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伶俐
“電視節目制作”是我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綜合性極強,既包括大量技術的成分(如攝、錄、編、播等設備的使用),也包括若干藝術的成分(如節目策劃、攝像藝術、蒙太奇理論等)。
我校將“電視節目制作”課程安排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一直以來,很多專業教師不愿意帶這門課程,主要是因為課程所涉及的各知識點都已經為學生開設了專門的課程來學習,如“電視節目策劃”“攝像技術與藝術”“電視編輯”“電視節目編導”等。要想在一門課程里將所有的知識點全部介紹完成,顯然不大可能,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對各知識點進行綜合考量,既要對知識點全面覆蓋,又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有選擇性地進行介紹。另一方面,對于這些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學生興趣不大,任課教師需要使出渾身解數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些都增加了“電視節目制作”這門課程的授課難度。
在教學知識點的選擇上,有些高校在開設課程時直接將其定位為“電視節目制作技術”,主要講授攝、錄、編、播過程中使用的攝像機、錄像機、拾音器、調音臺等設備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部分高校則將其定位為“電視節目制作藝術”,主要講授節目策劃、攝像藝術、蒙太奇理論等。而我校則將電視節目制作藝術放在重要地位,同時也兼顧了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的教學。具體做法是:將“電視節目制作”課程分為理論和實驗兩個部分,在同一個學期分兩部分單獨設置課程。學生在理論課上學習電視節目制作藝術,在實驗課程中學習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并將藝術與技術進行結合,制作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
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實施有效的教學,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我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簡單的分組作業已經無法滿足00后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急需我們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全新的教學方法。“電視節目制作”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樹立電視節目制作的知識結構,另外,還需要學生關注電視節目的最新動態,了解國內外先進的制作技術和設備,從而掌握先進的、科學的、主流的電視節目制作方法和技巧,制作出受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致力于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化教學管理方法,嘗試使用多種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翻轉式教學、混合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情景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實戰式教學等。與此同時,我們還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學生與媒體的接觸。一方面,我們借助黃岡市開展的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的良好契機,將學生分批次送到黃岡電視臺實際參與電視節目的制作;另一方面,我們還經常邀請湖北電視臺、黃岡電視臺的專業電視節目制作人員來校開展講座,建立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雙向互動機制。
“電視節目制作”課程既要讓學生熟悉節目制作過程中各種設備的使用,又要讓學生掌握節目制作的基本理論,從而制作出優秀的電視節目。這就要求任課教師精心設計課程的理論和實驗環節。
在理論環節,我們先按照前期準備、中期拍攝、后期編輯的電視節目制作的流程順序給學生重點介紹電視節目策劃、攝影藝術、蒙太奇理論等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起比較完整的電視節目制作知識結構。然后,我們向學生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節目類型——電視新聞節目、電視談話節目、電視娛樂節目、電視廣告,讓學生對當前社會主流的電視節目形態有直觀的、重點的了解和把握。在具體實施時,由于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眾多,基本囊括了整個編導專業所學與影視制作相關的所有知識點,我們又根據知識點的不同,分別采取了翻轉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課外觀看相關知識點介紹視頻,在課堂上采取提問、討論等方式深化知識理解力度。
在實驗環節,我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4個作品:新聞節目、談話節目、娛樂節目、廣告。在具體實施上,我們則采取了制片人制的方式。根據欄目生產內容的需要,擔任制片人的學生需要負責欄目的整體策劃與播出,將其余學生按照正規媒體欄目的人員架構分成不同的團隊。在同一個團隊里,學生則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意愿從事策劃、攝像、主持、導播、編輯等工作。目前,我校與黃岡電視臺合作開辦有《黃師影響力》欄目,欄目每周的節目都由各團隊在實驗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另外,我們還結合科訊杯、大廣賽等專業賽事安排實驗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將自己制作的電視作品送出去參賽,一方面提高了對學生作品的要求,讓學生了解了最新、最前沿、最專業的學科動態;另一方面,參賽作品的頻頻獲獎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長期以來,學生對課程附帶的實驗環節考核不大重視,認為實驗作品做不做、做得好不好沒什么關系。我校將“電視節目制作”課程分成理論和實驗兩門獨立的課程后,實驗課程的成績完全由學生的作品決定。這種以作品為考核主體的考核機制,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學生對作品效果的追求。
盡管我們以實驗作品最后呈現的效果為主要考核對象,但我們也非常重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鍛煉。在策劃階段要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策劃出讓人拍案叫絕的好文案。在拍攝階段要鼓勵他們勇于打破常規,拍攝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好鏡頭。在編輯階段則要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編排出讓人回味無窮的好作品。期末階段我們會組織一次大型的作品展,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展示,還會邀請相關專業教師、電視臺工作人員對作品進行評價。最后,根據各作品的內容形式不同,或推薦到各專業賽事參賽,或推薦到各級電視臺播出。這種實驗課程考核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促進了學生與外界的交流,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提高了課程的吸引力。
而對于理論課程的考核,我們也一改以往的試卷考試考核的方式,改為寫小論文的方式,要求學生對優秀電視節目作品進行分析。具體做法是,要求學生選擇一個當前比較熱門、收視率和口碑相對較好的電視節目,從電視節目制作的各方面、各環節對其進行分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電視節目制作各環節的理解。同樣,我們也會選擇將優秀的論文投遞至學術期刊發表。自己寫的論文能夠被學術期刊認可并發表,對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也是一種肯定。同時,期末小論文的方式也鍛煉了學生科研創作的好習慣。
通過在教學方法、教學環節、課程考核機制等方面的諸多改革措施,我校“電視節目制作”課程逐漸成為受老師歡迎、學生喜愛的課程。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們還準備依托我校國家級媒體與藝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進一步深化改革,爭取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