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劉 霞
(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2)
“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而提出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1]。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與疾病長期斗爭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中醫藥國際推廣是我國開展國際交流和推動中國民族品牌占據國際健康產業市場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支點之一[2]。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醫藥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資源,原創的科學資源和醫學技術,理應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承擔獨特的使命[3],在建設“絲綢之路”進程中有新的作為。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分別于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和10月在印度尼西亞訪問時所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總稱。“一帶一路”倡議,重心在于互聯互通,其次是各國的經貿合作,進而推進與沿線國家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與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造福沿線國家人民,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4]。“一帶一路”倡議規劃產生的背景應基于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中國必須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獲得安全、可靠的能源和原材料供給通道,以滿足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可以加強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來緩解我國基建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可以利用沿線國家豐富的能源;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力量格局的變化,中國崛起正面臨著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可以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突破東亞地緣困境,是實現中國崛起的重要戰略舉措[5]。
“一帶一路”倡議規劃從統籌規劃到頒布實施不到兩年的時間,乍一看好像是橫空出世,實則是有計劃的層層推進,借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及其開拓精神,向世界表達中國的睦鄰友好政策。中醫藥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載體和資源要素,為中國的對外交流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做出了一定貢獻,現在仍然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特殊資源和優先抓手[6]。
中醫藥自古就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寶藏,不僅一直發揮著治病救人的功能,而且傳承著祖國優秀的歷史文化。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自然藥物和傳統醫學越來越青睞,使中醫藥在世界各國的影響逐步擴大,尤其是對于中醫“治未病”思想,中藥傳統保健食品,中醫治療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難雜癥等方面的優勢,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目前,人口老齡化、醫療負擔加重已成為廣泛的社會經濟問題,以預防為主的醫療策略及服務模式眾望所歸[7],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思想,積累總結了大量的預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在醫學模式、理論特點和診療方法上,對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關于預防醫學,中醫早在《黃帝內經》中已提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源泉,其理論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先通過調理人之身心狀態,攝足五味,勞逸適度,其次再運用藥物、針刺等療法,調理臟腑、經絡、氣血,這種思想足以解決西醫毫無辦法的“亞健康”問題,其優勢可見一斑[8]。把疾病防治作為發揮中醫藥優勢的重點領域,同時研究預防和早期診斷關鍵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重大疾病的診斷和防治能力,對人類的健康事業有實質性的促進。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藥市場,同時也是需求潛力最大的天然藥物市場,其中,基于中草藥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是極具活力的產業之一,依靠其獨特的功效和豐富的藥理作用,發揮著調整機體功能的保健作用。據中國保健協會不完全統計,2010年保健食品行業出口產值約為9.94億元,2011年約為13.26億元,2012年約為13.4億元,2013年約為15.37億元,2014年約為16.74億元,2015年約為17.79億元,預計今后幾年仍會明顯增加[9]。中藥的保健作用可從滋補保健、延緩衰老、治療保健等多方面體現出來,這與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補充劑發揮單一的保健作用有非常顯著的差異[10],中藥的保健作用是現代營養素補充劑為主體的保健食品所不具備的,有明顯的領先性,并有著巨大的研究開發潛力,決定了中醫藥保健食品在國內外保健食品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難雜癥發病率迅速上升[11],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加強對這些疾病的治療研究刻不容緩。目前西醫主要是對癥治療,臨床應用的常規藥物、手術方案雖然較過去已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仍未能脫離現有西方醫學的思維慣性[12],依舊局限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定式,對于以糖尿病、腫瘤等為代表的慢性、復雜性疾病,找不到“火源”,也就“無從滅火”,中醫藥卻對這些疾病的預防、治療有獨特的優勢,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藥憑借副作用少、價格相對低廉、可長期服用等特點,能夠很好地解決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難雜癥帶來的諸多問題。中醫學根據其完善的理、法、方、藥理論體系及針灸、推拿等非藥物治療手段,形成了防治疾病的獨特體系,并具有注重整體調理、辨證加減靈活、治療方法多樣等特點[13],使中醫藥在臨床醫學的若干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高血壓、糖尿病、老年衰退性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病的臨床治療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與地位[14],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中醫藥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符合國際醫療發展的新趨勢,順應了世界醫藥市場的新需求,也契合了中醫藥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的發展方向,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合作空間[15]。
