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偉 李闖

采訪殷蓉之前,記者就被她的履歷驚艷到。2002年至今,她多次被中國教育學會和中國少年科學院評為“優秀園丁”和“優秀教練員”;2004年,她被評為“長沙市優秀教師”;2009年,她又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
殷蓉是長沙市芙蓉區的小學數學教研員,同時,她也是一位有著20多年教齡的資深小學數學教師。“殷”是殷勤的殷,“蓉”是芙蓉的蓉。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殷蓉在芙蓉區小學數學教育這塊熱土上,殷勤地耕耘著,描繪出多彩的教育人生。
殷蓉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就特別崇拜講臺上睿智而健談的老師,“教師夢”就此扎根在她的心間。“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玩過家家,每次都要搶著扮演老師的角色,拿著一根小棍子當教棍,有模有樣地給大家‘上課。”回憶起童年的趣事,殷蓉有點害羞地笑了笑。
1990年,從湘江師范學校(現為長沙學院)畢業的殷蓉,成為長沙市東區(現為芙蓉區)修業小學的一名數學教師。2000年,殷蓉調入朝陽二村小學。2004年,她又調入大同小學。無論在哪所學校工作,她對專業成長的追求始終沒變。她積極參與各種教學競賽,在比賽中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2006年,已經年過三十的殷蓉參加了一場形式新穎的教學比賽,既要講課,還要參與答辯。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的比賽。準備期間,她發動家人和同事幫她尋找相關的知識點。“你都教了十幾年書,還搞這些干嗎?”家里人一邊吐槽她,一邊又積極地幫忙。最后,殷蓉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了芙蓉區的一等獎。
諸如此類的獎項和榮譽數不勝數,殷蓉的專業素養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中得到提升,她的能力也在一個又一個獎項中得到印證。
“要想提高教學能力,沒有別的巧,就是要多上課、多磨課、多賽課。”說起專業成長,殷蓉表示她不怕苦也不怕累。
這句“不怕苦也不怕累”,在她的工作態度上也深有體現。
2004年,殷蓉的丈夫不幸受了重傷住院接受治療。在丈夫住院的幾個月時間里,殷蓉每天都是學校醫院兩頭跑。上午在學校工作,午休時間要趕往醫院照顧丈夫。當丈夫休息后,她就在病房的小桌子上備課。即便如此,她也沒有耽誤過一節課,更沒有以此為借口放松自己在教學上的要求。甚至,她還謝絕了學校領導好心的調課安排。
2009年,殷蓉不慎右腿踝關節骨折。做完手術后,醫生告訴她至少要休息3個月。但是,術后僅休養了一個多月,她就回到了講臺。
當記者問起,為何會有如此驚人的毅力?殷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年,我帶了兩個畢業班,那段時間壓力特別大,每天都頭暈無力。學生們看到我這個樣子,都非常關心。甚至,有的學生還從家里給我帶來了安神補腦的藥。看到他們這樣在乎我,我就覺得心里充滿了溫暖和力量,不再害怕任何困難。”
殷蓉從教以后也曾遇到其他機會。1996年,她有機會去當地一家知名大酒店做管理工作,但是她拒絕了。1998年,她參加某機關單位的招聘考試并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可考慮再三之后,她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想來想去,我還是最喜歡當老師,最適合搞教育。”時至今日,她也未曾后悔自己的選擇。
2000年,殷蓉成為省級第一批數學學科帶頭人。“成為學科帶頭人以后,我意識到,不僅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還要帶動身邊的老師一起成長。”在殷蓉看來,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
2004年,大同小學的新任教師胡蓉參加一場區級教學競賽,教學內容是“對稱圖形”。殷蓉積極地幫胡蓉準備,并給出了別出心裁的建議:以當時的熱門歌曲《兩只蝴蝶》作引入。后來,這個新穎的開場得到了好評,胡蓉也獲得教學競賽的一等獎。
殷蓉不僅總是為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助力,還常常把機會讓給他們。
2010年,大同小學評選“先進教育工作者”,殷蓉所在的數學教研組有兩個名額。在投票之前,她就表示想把這個機會留給年輕人,自己不參與這次評選。沒想到,投票結果出來之后,還是她的票數最多。
于是,殷蓉找到校領導,主動放棄這個獲獎的機會,讓獲獎名額順延。后來,那位因順延而得到名額的老師找到殷蓉,說:“殷老師,我知道這個機會是您讓給我的,謝謝您對我們年輕人的照顧。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工作,不辜負您對我們年輕人的期望。”
2011年,殷蓉調入芙蓉區教科研中心,成為芙蓉區的小學數學教研員。此后,她又為全區小學數學老師的專業成長想了很多辦法。
“40多歲的中年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他們不常參加教研活動。”為了充分調動中年教師教研的積極性,殷蓉開展了精品課展示活動,“抓”了不少40多歲的中年教師參加,讓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得以傳播分享給更多老師。
