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需要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教學效率。文章先分析了造成小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三個原因,再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培養小學生體育興趣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增強體育教學的探索性;發揮學生主體選擇權力;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體育;興趣;培養;途徑;方法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是激發和保持其行為穩定性和動力的最好老師。《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通過激發和保持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指向和強化體育活動參與的基本動力,增強自身體質。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可以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和健康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是每個體育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 小學生體育興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 缺乏對體育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家長和學生普遍缺乏對體育教學的正確認識,覺得體育活動只不過是玩玩而已,不去上課也沒關系,甚至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會浪費學習時間。有了這種想法,體育課堂上學生難以對各種活動內容產生濃厚的參與興趣。此外,很多家長認為體育教師并不能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幫助,反而會影響學習。正因為家長的這種思想模式灌輸,造成了學生對體育不感興趣,嚴重打擊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 教學內容陳舊和形式過于單一
根據體育課程的特點,不能只注重運動參與而忽視運動技能的訓練。目前很多的體育課內容都是以教師的主觀欲望制定的教學設計,然后按部就班地開展,缺乏一定的自主選擇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另外,不乏一些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刻板,對于教材并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事先并沒有構思好自己的教學方法設計,也沒有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所以,教態千篇一律,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三) 忽略體育教學中的個體差異性
學生的基礎素質差異較大,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狀態容易表現出參差不齊。如:有些學生體質弱、運動基礎差,而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缺乏合理性的評價,將會使其產生自卑心理,同時對自己失去信心。如果不亡羊補牢,會使學生徹底喪失體育學習的興趣。用統一的考核標準和要求對待基礎體育素質存在差異的學生,會很快涌現出一部分體育素質較好的學生,但過于統一的標準又使他們輕易達到要求,時間長了他們同樣會失去學習體育的動力和興趣。
二、 培養小學生體育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講,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幾個因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如教師的主導作用、體育活動本身的趣味性等。體育教師要力爭將教學中講述的知識融于具體活動之中,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一) 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自始至終都穿插在教學的各個階段。體育教師在課堂內外都應主動與學生接觸,熟悉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特征以及身體素質狀況,在教學時能做到因人而異,必要時實施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尤其是對那些在課堂上表現異常的學生,更需要教師關注,為他們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并在此氛圍中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線體育教師的認真負責和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更能充分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質。
(二) 增強體育教學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學生喜歡體育課的根本前提,是他們最初參與學習、鍛煉的動力,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從內容到方法都充滿探索性,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其中。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體育教學過程內容、形式多樣化,通過具體的情節和活潑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的強化指導,取得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便不再是難事。例如,放手讓學生自編活動內容,從玩的心態逐漸向有意學習知識、掌握方法、主動鍛煉的心態轉化,提高了學生實踐水平。
(三) 發揮學生主體選擇權力
在大學體育教育中已經普遍實行選修制,這樣可以發展個性,使之深入掌握某一技能并受益終身。小學體育教育階段可以借鑒這種自主式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開發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運動項目,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性質的體育項目和游戲。教師簡單的講解和示范各種游戲和項目,把自主選擇活動的權利讓給學生,從以往的全盤控制慢慢轉化成現在的細心觀察,對學生及時引導、幫助他們了解相關體育知識,熟練掌握動作技巧,從而達到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教育目的。
(四) 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創設情境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當學生喜歡上體育活動時,才會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感,投入體育活動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既能夠激發學生鍛煉的興趣,又可以提升相關的運動技巧。特別是如果器材短缺,開展趣味體育游戲就可以增強學生的運動興趣。例如,在“趣味體操棒”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猴王巡山”的故事,以孫悟空向唐僧請一天假回花果山看望它的猴子猴孫們的故事為情境展開組織教學。課的開始,孫悟空回花果山(組織學生慢跑),一回到花果山,猴子猴孫們集體向大圣展示了他們最近剛學的“棍棒操”(熱身操),后面是猴子猴孫們接受大圣的考驗(三人一組立棒比賽),考驗結束后,花果山上的西瓜大豐收,猴子猴孫們運西瓜比賽,下課之前是放松式的音樂和舞蹈。整個游戲和故事情境中,學生發揮了學習的主人公作用,體育活動過程中達成師生互動其樂融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使其樂學、好學。
著力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興趣,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因此,體育教師應在對小學生心理特點和體育授課內容認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持續不斷地對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在各體育教學環節中融入趣味、情感,使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更好引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靜慧.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5(29).
[2]王巖.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策略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2).
[3]袁美忠.如何培養小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3).
作者簡介:
王武群,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銅陵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