“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構想,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16],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為中醫藥文化、事業、人才、合作等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有助于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的早日實現[17]。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事業的靈魂和根基,就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局而言,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至關重要也十分艱巨。因此,促進中醫藥事業走向世界,就要從文化領域入手,以加強文化認同的方式,逐步轉變世人的思想觀念,使其逐漸產生對中醫藥的文化認同。如今,國際社會開始關注和接受中醫藥,與中醫藥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密不可分[18],其中“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醫藥文化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促進了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到目前為止,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提供中醫藥產品和服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醫針灸列入“非遺”名錄,“世界記憶名錄”收錄有《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19],僅2013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藥類商品進出口總額就達到近20.8億美元,占我國中藥類商品進出口總額的50%以上,中醫藥通過對外交流與合作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和多層次的格局,推動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與進步,促進了中醫藥進一步走向世界。所以說,“一帶一路”不僅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契機,更是中醫藥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助推器[20]。
中醫藥的海外發展,體現著中國與世界互動的廣度、深度和能力,也反映了中醫人對歷史機遇的把握和把握中醫藥國際發展秩序的思維模式和組織能力。近年來,中醫藥海外發展也迎來歷史機遇期,國家領導人大力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數次出席中醫藥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有力推動了與沿線各國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21]。迄今為止,我國已經與黑山、馬其頓、波蘭、克羅地亞等國(地區)簽署了86個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這些協議的簽署國(地區)絕大多數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22],為開展“一帶一路”中醫藥合作搭建了交流平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對于中醫藥海外發展是一種“整合思維”的推動發展模式,以“自貿區思維”為引導,打造中醫藥海外發展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牢牢抓住了不同時期中醫藥海外發展的歷史機遇,這是“一帶一路”建設給中醫藥海外發展帶來的新的歷史機遇。
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核心力量,有效實施“中醫藥人才戰略”是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關鍵。當今,要把中醫藥推向國際市場,就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人才的作用,但要讓中醫藥人才能夠在國外獲得良好的發展空間,莫過于讓外國人學習中醫,“禮聞來學,不聞往教”[23]。借助“一帶一路”建設,2013年至今,甘肅省通過國際合作,努力推動中醫藥“走出去”,已在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馬達加斯加、俄羅斯、法國、摩爾多瓦、新西蘭等國家先后設立了8所“岐黃中醫學院”和3家中醫中心,不斷派出中醫名家前往教學和義診,為當地培養了200多名中醫藥人才[24]。與此同時,英國、阿根廷、牙買加、贊比亞、阿富汗、蒙古等30多個國家的上百位駐華使節、衛生官員、醫務人員紛紛到“絲路起點”的中醫藥機構參觀體驗、交流醫術,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中醫藥特色醫療服務,開展中醫藥教育和培訓工作,進行中醫藥講座和義診活動,為中國中醫藥人才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培養提供了便利,也為“一帶一路”注入了新鮮血液,使中醫藥學逐漸走向世界[25]。
“一帶一路”輻射范圍涵蓋東盟、南亞、西亞、中亞、北非、歐洲,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總量達21萬億美元,占全球的29%;總人口44億人,占全球的63%[26]。“一帶一路”的建設為中醫藥的對外交流合作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今,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東歐首家中醫中心在捷克成立,中法(巴黎)中醫藥中心在法國巴黎成立……自2013年9月以來,我國與沿線的26個國家簽署了中醫藥領域合作文件。2015年,國家中醫藥局確立首批17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支持范圍涵蓋“一帶一路”海外中醫藥中心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國際化建設、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中醫藥產品國際市場標準化體系構建4個版塊,覆蓋23家單位,首批專項實施以來,海外中醫藥中心、國際合作基地、國際標準體系和國際文化傳播等項目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方面發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27],中醫藥對外合作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中醫藥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一帶一路”倡議給中醫藥國際化帶來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包括地緣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文化與法律障礙等。中醫藥能不能借“一帶一路”走出去,需要從國家整體外交、人文交流、醫療服務和所在國需求度、成熟度等多個層面考慮,制定中醫藥與沿線國家合作的戰略規劃和布局,統籌外交、文化、僑務、教育、商貿、衛生和中醫藥等部委的工作,確保政策措施和規劃的貫徹落實,并在此基礎上整體推進中醫藥國際化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28]。總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構想,正在世界政經版圖從容鋪展,為中醫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奠定了筑夢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