看到中年教師的精品課展示活動產生了不錯的反響,殷蓉趁熱打鐵,又組織了為老年教師量身定做的教學比武活動。許多參賽的老教師表示:“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找回了年輕時的感覺,非常有意義。”
2016年,殷蓉發現參加教研活動的普遍是女教師,于是又別出心裁地開展了一次芙蓉區小學數學男教師課堂教學比賽,鼓勵男教師們積極參與,也從中發現了一批優秀的男教師。
這些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教師的教學比賽,讓全區的小學數學教師都有機會得到鍛煉。
除了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平時,殷蓉會下校聽課,為一線教師提供指導與幫助。
有一次,在大同古漢城小學聽課的時候,殷蓉發現了一位專業素質很不錯的年輕教師———姚翼毛。殷蓉主動和他交流,鼓勵他多參加比賽,多出去上課。
“2016年,我參加了一次課堂展示活動,準備期間,殷老師不僅幫我分析教材、梳理講課思路,還旁聽了我的試教,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那之后,我又參加了幾次教學比賽,也都向殷老師尋求了幫助。”姚翼毛非常感謝殷蓉對他的幫助。在他眼里,殷蓉就像一位溫暖的大姐姐。“每次去區教科研中心辦事,我都會找殷老師聊天。她不僅耐心幫我解答教學上的困惑,還非常關心我的成長與發展。”
后來,姚翼毛成長得很快,2017年被評為芙蓉區小學數學骨干教師。
“殷蓉作為‘模范教師名副其實,她愛崗敬業、恪守師德,不僅業務能力很強,對教師也關愛有加。為帶好全區的小學數學教師隊伍,她做了很多的工作。”談到殷蓉,芙蓉區教科研中心主任任志彬如此評價。
“同學們,大家排好隊,一起繞操場走一圈,記住,起點就是終點。”這是多年前殷蓉上一堂公開課時的場景,公開課的內容是“認識周長”。看著她帶著學生排隊走向操場,聽課的老師們紛紛表示從沒見過這樣“奇特”的數學課。
“2001年,我們國家正式啟動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像我這樣將學生帶到教室外上數學課的情形開始流行起來。你看我是不是先知先覺?”殷蓉笑著說。
工作至今,殷蓉在新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摸索了十多個春秋,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并將這些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其他老師。每個學期的開學之初,她都要對全區的實驗教師進行教材培訓,每次實驗教師們都是早早地到來,不舍地離開。殷蓉不但在區里有所作為,還多次受邀去區外的學校做專題講座或者上示范課,得到了當地師生的好評。
空閑的時候,殷蓉總是在琢磨如何把數學課上得更生動。她說:“我喜歡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導他們通過實踐、思考、交流來獲得新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他們發散思維,養成好習慣,同時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
像“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樣純數學知識的課,課一開始,殷蓉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秋游。然后從秋游情境中提出除法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組成小組,通過自學、交流討論,將知識點掌握。
在殷蓉看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老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在溫暖的陽光里絢麗綻放。在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同時,殷蓉還總是在思考如何在常規教學中幫助潛能生提高學習能力。
她還在朝陽二村小學擔任教研組長的時候,就組織開展過一次“潛能生的轉化”課題研究,并探索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方法:利用休息時間多輔導潛能生,給他們打好基礎;每堂課后,讓潛能生講一遍課堂內容,如果他們講不出,老師就再講一遍,做到“堂堂清”;每天給潛能生單獨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們結對子,優生與潛能生一對一,潛能生取得進步的話,雙方都給予表揚;加強與孩子家長的溝通,孩子有進步了,及時告知家長,提高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現在,這樣的課題,依舊在芙蓉區不少小學開展著。
2006年到2008年,殷蓉堅持每天利用休息時間給所任教的兩個班的潛能生進行義務輔導,有時甚至連節假日也不休息。
“教師這兩個字,在我心里分量很重。”殷蓉常說,“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當我把教育工作當成享受的時候,生活也就更加快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