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迪
摘要: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根據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中應用“課堂游戲法”“網絡流行語”、充分使用多媒體技術和現成教學資源,組建科學興趣小組等方法。
關鍵詞:趣味教學;課堂游戲法;網絡流行語;現成教學資源;多媒體技術
目前初中科學常態課可分為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和學生小組實驗課等。教學的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等。其中講授法主要是以教師講為主,課堂較單調,缺乏趣味性;練習法中以學生做題為主,也是缺乏趣味性;而實驗法,往往是已知結果,要求學生進行實驗驗證,缺乏探究性。長久以來,教師缺乏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刺激學生學習探究的元素,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是將書中知識進行機械化輸出,教學模式單一化,那么學生原先對科學學科盎然的學習興趣將蕩然無存。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先賢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根據以上分析,在初中科學教育階段,我們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新鮮事物,尤其是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事物和活動,特別是有實際操作和實驗的活動。教師要做到豐富各類刺激,增加刺激的次數和強度,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腦神經末梢的生長和發育,促進學生認知、判斷和記憶水平的提高,提高學生記憶、理解水平和創造能力。
我們都喜歡有趣的東西,因此提高課堂的趣味性無疑是引導學生好學習、樂學習的一劑良藥。所以說,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增“趣”添“味”是一種很有實效的做法。它能使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趣味,將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落到實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案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夠在教學中加入網絡游戲里階段性的過關情節和刺激元素,那么我相信學生會喜歡上學,會像迷戀網絡一樣迷戀學習。
如何運用“趣味教學”增加初中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在教學中應用“課堂游戲法”
學生到了初三階段,面臨的壓力更大,都要經歷第一輪復習、專題復習和最后的沖刺階段。在此期間,習題課的課時量會較多,學生對于習題課往往會感到厭倦,因為老師經常把習題課當成講題課,一講到底,對學生只“糾”錯,不“究”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在習題課間開展游戲法教學,要求教師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對學生的錯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在其中選取典型錯題,或者以歷屆學生的易錯題為例,以“搶答”的游戲模式,學生指出錯誤之處,并在旁邊寫出正確解法。游戲結束后,要求學生對以上易錯點進行記錄。
二、在教學中應用“網絡流行語”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網絡流行語廣泛流傳,其中包括學生,例如:“打醬油”“路過”“給力”“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鴨梨山大”等,如果教師將網絡流行語應用于課堂教學,那么將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也會變得富有時代性和趣味性。例:在密度一課中,以“打醬油”為題,小明用一個容器去打醬油,打滿醬油后總質量為135g,已知該容器裝滿水后總質量為120g,醬油的密度為1.15g/cm3,求該容器的體積。
三、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
伴隨著教育的發展和進步、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恰當地使用這些手段,既可以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可以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在學習《物質的結構和符號》一章時,由于原子、分子和離子都是立體的,它們之間的轉化時動態的,而常規教學中書本和黑板只能平面地展示它們轉化過程中靜止的畫面,若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立體地展示不同物質的結構,也可以讓學生在電腦上自己操作,使用不同的原子或者不同的組合形式構成不同的物質。相比之下,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更生動、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構建立體模型,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成教學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發利用現成教學資源,能綜合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使教材上平實的文字變成生動的教學案材,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組合,教學效果達到最理想的境界。例如一節初三復習課,上課內容為“功和簡單機械”。在上課過程中,有輛起吊機在教學樓旁工作,由于在起吊機上有不少初中物理力學知識的應用,所以我決定將它作為現成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力學復習。上課方式由講授法改為觀察討論法。第一步:在安全范圍內觀察起吊機工作過程;第二步:當起吊機不工作時,近距離觀察;第三步:回到教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功和簡單機械中知識點為基礎,對剛才的觀察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第四步:小組代表發言;第五步:以起吊機為素材,設置例題,研究杠桿、滑輪組、機械效率等相關內容;第六步:結合本課內容,布置家庭作業。
本文是對初中科學教學方法的一種探索,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且取得初步成效,是將趣味教學和科學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有益嘗試,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施威飛.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優化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2):8.
[2]葉能益.核心素養下初中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2):56.
編輯 段麗君