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濤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交通發展趨勢,包括一體化發展趨勢、精準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便利化發展趨勢。接著分析了智慧交通的發展目標,包括發展決策數據化目標、行業管理一體化目標以及運輸服務職能化目標。最后提出了要提升交通運輸宏觀決策體系,打造互聯互通綜合管理體系與協同聯動的交通執法體系。
關鍵詞:智慧交通 發展趨勢 框架構建
中圖分類號:F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9)01-000-01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運輸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但是經濟新常態已經成為了事實,加重了交通發展資源的剛性約束,而且交通運輸環境保護方面的限制也在增加,大眾開始追求交通運輸品質需求,要積極轉變傳統發展方式,發展智慧交通。所謂智慧交通就是在交通運輸領域運用信息技術,這是交通運輸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階段,集合了信息采集、加工以及處理等方面的資源,屬于信息化引導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對其發展趨勢、目標及框架構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智慧交通的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化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生產組織與相關服務,讓行業治理的社會參與度不斷提升,推動了交通運輸行業的轉型。智慧交通的發展趨勢表現如下:
首先,一體化發展趨勢。在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中,智慧交通開始讓交通運輸行業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不同的區域能夠實現資源共享,還能助推業務的協同,方便一體化運作,高效銜接經濟社會需求。智慧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交通運輸管理模式,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更好的支撐經濟協調運行,讓公眾的日常出行品質得以提升。[1]應用智慧交通能夠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實現交通運輸服務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對接。
其次,便利化發展趨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讓交通運輸行業的服務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也讓支付方式變得多元化,實現了服務的個性化與多樣化。智慧交通能夠改造交通基礎設施與運載設備,通過安裝基礎設施以及樣式繁多的傳感器等,能夠實時、準確的檢測自身的狀況,也能夠檢測、預警周邊的環境,進一步提升了基礎設施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避免安全隱患。
第三,精準化的發展趨勢。隨著車聯網以及傳感網等技術的應用,全面掌控了交通生產以及運行的實時狀況,實現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與精準化。我們通過智慧交通對掌握到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可以24小時的監控交通運行狀況,對交通運輸的狀況進行預警,把傳統思想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轉化為精細化、科學化管理。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相關數據,找出交通運輸發展的一般化規律,找出交通運輸的階段性特點,讓交通運輸管理決策更為科學。
二、智慧交通的發展目標
隨著交通運輸信息能力的提升,增強了交通運輸的依法行政水平,提升了交通運輸服務能力,正在朝著發展決策數據化、運輸服務職能化、行業管理一體化等的目標前進。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發展決策數據化目標。要不斷提升交通運輸數據的采集能力,讓數據的應用范圍得到很大的提升和擴展,因為交通運輸決策的科學化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基礎,而且這些數據必須是真實有效的,這樣才是現階段簡政放權管理的重要體現。
其次,運輸服務職能化目標。通過智慧交通讓城市公交、長途客運以及物流運輸等方面的調度變得更加科學,特別是在港口裝卸以及樞紐轉換等方面實現了調度的自動化。此外,交通運輸票據在智慧交通的支撐下能夠實現運輸票據的電子化與規范化,可以使多種方式間聯程聯運,實現綜合化服務目標。
再次,行業管理一體化目標。要注重交通運輸管理業務方面的頂層設計,特別是行政管理一體化方面,要求行業之間的行政許可、應急處置以及行政執法等方面的智能化與一體化,這樣才能形成交通運輸協管的新局面,滿足一體化需求。
三、智慧交通的框架構建
首先,提升交通運輸宏觀決策體系。要積極轉變交通運輸方面的數據采集方式,運用大數據技術,深化網絡數據采集,注重交通運輸主管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與整合,把重點放在交通基本要素、共享要素等信息標準的交換,要建設部級、省級以及市級的功能數據中心,強化數據質量控制,積極推進交通運輸信息之間的統籌與管理,要針對交通運輸統計信息方面的采集模式進行轉變,實現交通運輸經濟的運行與檢測科學化發展。[2]
其次,打造互聯互通綜合管理體系。要大力打造智慧路網建設,完善對路網的檢測與管理,對于轄區范圍的交通運輸動態進行管理,還要實時檢測基礎設施的運行,推動路網的養護與運行,提升管理與應急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力度。積極推進擴區域間的道路養護、事故應急處理等方面的業務協同能力。在水運智慧管理中,要建設“數字航道”,積極推廣“電子巡航”等系統,方便水上交通以及航道運行、海運應急等方面的協同化管理,確保水上交通的安全。
再次,打造協同聯動的交通執法體系。要積極推進交通運輸執法信息的區域聯網作業,實現不同省份、不停地區之間行政執法信息的互聯。[3]要實現行政執法跟行政許可之間的業務協同,進而提升交通執法的成效,讓行政許可的成果得以優化。還要對現有的交通執法模式進行創新,尤其是交通運輸非現場執法方面。推進重大違章逃逸對象追討制度的實施,能夠進行跨區域追求,促進聯合執法的實施,對執法狀況進行實時發布,提高執法的監察力度,讓陽光執法變為現實,從而讓交通執法部門的公信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智慧交通改造交通運輸生產與管理方式,要積極創新交通運輸生產組織以及行業管理模式,讓部門之間、業務之間等的信息壁壘打破,在信息化背景下開展扁平化、協同化、智能化的交通運輸模式,形成大范圍、大規模以及多業務的綜合物流生產組織模式,讓行業管理的成本減少到最低,實現了交通運輸管理方式的科學化與精細化。
參考文獻
[1]范中華.高速公路智慧交通平臺與初步應用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6:35-39.
[2]陳近民面向智慧城市建設的悅來新城綜合交通規劃方案改善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6(09):23-26.
[3]張晏銘.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慧交通應用研究[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7(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