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軍 董 剛陳 艷 方宜宥 彭 亮
浙江省杭州市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隨著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及各種內固定技術的成熟與臨床推廣,使得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生活質量得以明顯改善,然而圍手術期血液高凝狀態、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則是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自2016年02月至2017年03月采用中藥活血和血法聯合低分子肝素鈣對老年髖部骨折圍手術期血液高凝狀態進行干預,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共52例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26例。其中對照組男11例,女15例;平均75.58±6.52歲。試驗組男12例,女14例;平均74.88±6.95歲。統計學分析表明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兩組患者中股骨頸骨折患者均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粗隆間骨折患者均接受髓內釘或接骨板內固定治療。確認患者血液高凝狀態起對照組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速碧林,葛蘭素史克公司),每日1次,每次4100IU,連續使用至術后14天。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復方當歸合劑,每次50ml,每日3次。復方當歸合劑由當歸、紅花、川芎、伸筋草等藥物組成。同時兩組均予以相同的機械性預防措施、以及下肢的主動、被動功能鍛煉等常規治療方案。
1.2 納入、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于2016年02月~2017年03月于我院就診,受傷時間為24小時內的年齡≥60歲的髖部閉合性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患者,且血液學檢測證實為血液高凝狀態,并于我院骨傷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②排除標準:目前診斷為DVT、急性動脈栓塞者,有靜脈血栓遺傳傾向者,長期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藥物者,有其他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精神類疾病等。該研究經醫院臨床研究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指標檢測:隨訪至術后2周,隨訪周期內據患者病情隨時予以復查、處理。分別于用藥前、術后5天、術后14天時測定兩組患者血漿Hb、APTT及FIB、D-Dimer含量,所有患者術后5天時進行改良的Wells評分,術前及術后14天時行下肢深靜脈B超檢查,評估深靜脈血栓(DVT)風險。兩組用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如實記錄、處理,觀察藥物的安全性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x±s表示,組間性別構成比、DVT發生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年齡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的t檢驗,Hb、APTT、FIB、D-Dimer等指標的組內、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周期內無明顯消化道出血、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事件發生。52例患者改良的Wells評分均屬中高危,兩組患者中均無肺栓塞(PE)發生,3例發生無癥狀性DVT,DVT的總發生率為5.77%,其中對照組為7.69%,試驗組為3.85%,兩組DVT發生率的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前、術后5天時兩組患者在血漿Hb、APTT、FIB、D-Dimer方面組間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與治療前相比,術后5天時兩組患者在血漿Hb、APTT、FIB、D-Dimer方面組內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14天時兩組患者在血漿Hb、APTT、FIB、D-Dimer方面組間比較均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與治療前、術后5天時相比,術后14天時兩組患者在血漿Hb、APTT、FIB、D-Dimer方面組內比較均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以上數據表明:與治療前相比,在術后5天時兩組Hb、APTT、FIB、D-Dimer的改善不明顯,可能與手術激惹、術中出血、血管壁損傷等因素加重術后血液高凝狀態有關。在術后14天時,與治療前、術后5天時相比,兩組血漿APTT明顯延長,血漿FIB、D-Dimer含量均明顯降低,血漿Hb含量明顯升高,其中實驗組作用更明顯,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血漿Hb、APTT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漿FIB、D-Dimer比較
髖部骨折圍手術期血液高凝狀態及其后的DVT狀態,屬中醫學“脈痹”“瘀血證”等范疇。髖部骨折創傷、手術刺激等均可致血脈損傷,使血液不能循脈道正常循行,血溢脈外,離經之血便是瘀,瘀血是創傷后的病理產物之一,一旦產生,又成為一種致病因素導致多種病證,如痛證、郁證、結聚、女性經閉、干血癆、癰疽等。而髖部骨折后產生的瘀血及圍手術期血液的高凝狀態,則極易產生或發生DVT狀態。又本類患者,無論術前,還是術后,皆為靜臥狀態,血液運行緩慢,血行不暢或滯于血絡,皆是瘀血證。此外,骨折等外傷,除出血致瘀血外,傷筋動骨,必致氣血陰陽失調,所謂“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高齡倘因陽虛,則生內寒,血可因寒而凝;或因陰虛,而生內熱,血可因熱而結。凡此種種,皆可致瘀,演變成血液高凝及DVT狀態。
復方當歸合劑在防治髖部骨折圍手術期血液高凝狀態及DVT的作用。Zhu等[1]通過Meta分析研究證實活血通絡等中草藥與西藥聯合應用干預髖部骨折術后血液高凝狀態,防止DVT形成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基于有效與安全性,我院制定了院內制劑復方當歸合劑,本方由當歸、川芎、紅花、赤芍、伸筋草等藥物組成。當歸辛甘溫,可養血活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氣藥”“血中之圣藥”,本方用之,以行經脈隧道之滯,兼以養血,祛瘀而不傷正,以為君。川芎辛香溫散,走而不守,能外徹皮毛、旁通四肢,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中開郁結,為血中之氣藥,長于活血行氣,與當歸相伍,則暢達血脈之力益彰;伍芍藥用赤,取其“味苦瀉性多,能通經破血”,同時可緩攣結而止痛。歸、芎、芍相伍,實為四物湯去滋膩熟地,主以溫通為主,行中略補,以為臣。紅花,辛散溫通,為活血祛瘀、通經止痛之要藥,與上藥相配,突出行血功能;伸筋草舒筋活血,消腫止痛,長于消除離經之血所致腫脹,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和血消腫之功。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當歸、川芎、赤芍均有降低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紅花其有效成分為紅花黃色素,可作為血小板激活因子受體拮抗劑,有效地改善血液高凝狀態[2]。
4 參考文獻
[1]Zhu S,Song Y,Chen X,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lower extremity orthopedic surgery: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rials[J].J Orthop Surg Res,2018,10(13):79.
[2]張宏宇,陳沫,熊文激.紅花黃色素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7):102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