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摘要】目的:探討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在醫院中的應用和優勢。方法:隨機選擇近兩年醫院收治的接受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患者5例,作為觀察組,選擇接受三孔法治療肺癌的患者16例,作為對照組,對治療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引流管留置的時間比對照組患者引流管留置的時間要短,觀察組患者的VAS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VAS的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肺癌患者的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手術后的疼痛感,取得患者的高度認可,值得大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026-01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快速的發展,醫療技術也在逐漸的增強,醫院進行全面改革,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近年來,患有肺癌的人逐漸的增多,為了更好的對肺癌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醫院一直對此進行深入研究[1]。根據國外醫療中胸外科手術的相關數據表明,近乎一半的胸外科手術是在胸腔鏡下進行的,并且胸腔鏡的應用程度逐漸提高。我國醫學學者證明利用單孔胸腔鏡對肺癌患者進行手術可以取得和開胸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并且在單孔胸腔鏡的手術中,觀察視野更加清晰,術后的并發癥較少,手術的創口較小,術后恢復的時間快,為日后的治療提供很大的方便。本文對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應用及優勢進行分析,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醫院隨機選擇5例肺癌患者采用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他們的年齡區間在40—68歲,平均年齡是(54±5.6)歲;隨機選擇16例肺癌患者采用三孔法進行治療,作為對照組,他們的年齡區間在42—70歲,平均年齡是(56±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選擇患者的標準:已經確診為肺癌患者,同意接受采用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或三孔法進行治療,自愿參加醫院的實驗調查。
1.2?方法?兩組手術的術前準備是相同的,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麻后,采用雙腔氣管進行插管,使單肺通氣,指導患者在手術臺上采取健側臥位,方便進行手術。
觀察組:在患者側腋前線第5肋間取3cm的切口,并且將切口的保護罩放入切口內,胸腔鏡及其他相關的器械均從這個切口進入到患者的胸腔內,切開下肺的韌帶,清掃突出的淋巴結,最后切除肺葉,然后進行檢查,確定手術口沒有繼續出血后,在切口留置引流管,便于術后的檢查。
對照組:在患者腋中線第7肋取2cm的切口作為手術的觀察孔,在腋前線第4肋間取4cm的切口,在腋后線第9肋間取2cm切口作為醫生手術的操作口,醫生的操作機械從該口進入到患者的胸腔,醫生在胸腔內手術完成后,觀察傷口無出血情況后,在觀察孔留置導流管。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臨床效果分析統計,使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描述,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及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較行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對比
通過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手術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的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患者引流管留置的時間比對照組患者引流管留置的時間要短,觀察組患者的VAS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VAS的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發生肺炎的對比?觀察組患者手術后出現肺炎的有3例,出現的概率是6%,對照組患者手術后出現肺炎的有9例,出現的概率是18%,經過對比后發現觀察組患者手術出現肺炎的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根據我國對疾病的相關調查顯示,肺癌在我國人口中出現的概率最高,肺癌是一種醫院臨床常見的病癥,截止到目前,治療肺癌患者常用的方法就是對患者進行肺葉清除和淋巴結的清掃手術[2]。但是,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也隨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單孔胸腔鏡技術逐漸引入到醫院的治療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
單孔的胸腔鏡技術是在三孔胸腔鏡技術的基礎上得到的進一步創新,兩者技術的基本使用原則都是相同的,醫生在運用單孔胸腔鏡技術進行手術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該技術的使用難度,縮短了醫生學習的時間。醫生在學習單孔胸腔鏡技術時,應該具有豐富的開胸手術經驗,對三孔法和單孔胸腔技術的關鍵點進行歸納總結;其次,做手術時,應該有一個團結的手術團隊,在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后對工作進行嚴謹的分配,遇到問題及時的解決,使團隊中的醫護人員共同進步和發展;最后,醫生在手術中運用單孔胸腔鏡技術時,需要轉變手術的思維,慢慢習慣手術時的視覺軸向后轉變,胸腔鏡和其他相關的機械共用一個切口,為了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胸腔鏡的位置需要在手術切口的后緣部分,其他相關器械在視野前,成為固定的規則。
本文通過對比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數據和術后肺炎的發生概率,發現觀察組患者引流管留置的時間比對照組患者引流管留置的時間要短,VAS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VAS的評分,觀察組患者手術后肺炎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手術的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對比后發現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治療肺癌患者有很大的優勢,單孔胸腔鏡治療法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只有一個切口,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減少患者胸腔壁的神經的損壞,該手術對醫生的專業技術非常的高,因此手術的時間并沒有延長[3]。
根據相關學者的報道發現,單孔胸腔鏡技術在國外已經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其主要原因是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自身存在的優勢,吸引了更多的醫學專家注意。手術的切口只有一個,而且切口的長度非常短,滿足了患者視覺上的美觀,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恢復時間遠比之前的恢復時間快,此外還降低了患者手術肺炎發生的概率。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醫學界中的醫學技術也會不斷的發展,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是在傳統三孔法的技術上創新后出現的,對肺癌患者的肺葉進行有效地切除,并對淋巴結進行清掃,該技術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減輕了200例急性闌尾炎的病理診斷分析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手術后恢復的時間,降低了手術后肺炎的發生率。隨著醫院逐漸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單孔胸腔鏡肺癌技術在醫院得到大力的推廣及應用,使更多的肺癌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療。
參考文獻:
[1]?胡一淼,吳君旭.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8,18(07):639-642+646.
[2]?楊大方,何龍海.單孔與三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23):87-88.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8.23.044.
[3]?羅洞波,高云飛,吳振華, 等.單孔與三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對比[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8):771-774. DOI:10.3969/j.issn.1671-4695.2017.0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