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霞

【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中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6-2018.6收治的86例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43例護理1組與43例護理2組,分別采用個性化護理及常規護理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影響。結果:護理1組滿意度(97.67%)顯著比護理2組(88.37%)高(P<0.05)。結論:在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中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提高護理滿意率,具有推廣及應用的意義。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腦病綜合征;護理干預;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11-01
慢性腦病綜合征是一組以出現癡呆、進行性意識障礙以及伴有精神分裂癥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慢性腦部病變,多受腦部器質性損害引發。由于該病可導致患者語言及行動能力衰退,已經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其在臨床上為廣泛關注的熱點[1-2]。為改善慢性腦病綜合征病人的生活質量,現本文選取2017.6-2018.6收治的86例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對比不同護理干預對其影響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6-2018.6收治的86例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43例護理1組:男女患者比例23/20,年齡44~81歲,平均年齡(67.54±4.04)歲。43例護理2組:男女患者比例22/21,年齡43~80歲,平均年齡(67.15±4.11)歲。組間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護理2組:采用一般傳統護理方法,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遵醫囑用藥及常規對癥治療等。
護理1組:采取在一般傳統護理上加用個性化護理,成立個性化護理干預小組,具體包括:(1)給予患者及家屬健康宣教,護理小組成員積極熱情的向患者介紹現存病況及并發癥防治措施,幫助患者全面掌握該疾病健康知識,促進預后工作的有效開展。(2)針對個體不同制定日常生活、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訓練方案,通過各項個性化措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早日重歸社會。(3)患者出院后可通過電話、上門、網絡等方式進行隨訪計劃,包括詢問用藥情況、預后恢復情況等,指導患者堅持訓練方案,時刻觀察病情,若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或與醫護工作者聯系。
1.3?觀察指標
發放滿意調查表,分制為0-10分,滿分10分,分值越低表示滿意度越低,比較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護理模式后總滿意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1組滿意度(97.67%)顯著比護理2組(88.37%)高(P<0.05),參考表1。
3?討論
慢性腦病綜合征是由腦部器質性病變引發而來,多見于高齡患者,以癡呆、語言障礙等臨床表現為主,若不及時治療將導致不可逆的嚴重后果[3]。
現階段,個性化護理已然成為臨床護理追求的熱點,因廣大群眾號召,臨床上已廣泛使用個性化護理,其與以往的傳統護理不一致,傳統護理只以幫助人類健康的恢復為基本,對心理護理、護患關系等效果不明顯,忽略患者的個體性,未達到臨床護理的目標。武敏[4]研究顯示,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可使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高達97.00%左右。為證實該方法真實有效性,我院現展開研究,在患者護理滿意率上,護理1組高于護理2組(P<0.05)。個性化護理是從多方面角度幫助患者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通過成立個性化護理小組,針對患者個體性制定不同護理方案并予以實施,幫助患者訓練思維能力及語言能力等,加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結合本文研究顯示,個性化護理干預可將該護理滿意率提升至97.67%,這與武敏研究結果相符,證實該方法真實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中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提高護理滿意率,符合臨床追求目標,具有推廣及應用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姜璐,王建枝.個性化護理干預在慢性腦病綜合征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2):1471-1473.
[2]?施笑雪.個性化護理干預在慢性腦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7-9.
[3]?楊天婷,周雯雯,方宏蓮等.持續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6):3814-3816.
[4]?武敏,袁慶婷,龍良琴等.個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對老年腦梗死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7,38(12):1614-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