曉龍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終端設備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并產生大量數據。從受眾角度來看,數據可視化作為圖形化手段的信息傳達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可以將復雜繁多的數據生動形象地進行整合與傳播,使受眾迅速掌握新聞所傳遞的核心與結論性信息,輔助受眾清晰地理解復雜的文字含義,加深閱讀記憶,滿足快節奏生活下受眾對閱讀效率的要求,同時也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從新聞工作者角度來看,可視化也有助于通過大量數據分析篩選得出關注度高、更具傳播價值的信息,還能降低新聞中文字表達所占的比例,極大地提高了稿件的撰寫效率。
傳統新聞中的配圖往往能夠加深閱讀理解,增添閱讀興趣與新聞內容的說服力。由于視覺化元素相較于單一的文字描述更能吸引受眾注意力,因此新聞配圖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表本身兼具以視覺語言直觀簡明地闡述文字內容、以可視化的形式簡化受眾理解過程、提高閱讀效率等優勢,從而被廣泛應用于新聞傳播中。傳統可視化圖表形式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餅狀圖往往以平面或立體的形式,通過扇面在其中的分割面積大小體現數據所占比例的比重。在比重差距較大時,可以采用將扇面與餅圖分離的方式直觀地凸顯數據比重差。而在比重差不大的情況下,由于扇面大小相似,圖表呈現效果就不太明顯,一般通過在圖表中配數字加以強調。
柱狀圖以平面或立體的形式,將數據在軸上進行等間距排列,數據根據實際情況以柱狀高低或顏色進行區分,在直觀體現數據高低大小對比的同時,還能表現出數據變化的趨勢和路徑,并對未來的發展狀況預測有一定的支持。
折線圖是反映數據變化最為明顯的圖表。單一折線能體現出某一數據歷史的變化規律,將大量信息以折線的方式清晰簡潔地加以描述,使受眾迅速掌握新聞文字信息所傳遞的主要內容。而多條折線構成的折線圖還能進一步表達不同數據在同等條件下的趨勢和走向,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與波動原因的差異等信息在其中也得到直觀的傳遞,將文字相對抽象的描述進行具象化的闡釋。
雷達圖是整體呈現為五邊形的平面圖表,五個角對應所需要體現的數據最高值,根據相應數據與最高值之間的差距在五邊形中定點連線組成不規則的一般面積較小的五邊形,從而形象地反映同一事物不同數據的數值大小,依據顏色不同來區分,還可以將多種事物在同一雷達圖中進行疊加排列,數據對比明顯,反映信息豐富。
此外,相對普遍的傳統圖標還有氣泡圖、散點圖等。盡管優勢特點不一,但它們的目的性都是針對不同的新聞傳播內容,把繁雜的文字、數據等依據自身優勢與特點進行簡化的視覺處理,用數據可視化的方法輔助文字以最為直觀的手段,為受眾傳遞新聞所表達的信息,增強受眾的理解。
相對傳統可視化圖表形式,當下圖表的造型與運用效果也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可視化的造型優勢也得以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受眾對新聞閱讀的要求也從時效性、真實性與快捷性逐步提升到對審美的注重,而新穎的版式設計、后期處理后的精美插圖以及貼合受眾閱讀習慣的文案表達都愈發受到關注。可視化圖表由于自身巨大的設計潛力也從功效性目標向功能與審美造型相結合的目標演變,可視化圖表的造型設計愈發重要。符合主流審美的美術造型與流行元素在其中的運用屢見不鮮,甚至在部分新聞傳播中流露出替代文字、由輔助作用向主體作用轉化的趨勢。
如在以可視化圖表為主體的“養老改革有多難”的新聞中,為了表達養老改革的困難,以扁平化風格的卡通畫造型進行設計,以卡通形象的老年人從飛機降落的路徑為時間軸,并在時間軸中加入不同時間節點的相關政策以及實施狀況的文字描述,既將改革過程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又體現出改革過程的曲折,呼應了新聞標題。這類兼具設計創意的可視化圖表,在保留了可視化數據表格優勢的同時,進一步創新設計方案,以通俗易懂且趣味性的風格代替傳統新聞枯燥乏味的文字閱讀體驗,還能通過設計自身的優勢將新聞重點加以分類或突出,有利于受眾有選擇性地獲取信息,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和接受意愿。同時,設計本身追求創新有趣,迎合受眾需要,因此以可視化圖表為主體的新聞在傳播中所表現出的千篇不一律的設計將沖擊類工業化的傳統新聞的文字傳播形式,使每一篇新聞閱讀除信息閱讀不同之外還能帶來感官上的全新體驗。此外,設計創意往往隱喻含蓄,在不影響新聞閱讀的情況下,通過對創意點的個性化的不同理解,也能極大豐富文字類新聞傳播單一的交互方式,提升受眾思維活躍度,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
科學技術的變革帶來新媒體技術的普及,而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傳播的方式也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終端設備,新聞閱讀已經逐步脫離傳統媒介,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更為我們所接受。而技術與語境的革新勢必帶來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作為新聞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可視化圖表,其呈現也將脫離傳統范式,以動態化的方式傳遞信息,增添閱讀趣味與交互體驗感。
如在滴滴公司根據訂單數據統計所提供的通州早高峰通勤放射圖中,點線面的造型設計通俗易懂,無數線條的動態路徑走向在平面的北京地圖中以通州為起點輻射北京各區域,而左上角的時間同步變化,各個時間點數據的移動位置和變化一目了然。依據線條位置和走向得出通州居民通勤重點區域是城市東部,依據線條疏密得出熱門路線是國貿和望京等信息,這些比起單一的文字與靜態化的可視化圖表,更能提高受眾的記憶度和接受度,而動態的數據時空表現方式也為設計增添了更多諸如運動軌跡和形態變化等創意思路和展示方法。隨著動態圖片在數媒閱讀中不斷沖擊主流紙媒閱讀的發展,其運用也會愈加廣泛,可以預見的是,動態化將成為數據可視化圖表的發展趨勢之一。
終端設備的變革為色彩的設計與呈現提供了基礎,同時也帶動了審美與色彩的風格變化,色彩運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聞傳播的瀏覽量。在色彩不斷受到各類設計關注的當下,無論紙媒還是數媒,都需要在色彩運用上尋求突破來迎合受眾群體。數據可視化圖表作為新聞傳播方式之一,其設計也注定需要符合當下設計的審美需要來保持其自身傳播應用的優勢。而微漸變的色彩應用、新奇炫麗的色彩搭配以及不同屬性的圖表所需要的設計風格能給予受眾更多認同感和關注度,并且能在新聞傳播中起到“包裝”與錦上添花的作用,也正在逐步取代單一、純色調的傳統可視化圖表中的色彩。未來,可視化圖表的色彩呈現也必將緊隨主流設計的色彩運用和視覺效果而發展變化。
數據化時代與快節奏的生活使受眾需要更快捷的效率和更直觀的閱讀體驗,而生活水平的提高與視覺技術的進步也使受眾對新聞閱讀的個性化、多樣化等交互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據可視化的圖表作為輔助紙媒與數媒的信息傳遞工具之一,其優勢恰好滿足發展的潮流和新聞傳播革新的需求。由于可視化圖表自身屬性和特點,其作用也不斷發生變化,在保留自身基礎特性的同時,也逐步具備貼近受眾審美的造型設計,甚至有取代傳統文字新聞的傳播形式、以視覺語言占據新聞傳播內容主體之勢。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可視化呈現技術將持續為新聞傳播帶來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